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7日电(证券频道 陈鸿燕) 针对今年首轮IPO存在的老股转让、新股申购等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管理层陆续出台了应对措施,就成效来看,IPO二度重启后,机构打新收益变得微薄,但炒新顽疾依旧难以根除。与此同时新股“造富”、企业“带病”上市、高成长性企业绕
道海外市场上市等问题也频遭市场诟病。
焦点一:市场打新热情爆棚一度诱发“钱紧”
两轮打新盛宴机构命运天壤之别
自2012年11月浙江世宝之后,A股IPO一度暂停近15个月。2014年1月8日A股IPO短暂重启,但仅发完48只新股,就再次大门紧闭。6月9日,证监会核准10家企业IPO申请,意味着经历4个多月的“空窗期”后年内IPO二度重启。
就两轮打新情况来看,机构命运天壤之别。在马年首轮新股发行盛宴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198只基金瓜分了近22亿打新蛋糕。
在新的IPO配售机制下,新股资源更多地流向了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48家企业网下配售数量为14.57亿股,而网上发行数量仅为9.49亿股。据某大型券商研究员透露,48只新股网下平均中签率高达17.86%,而网上发行中签率仅有1.75%。
新股发行成为网下投资者的盛宴,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共有198只公募基金获得48只新股网下配售,申购总金额达到321亿元,获配金额总计达到了49.65亿元。
据通达信数据显示,今年首轮上市的48只新股首日全部上涨,其中44只涨幅达44%。若按照44%的最高涨幅计算,假定上述获配的公募基金在上市首日卖出,就可获得总计21.85亿元的收益。
在年初机构打新赚钱效应示范下,年内第二轮新股开闸引发市场资金蜂拥而入。据媒体公开报道称,4月18日新股预披露开始启动,而截至5月底,近4万户此前未参与交易的“僵尸账户”激活。
6月18日,龙大肉食、飞天诚信、雪浪环境、联明股份等首批4只新股开始申购,引发市场资热火朝天地涌入打新市场。据公开数据显示,4只新股共冻结资金3812亿元,相比之下,今年1月7只新股共冻结资金才接近3000亿元。
逾3000亿元资金锁定打新,导致货币市场霎时现“钱紧”局面。当日,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同时上扬。其中,1天的国债逆回购价格在收盘前突然飙升,瞬间峰值达到30%,较上一日涨幅达500%左右,凸显了市场资金面的紧张,使场内资金流动性压力加大。
场内资金打新热情高涨,还诱发大量保证金从场内货基撤出,引发交易型货币基金全面出现大幅折价。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根据6月19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偏股方向基金在上一周仓位集体下降。另据公开数据显示,6月货币基金资金净流出2700亿元,这是今年首度出现单月规模下滑。
二级市场上,打新“抽血”效应致使股市资金趋紧,首批4只新股上市当周,A股大幅调整,其中上证综指周跌幅达2.13%,创业板一周下跌3.53%。
受发行制度微调影响,网下中签率创出新低,这让巨资打新的机构叫苦不迭。综合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联明股份、依顿电子这只新股的网下中签率来看,除公募社保和年金保险两类优先配售对象,其余非优先配售对象网下平均中签率仅为0.138%,网下中签率创历史新低,且全部低于网上中签率。不仅如此,机构可能还面临打新途中频现无效申购的尴尬。
难怪有机构人士感叹,“没想到网下配售比例能低到这个程度,按这个中签结果估计,即使新股定价普遍较低,上市后涨幅较大,机构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本轮打新网下中签率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网下分得的新股总盘子大幅减少,第二个原因来自于网下投资者心理感知度的差异。
9新股上市首日均暴涨44% 首秀后天天“一”字涨停
就在轰轰烈烈的“全民打新”第二幕拉开之际,由于发行制度微调,打新网下中签率大幅下滑,在投入产出“性价比”不高的背景下,包括基金等市场投资者开始将关注焦点转移到至二级市场。
在此次打新规则修改后,为配合IPO重启,沪深交易所6月13日双双发布通知,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进行了调整。
上交所规定申报价格仅实施“集合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80%”和“连续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深交所一大重要调整是全日设立不高于发行价144%且不低于发行价64%的有效申报价格范围限制。
为解决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时间过短的问题,上交所在新规中取消了盘中股价上涨或下跌超过20%时第二次盘中临时停牌的规定,仅在盘中股价上涨或下跌超过10%时停牌30分钟。深交所规定也取消盘中成交价首次达到或超过开盘价上下20%的盘中临时停牌阈值,并将10%停牌阈值的临时停牌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调整为30分钟。
