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建7月30日电(记者王博闻 孟昭丽)夏日炎炎,骄阳满地,走进闽南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密密麻麻的绳网布满一颗高大浓绿的古树,村民循着大绳敏捷地攀爬,取下枝头红艳艳沉甸甸的果实—岵山晚荔。
时下荔枝已进入晚期,这里的荔枝却刚开始成熟,所以得名“岵山晚荔”。
“古荔枝树要请训练有素的技术工来摘,既要保证采摘安全,又要保护大树。”塘西村支书陈金树说,所谓“晚荔美味果难摘”,枝高果密的地方,采摘难度很大,而枝条走势的变化,只有常年从事采摘的村民才能知晓。
“一棵百年以上的荔枝树,要花掉一个熟练工人一天的时间,产量在300斤左右。”陈金树说,像这样的古荔枝树,塘溪村里有近300株。
“古荔枝树是我们村的宝贝,一颗古树每年能为农户带来上万块的收入。” 陈金树说,“村里的建设都是以荔枝树为先,不重要的建筑要避开古树,即使土地另有他用,古树也会被妥善移植。”
近些年来,由于集体建设或开办工厂的需要,塘溪村一共移动过20余棵古树。“移栽出去的,全部都成活了。”陈金树说。
岵山镇的荔枝种植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宋代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惊叹岵山荔枝色艳汁多、爽滑香甜、且籽核细小如花生米,便把岵山荔枝列为名种,载入其专著《荔枝谱》。
夏风吹来,成熟的荔枝随风而落,跌落枝头。大部分荔枝跌破身体,厚重的果肉挣脱轻薄的皮肤,香甜的果汁崩落树丛。些许荔枝体态完好,静静地躺在叶丛中,等待有缘人。捡起一颗,小心地剥开鲜红的外皮,乳白通透的果肉露了出来,轻咬一口,鲜嫩滑润,汁香满溢。
“你们吃的都是文物。”村支书一句话逗得记者们会心地笑。
荔园深处,一位背着农具的老奶奶循着声音笑盈盈地走来,递过来一些刚采摘下来的荔枝。“我们这里就是荔枝好吃,都是好几百年的老树上结的果子。”71岁的郑彬彬说。
“养树很辛苦的。要定时修剪枝条,还要控制梢头的生长。荔枝树花期不稳定,太早或太晚开花都不会结果。”郑彬彬说。她家有7棵古荔枝树,全家老小共同维护。
种植花销和采摘费用将这里的荔枝成本推高到近6元,而普通荔枝市场售价也不过四五元。
“我们这里的荔枝外面都卖十块钱以上的。”郑彬彬颇为自豪地说。
繁密的树冠像一颗硕大的蘑菇为村民撑起一片阴凉,树冠下,阵阵荔香沁鼻,满载荔枝的摩托车频繁出入,村民们仍在忙碌。
作者:王博闻 孟昭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