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每一次国企改革都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因国企市值占据A股总市值达到很高的比例,所以每一轮国企改革都会对中国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
近一段时期,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了序幕,国资委公布了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名单,六家中央企业纳入首批试点。其中,中国建材、中国医药成为首批混合所有制试点的企业。
就在本月28日,交行发布公告,确认正在研究改制。受此消息影响,交通银行A股股票出现罕见性的涨停行情,并带动银行股出现了全线大涨的走势。由此可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趋势下,市场还是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然而,在历年来的多次国企改革中,都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更多时候,因改革牵涉到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工作却没有了下文。
以近期密集探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其实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被大力提及。然而,时隔多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进程相当缓慢。相反,国企的垄断特权问题却愈发强烈。
数年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管理层再度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实,“混合所有制改革”本来可以在数年前落实,却被拖延至今。至此,即使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再度提及,且落实的力度有所强化,但我们对国企改革还是不能盲目乐观。
国企,本来可以起到还富于民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之中,国企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并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以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股票市场为例,中国股市最初的定位就是为国企脱贫而服务。
上世纪90年代,正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敏感期,市场化浪潮对国企运行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资金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国企的正常运作。在此背景下,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得到重视,逐渐成为国企脱贫解困的重要场所。
随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国企重组上市的进程明显加快,中国股市却沦为解决国企资金紧张的有效渠道。
多年来,国企拥有着社会大量的优质资源,结合国家政策的大力保护,即使发生投资亏损等问题,都会有国家兜底救市。最终,国企逐渐形成了严重的依赖症。于是,长期以来,国企执行效率低下,严重浪费社会资源以及企业管理者腐败等问题逐渐浮现。
值得一提的是,因国企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执行效率。此外,因长期存在的利益集团的强力干预,任何具有影响力的国企改革措施均遭遇顽强的抵抗。这也是国企改革迟迟无法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度兴起,也将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性看点。因此,如何有效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举措,无论对中国经济,还是对中国股市,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经济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效推进银行业务结构的优化及改革转型的进程。特别是近期获准首批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将会进一步促进国有银行等相关企业的改革转型进度。
对股市而言,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将会激活大盘蓝筹股的行情,进而对股票市场形成有力的刺激。
不过,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设想。而在实际操作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确实存在巨大的阻力。一方面,目前的改革仍然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未来改革的进程会否一帆风顺,谁也不敢做担保。另一方面,因相关的体系尚未完善,民资不敢盲目进入。至此,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不能盲目乐观,毕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