虽然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抑制炒新措施,但疯狂炒新似乎已成为A股市场的顽疾。就市场表现来看,新规缩短了上市首日首次临停时间并取消第二次临停规定,但9只新股不约而同地以“涨停”取代停牌,让各路原本打算首日抢筹的资金“干瞪眼”。
据通达信数据显示,就刚刚上市的9只新股来看,上市首日集体上演“秒停”戏码,涨幅均达到近44%,首秀亦天天上演“一”字涨停板行情,表现尤为彪悍。飞天诚信、雪浪环境、龙大肉食6月26日上市,此后6个交易日,三股均“一”字涨停。6月30日上市的联明股份,此后四个交易日亦走出“一”字板涨停行情。依顿电子、一心堂、富邦股份、莎普爱思、今世缘等新股上市后,市场炒作彪悍之势丝毫不减。
9只新股表现透露出本轮新股发行中的新特征:新股上市首日的有效交易时间显著拉长,不过市场惜售心理强烈,新股换手率均现极低数值。
新股爆炒还诱发次新股及参股拟IPO公司的影子股全线活跃。以景兴纸业以例,公司参股的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临近,景兴纸业股价在11个交易日中已实现翻番。此外,羚锐制药等一批IPO“影子公司”也大受资金追捧。
据媒体公开报道,深交所有关人士此前表示,A股市场炒新盛行已经成为扭曲整个资本市场价格机制的重要原因。因为炒新盛行,无论是什么样的股票总是能够在上市后卖出高价,从而让IPO定价失去了来自二级市场的风险约束,成为IPO“三高”难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焦点三:由二级市场跨越到一级市场
IPO或助力明星们“一夜暴富”
明星炒股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先就有明星炒股亏损的报道,因投资重庆路桥亏损的演员赵薇曾感叹“不是发了是哭了”,任泉也曾表示买入某只股票不到一个月就亏掉20%。
但从华谊兄弟上市造就一批明星股东开始,越来越多的明星找到了致富的捷径—参股影视公司,借助IPO造富运动使自己的财富成倍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华谊兄弟在2007年和2008年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第一次冯小刚、张纪中、李冰冰等以每股价格为0.53元入股;第二次每股价格为3元,黄晓明、张涵予、罗海琼等人入股。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上市首秀收报70.82元,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等当日晋身亿元富豪。
华谊明星炒股的致富效应,一下子让中国股市刮起了“娱乐风”。今年以来,IPO预披露名单中明星身影层出不穷。近期,随着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的曝光,唐德影视、千乘影视、能量影视等一批影视公司先后献出资本市场首秀。赵薇、范冰冰、吴秀波、陈鲁豫和周立波等一干大腕纷纷现身招股书中。
据北京能量影视预披露公告显示,目前陈鲁豫持有能量影视325万股,占比5.57%,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周立波持有200万股,占比3.43%,为第七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陈鲁豫同时还是能量影视的关键管理人员,去年仅从能量影视领取的年薪就达775万元。羊城晚报引述业内人士观点称,如上市成功,两人的财富很可能过亿。
在第四十五批12家IPO预披露名单中,唐德影视因群星股东汇聚备受关注,范冰冰、赵薇、张丰毅等影星,霍建起、盛和煜等知名导演、编剧均名列其中。据北京晨报报道,唐德影视二股东赵健是赵薇的哥哥,持有唐德影视640.44万股,任职该公司董事。目前,赵薇兄妹合计持股约757.44万股。业内人士估算唐德影视的发行价将达到40.46元/股。赵薇兄妹合计持股的757.44万股,仅发行市值就接近3亿元。
根据幸福蓝海招股书显示,吴秀波手中持有约466万股,占幸福蓝海发行前总股本的2%,为第六大股东。公司如能顺利上市,其身家也有望过亿。
有分析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曾表示,明星人脉关系较为强大,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上市公司真实发展情况有所了解,避免了普通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但是,明星玩资本投资也受到不少质疑,认为可能涉及更多的内幕交易。据证券日报报道,2013年年底,著名影星李冰冰与任泉“潜伏”上市公司圣莱达赚得盆满钵满,一度引发内幕交易猜想。据悉两人通过北京华博鑫业突击买入祥云飞龙股份,后祥云飞龙借壳圣莱达,圣莱达重组方案出台后,股价实现连续7个涨停,李冰冰和任泉浮盈近两千万。
由海润影视借壳的申科股份已经连拉9个一字涨停板,让此前“踩点”入股的明星股东陷入内幕交易的猜测当中。新京报引述机构人士观点指出,在公司宣布重组后,孙俪等明星股东“踩点”入股,难免有“内幕”之嫌。同时,从2013年年底到今年1月27日正式停牌前,大盘单边下跌,复牌后连续9天一字涨停,基本是内幕交易走势。
