何丽萍一脸喜悦。
作为醉易老茶坊公司负责人,她刚刚在吉林省政务大厅拿到营业执照。
她已经预备8月9日长春市临河街的一个楼盘底商准备开业了。原因是目前食品监管部门已经通知她去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
“没有想到能这么快拿到执照。”7月30日,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她这么预备是有根据的。此前开展公司业务,需要先拿到食品流通许可证后,才可以领取营业执照营业,现在则可以先拿执照再办许可证。她的茶坊公司主要从事食品以及茶叶、字画、工艺品销售。
何丽萍是近年来吉林工商登记改革后,投资人迅猛涌现的一个缩影。
统计显示,今年3-6月,吉林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0.6万户,新增注册资金91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和74.5%,其中新增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2.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国有工业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足。截至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整个经济比重为46.8%,其中重工业占全部比重为70%。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607.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50.9%,该比重与2000年的51%,几乎没有变化。
不过,随着吉林工商注册登记改革从2012年8月在全国率先启动,该地第三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13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7.5%,该年全年为8.7%,今年上半年则为9%,高于今年吉林上半年6.8%的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向上的主要因素。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认为,现在注册的民营企业很多,但是主要是在低端的第三产业,下一步加快生产性、技术性服务业领域放开,这方面民营经济发展才可以更上新的台阶。
“目前民营经济总体趋势是趋好的,出现万马奔腾的景象不太可能,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发展,现在讲求以健康、稳步的形态发展。”他说。
吉林工商登记改革破局
醉易老茶坊公司负责人何丽萍告诉记者,自己营业执照上注册资金200万,其实并未出钱,这个资金可以分期到位,也可以有实力后再一步到位。
她称,这次从办理资质到开业差不多半个月就搞定,而且还是等于零元钱注册了公司。
“以前就有一些业务基础。”她对未来的业务前景看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她拿到的公司营业执照属于自然人独资,营业期限是从2014年7月29日到2024年7月29日,这也就是说,她的公司获批,需要最晚在10年内完成注册资金缴纳。
吉林是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者。
2012年 8月1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试行意见》,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先照后证、注册资本零首付、验资e线通、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放宽年检时限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使得注册公司人员踊跃。吉林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一般一天100多人来办照,高峰时可达300多人。
截至目前,吉林累计有2.5万户企业受益于先照后证,平均节省了3-6个月的筹建时间;共有11996户企业通过验资e线通平台免费办理了验资业务,为企业节省资金约6300万元。
“改革后代办公司明显减少,以前一开门一堆受理人拎着瓶子排队,像上班一样。”吉林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徐彩晶笑言,验资免费服务让代办受理这一行业几乎消失了。
吉林新注册的企业出现快速增长。仅2013年,吉林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9.3万户,同比增长3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创吉林省历史新高。今年3月到6月,全省登记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3.3%、74.5%。
全国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
今年2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严格市场主体监督管理。3月1日,新修改的《公司法》正式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在此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今年3月至6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40.06万户,同比增长20.48%;注册资本(金)7.22万亿元,同比增长54.37%。
三产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而随着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吉林的第三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根据了解,近年来吉林受国有工业企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大的影响,该地工业增速不断下降,经济增速也呈现下降态势。
今年吉林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8%,与2013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GDP(地区生产总值)9%、12%的经济增速相比,为3年来同期最低值。
吉林经济放慢,与工业放慢关系大有关。 2014年上半年吉林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只有5.9%,比2013年同期的11.3%低5.4个百分点,与2012年上半年的14%相比,更是下跌了2/3。相比2010年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5.8%,则已经下降了4/5。
不过吉林实施工商注册登记改革,使得第三产业加快,成为缓冲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动力。
