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皮凯蒂热”席卷全球_理财热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热点 >> 文章正文

英国《金融时报》:“皮凯蒂热”席卷全球

加入日期:2014-7-3 9:02:34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徐相烜

  还没有听过皮凯蒂这个名字?不要紧,相信你不久就会被“皮凯蒂热”席卷。

  今年6月中旬,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回到他的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举行了一场关于他的新书《21世纪的资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的演讲会以及签售会。一个经济学学者,就其学术新著举行演讲会,听上去,颇为枯燥,但如果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发现,这位学者受追捧的程度,居然像超级摇滚明星举办个人演唱会,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现象。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演讲会。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把这次演讲会安排在位于威斯密斯特葡萄牙大街的孔雀剧院。孔雀剧院有上下两层,能容纳将近1000人,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据说,二手票在黑市的价格也是相当可观。

  笔者赶到现场,着实吓了一跳:皮凯蒂的人气,绝对不输热播韩剧的长腿欧巴们!开场前1小时,剧院门口就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一条是等待入场的,竟然还有一条是等待退票的!队伍里既有留着长发的左派青年,也有西装革履的标准绅士,既有手握星巴克咖啡的时髦女士和表情严肃的学者,也有穿着套头衫加牛仔裤的本地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还有拄着拐杖依旧一步一颤要人搀扶才能勉强行走的老学究。激进的学生神情激昂地向等待入场的听众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单。如果不知情,还以为是披头士归来了。6点15分,全部有票的听众均已入场,静静的又等待了15分钟,皮凯蒂终于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

  这位目前在巴黎经济学院当教授的经济学家今年40岁出头,有一张可爱的典型法国面孔,说话温文尔雅又不失幽默,近来借由这本长达685页的经济学专著在学术界、政界和大众读者中一炮而红,因他的这本新书的长度、书名和封面设计故意仿效马克思的《资本论》,皮凯蒂也被笑称为“马克思2.0”。《21世纪的资本》用详尽的(尽管富有争议的)数据全面分析了西方两个多世纪以来收入与财富的分布变化,其核心观点是:长期来看(除二战时期之外),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劳动回报率以及平均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因此财富趋向于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弊端,必须要加以政府干预,用向富人征重税的方式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原著为法语,4月英文版刚上市就匪夷所思地在亚马逊[微博]畅销书排行榜上一路上扬,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卖出了8万册,成为哈佛大学出版社15年来最成功的一本出版物,至今把持着商业书籍畅销排行榜的首位。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莲•邰蒂今年5月曾刊文,描述过皮凯蒂如何在美国人气爆棚,获得了如同摇滚明星般的人气。如同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同样的狂热最近在伦敦也上演了一回。

  这股“皮凯蒂热”不仅席卷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冲击了世界公认的最公平的北欧国家。在笔者所居住的瑞典,该书的瑞典语版本还未出,就在bokus(当地最大的网上图书商城之一)上位列畅销书第七。不仅左派对他的推崇与赞誉之词不绝于耳,谈论他的书更是城中知识分子们的时髦话题。以支持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公平而著称的左派媒体Politism刊登了一系列关于皮凯蒂的文章,其中一篇称颂他的诗歌如此写道:“法国人托马斯•皮凯蒂是万世巨星/Rock’n’roll/他把世界带入风暴/用他的书/摧毁了我们之前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所有观点/托马斯•皮凯蒂/是全部/是所有/这个法国人/彬彬有礼/智慧而优雅/他是如此的美丽/托马斯•皮凯蒂/你能听到我吗?/看到我吗?/皮凯蒂是自卡尔马克思以来最伟大的人!”

  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充分显示了这股全球性的“皮凯蒂热”是多么地势不可挡。研究收入与财富不公平现象的经济学家何其多,为什么大红大紫的偏偏是他?究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政治经济因素。二是主流学界的震动。最后就是媒体的全球化。

  先来说说政治经济因素,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欧美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窘况却一直未有质的改善,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体系被精英阶层把持,而社会的上升通道却一再被堵塞,很多人直觉到这个世界已然又成了富2代富n代的天下,曾经的只要依靠智慧和勤劳就能白手起家出人头地的美国梦不再。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皮凯蒂热”有如下精辟的评论:“他(指皮凯蒂)不单单是记录了如何有越来越多的收入汇聚到一小群经济精英的手中。他还有力地证明,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在这样的制度下,经济的制高点不仅由财富决定,还由承袭的财富决定,因而出身的重要性要高过后天的努力和才能。”皮凯蒂的数据分析迎合了这些直觉的判断,直戳社会不公的痛点,摧毁了保守派一直以来捍卫的那种信念:即只要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公平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缓解或解决。左派所积累的对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失望达到了顶峰,他们希望借由皮凯蒂对资本主义的诊断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举个例子,瑞典曾经在2004年废除了遗产税和房产税,如今就重新征收这两个税种的辩论又开始兴起,尤其是在今年9月瑞典就要举行大选的这个节骨眼上,这场辩论使得各方变得更加敏感。

  其次,《21世纪的资本》在主流学术界内外引起激辩,在“皮凯蒂热”现象迅速兴起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在学术界他的众多支持者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三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这本新书未上市之前,克鲁格曼就开始撰写一系列的文章,力捧这颗新星,在《美国走向拼爹时代》(Wealth Over Work)一文中,克鲁格曼指出:“《21世纪的资本》将成为本年度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甚或将是这个10年最重要的一本。”而当英国《金融时报》经济编辑贾尔斯(Chris Giles)对皮凯蒂的数据提出质疑以后,克鲁格曼也连发两文,为皮凯蒂辩护。索洛也赞誉说,皮凯蒂的新书为一个老话题了做出了有力的新贡献。支持皮凯蒂的学者,不仅仅限于美国的主流经济学界,还有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赫西(Andrew Hussey)、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牛津赫特福德学院院长威尔·胡顿(Will Hutton)、法国政治科学家伊曼纽尔•托德(Emmanuel Todd)等等。而贾尔斯也并非是唯一一个质疑者,质疑者还包括前美国财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格里高利·曼昆(Greg Mankiw)、美国著名的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詹姆斯·高伯瑞(James Galbraith)、德国经济学家史蒂芬·洪堡(Stefan Homburg)、世界知名的英国地理学者和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等等。正反双方,都是大咖云集,这使得皮凯蒂不被媒体、公众注意都难。

  最后,媒体的全球化是皮凯蒂现象的助推剂。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丁纯认为,尽管《21世纪的资本》的中文译本还没有出,皮凯蒂在中国也很红。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公众和知识分子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日盛,而中外媒体同步,导致中国读者紧跟这股热潮,并以此为荣。此外,媒体需要不断有新鲜面孔,也是皮凯蒂迅速在全球走红的原因之一。在对的时间,谈论对的话题,一个温文尔雅、充满法兰西风情的经济学新星就这样冉冉升起了,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的皮凯蒂确实很红,不论他本人是否在意,人们会关心他下一步打算做什么?会红多久?会更多地参与政治,还是保持学术中立?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确实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皮凯蒂对研究中国颇有兴趣。皮凯蒂本人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公开演讲会上说,他下一步打算研究中国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现象,同时坦陈,这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祝皮凯蒂好运!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