今世缘在质疑声中上市仍被爆炒
7月1日晚间,证监会于官网微博发布消息,截至当天,已受理且预披露首发企业共637家,含已过会企业40家,未过会企业597家。在未过会的597家企业中,属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有8家,中止审查企业为589家。中止审核的主要原因并非其他,而是这些排队候审企业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
中止审核的公司中不乏带病闯关IPO的公司,比如汽车内饰零部件制造商岱美汽车。自公司在证监会公布的第七批IPO预披露名单中露脸开始,市场对于岱美汽车的质疑就随之而来。质疑主要围绕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存在治理隐患、官司缠身或面临500万美元赔款、过半子公司亏损、上市疑为还银行贷款等展开。6月18日,证监会公布发审委公告,当天上会接受审核的岱美汽车IPO申请遭到发审委的否决。
超九成企业被中止审查 ,但在少数顺利闯关的企业中,仍不乏被市场质疑带病上市的公司,比如今世缘。
7月3日,今世缘迎来上市首秀,该股全天被大单牢牢锁定在44%的涨幅上限。股价彪悍上涨,却难消市场质疑之声。北京青年引述《投资快报》报道称,今世缘招股书包括四大疑点:公司涉嫌少计营收平滑业绩;股份制改造前夕入股的股东隐现“官二代”;管理层股权转让涉嫌违规;部分固定资产未获得土地使用权。
今世缘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的8位高管均持有公司大量股份,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周素明持有1800万股,吴建峰、倪从春、严汉忠、陆克家、羊栋、王卫东6位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朱怀宝分别持有900万原始股。按16.93元/股的发行价计算,今世缘上市后,这些高管将会身价过亿。据了解,这些高管能持有这些股份,得益于今世缘的两次国有股转让,而多番股改疑点重重。
今世缘招股书披露现任监事简历显示,朱怀宝曾任涟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涟水县水利局局长,涟水县建设局局长,涟水县财政局局长、党委书记。
焦点五:高门槛拦住“京东们”
近600家企业排队上市完全消化或需3年
在上周五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表示,为做好当前新股发行工作,稳定市场预期,证监会于今年5月明确: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证监会己于6月初核准了10家公司发行,其中9家公司已挂牌上市。证监会强调,未来6个月,证监会仍将按照各月大体均衡的原则安排发行,不会出现单个月份发行20家的情况。
根据统计,目前沪深交易所还有近600家企业在排队等待上市。按每半年100家企业的节奏,仅消化目前的排队企业就需要3年左右。
排队企业多等待时间长,在此背景下,绕道境外上市成为一些企业的新选择。近日安永发布《安永全球IPO趋势:2014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2014上半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迎来新的高潮,10家企业在美成功首发上市,共融资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00%和3830%。其中大型IPO京东成功上市,融资额占上半年总数的57%,成为继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据人民日报报道,京东等一些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舍近求远扎堆赴美、赴港上市的背后,是A股相对严苛的上市门槛将互联网公司拒之门外的尴尬现状。
报道指出,即使是在A股最为容易上市的创业板完成IPO,企业仍需达到一定的硬指标: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以这一标准衡量,上市首日上涨10%的京东无法进入A股市场。此外,国内资本市场对股东资质和员工持股的限制,也成为优质企业特别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登陆A股的拦路虎。从阿里巴巴放弃内地和香港,转而启动赴美上市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许多中国公司采用可变利益实体(VIE)模式在海外上市。
除上述5大焦点问题,“IPO恐惧症”、重“融资”等问题也频遭诟病。好在改革已然起步,顽症并非无解。在明确新股发行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新近出台的新国九条将“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纳入资本市场顶层设计。针对打新热、炒新热、老股转让等问题,监管层不断的出台应对措施,相信这些政策将会在实践中不断的成熟完善。(中新网证券频道)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