统计显示,自从2012年8月吉林实施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省大批的民营企业迅速产生。这部分企业主要是第三产业。
全国实施注册登记改革后,今年3月至6月,吉林市场主体数量仍在继续增加,新登记市场主体10.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91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和74.5%。其中新增市场主体82.8%为第三产业,比去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高达93.1%,至少带动就业人数增加39.7万,是去年全年新增就业的69.6%。
这使得吉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
2013年上半年吉林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7.5%,全年增速为8.7%,今年上半年则为9%,大大高于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5.9%的增速,也高于全国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8%的速度,成为拉动经济向上的最主要动力。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综合研究所负责人衣保中认为,吉林的产业结构比较重,下一步通过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是解决目前经济放慢的关键所在。“民企发展慢,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吉林省2013年工业比重为52.8%,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为70%。第三产业比重为35.6%,为全国罕见的低于40%的地区,不如贵州和西藏,也低于新疆36%的比例。
长春格拉斯铝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公司3月3日办证,一天就拿到了执照,3月15日开业,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吉林省新版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前三个月收支基本持平。”
由于很多公司是零元注册,大大降低了过去的门槛,这使得其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怀疑产生。
吉林省工商局改革办副主任陈宇坦言,没必要这么悲观。
因为原来企业注册门槛很高,把住入口不让进,可能一年只登记1000户企业。现在改革后登记了10000户企业,即使只存活了20%,那也是2000户,也比过去高。
所以与其在入口堵住,还不如“宽进严管”,让市场来选择企业。“我们现在也在跟踪,新登记企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以及它的生存能力。”她说。
仍需减负强化监管
不过,尽管吉林新的注册企业快速增加,下一步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仍需要加快。
根据了解,今年3-6月,吉林在办理先照后证的企业中,多为家政、保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对资金规模要求不高的行业。其中,新登记“1元公司”14户,占新登记公司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3万元以下公司1325户。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认为,这表明现在注册公司大多企业层次不是很高,下一步应该有更高端的生产性、技术性服务业的公司产生。
他认为,从下半年,国家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还会一步步兑现。但是应该少搞补贴。可以尝试以创新成果来冲抵企业应纳的所得税。此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通过建立社区银行来解决。
进一步减轻收费,减税等需要加快。有些地方乱收费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50%。“一些地方,甚至一些个人对企业的收费是较为杂乱的,要进一步减轻,清理。减少企业的压力。”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很多新注册的公司尽管成立,但是业务发展仍难度很大。
比如吉林省长春市76岁的常兆生,是长春常兆生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的注册人,2014年3月份成立,办公地点在自己家中,员工就是常兆生和他的老伴,没有投入丝毫货币资本,注册资金一分钱也没花。营业执照上注册资金写的是4917万元的公司,是常兆生的专利技术资本。
他发明了“固定于人体的便携式多功能照相录像用三脚架”,并在2012年10月17日申请了国家专利。该技术要实现量产难度大,如果手工生产则成本高。他买现成的三脚架进行加工,成本不过100元。但如果一台台地手工操作会特别麻烦。
常兆生从沈阳药学院毕业后留校,之后在省药监局工作,目前退休成立公司,但最大的障碍是流动资本缺乏,获得贷款难度也较大“我找过人,但是人家都摇头。”
与常兆生公司不一样的是,有的公司是有业务量,但是没利润。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2010级本科生黄铁森,在2013年5月份创立的水果帮业务量好,他在今年4月份干脆在武汉注册了森果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万元,是创业团队家里支持的,没有贷款,黄是公司法人代表。
目前他和4个毕业生1个本科生租用了130平方米的房子,利用微信做水果营销,年营业额达到了40万,但是收支只是持平,没有纯利润。目前有投资商前来洽谈,但是黄铁森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对水果等传统行业的信息了解不够,不知道哪有渠道。”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的企业负责人则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政府要做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因为市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吉林省工商局改革办副主任陈宇称,下一步将通过构建以部门协同、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事后监管体系,凡纳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的企业,将会在评先选优、金融信贷、招标投标等各个领域受到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