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有余,江苏党政代表团再次来到上海。
上海官方消息称,7月2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率领江苏党政代表团7月2日抵沪访问。
两省(市)高层的此次会晤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向了运行九个月的上海自贸区。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深化改革是当前上海的主题词。在诸多改革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上海将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模式。
而罗志军则表示要认真学习上海的改革经验,特别是要尽早学习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利用好自贸区改革的溢出效应,率先在江苏的一些地区、园区推广实践。“要进一步深化苏沪合作,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使长三角区域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对上海“近水楼台”的对接早已非常成熟,无论从交通、产业合作上都得益于上海的发展。“上海提供给江苏走出去的平台,增加了对外投资。”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在对接自贸区方面,张远鹏认为,江苏则可以利用上海港口和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挥与上海港的互补优势和在制造业上的产业优势。
而事实上,自从上海自贸区获批以来,长三角地区政商界对自贸区的关注度始终未曾减弱。苏南地区一位地级市的官员称,自贸区获批后,当地开发区第一时间在自贸区注册了公司,希望能够加强与自贸区内的企业联系,承接上海自贸区的产业溢出。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判断自贸区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虹吸还是溢出,但是肯定要抢占先机。”上述官员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赵红军表示,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逐步加强。“这主要有赖于上海自贸区内管理制度在整个长三角范围的模范和示范效应以及目前长三角各省市之间的经济互补关系。”
“浙江目前推动实施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建设舟山自贸区、在义乌进行国家贸易试点改革,都是与上海自贸区相呼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徐剑锋说。
在此前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4次市场联席会议上,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邻近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合作,使长三角地区率先成为自贸区的直接受益者。
除了产业层面的合作,更多地区期待上海自贸区的制度溢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长三角已有多个城市正在探索复制上海自贸区内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希望在国家层面“可复制、可推广”之前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革。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7月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第四季度上海自贸区将批量推出立足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
“可复制可推广是上海自贸区的总体要求,上海方面也表示在自贸区一周年的时候集中推出一批,经过评估机构评估、效果被证明是可行的,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认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创新举措。”戴海波称,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某一些制度成果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