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改革为何容易变味?
在A股市场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即股市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市场赋予很高的期望。然而,随着政策的真正落实,相应的改革却逐渐偏离了市场的预期,甚至会变了味。
回顾近年来管理层颁布的多项股市改革政策,其中不少改革政策也难逃“变味”的结局。
以优先股改革为例,优先股本来属于证券市场的创新之举。同时,也会给广大投资者创造出一个新型的投资渠道。遗憾的是,当首批优先股正式启动后,优先股圈钱的实质却暴露无遗。
事实上,在国内,发行优先股的本意在于拓宽银行、电力等大型国企的融资渠道。从实际操作中,工农中建等上市银行纷纷制定优先股方案,累计发行规模达到了数千亿元。而以广汇能源、中国建筑为主的大型上市企业也积极发行优先股,发行优先股逐步演变成为上市企业补血的重要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因目前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水平持续偏高,发行优先股往往需要支付较高的利率。至此,企业能否支持较高的利率仍然有待观察。而在相关的附属条款中,优先股在公司业绩恶化时可以无需付息,甚至不用还本。
再以近期热议的新股改革为例,随着新一轮新股上市闸门重新开启,多只新股上演了疯狂飙升的行情。其中,龙大肉食、今世缘等新股的持续涨停更是激发了市场疯狂炒新的热情。
以龙大肉食为例,其于6月26日正式登陆A股市场,对应的发行价格仅为9.79元。然而,就在上市首日,其最终的收盘价格就达到14.1元,较发行价格大涨44.02%。此后,龙大肉食出现持续涨停的走势。截至近期收盘,龙大肉食报收24.99元,较发行价格飙涨155%!
其实,以龙大肉食为首的新一批上市新股,其持续暴涨的动力在于朝令夕改的新股改革政策。
本来打新规则限制了市场的打新热情,却刺激了市场的炒新动力。后来,新股改革政策再度转变,沪深两大交易所下文修改IPO打新市值配售办法,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口径改为按T-2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市值来计算。至此,政策又激发了市场打新的热情,市场炒作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
其实,这正是股市改革容易变味的真实写照。鉴于此,笔者认为存在几大因素影响着这一现实问题。
其一、中国股市投机性浓厚,普遍股民存在不正常的投机心态。在实际操作中,当某一热点板块经历大幅度拉升后,往往会形成大量的散户资金跟风追涨的迹象。例如,某只股票从5元启动,历时3个月,股价飙涨至50元。然而,促使股价暴涨的原因仅仅属于热点题材炒作,并无实质性的基本面支撑。显然,经历股价的持续飙涨,股价已经完全透支了未来的盈利预期,由此盲目跟风追涨的投资者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其二、股市改革的政策落实力度不足,政策往往存在朝令夕改的问题。无论股市改革的政策有多么地完美,最终还得看政策的落实力度。假如政策的落实力度不佳,则再好的政策也难逃变味的命运。此外,在A股市场中,往往还会存在政策朝令夕改的问题。
以退市制度改革为例,多年来,A股市场经历了多次的退市制度改革。然而,从实际操作中,最终能够实现有效退市的上市企业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市场的违规成本过低,企业难以触发退市的条件。另一方面,政策的朝令夕改,从而导致政策的执行效率降低,压制了政策的执行效果。
其三、股市改革政策难免会触及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政策的执行阻力陡增。多年来,无论是股市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均无一能够摆脱利益集团强行干涉的问题。在国内,因各项改革涉及的利益链条众多,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综上所述,笔者郭施亮认为,股市改革容易变味并不利于股市改革的进程,中国股市的改革之路并不好走。至此,管理层在股市改革中起到核心性的作用,而股市改革的成败基本取决于管理层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