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独立董事怎能沦为官员的“变相福利”?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独立董事怎能沦为官员的“变相福利”?

加入日期:2014-7-24 8:09:16

  近年来,“官员独董”问题被频繁曝光。有权威媒体报道,按照2013年年报统计显示,纵观沪深两市2532家上市公司,曾经在党政机关或者公检法系统有过任职经历的“官员独董”共901人,加上一人兼任多家公司独董的情况,共1101人次。这些独董分布在816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每2.3家上市公司就有1人次的官员独董。
  针对“官员独董”的现象,国家也于近几年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以压制“官员独董”对资本市场乃至社会的负面性影响。
  2013年10月19日,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自此以后,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官员独董”离职潮。
  近期,有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其中省部级干部229人次。就目前而言,省部级干部中已履行完免职手续的有173人次,还有56人次兼职正在待企业履行相关免职程序。
  就在7月22日晚间,民生银行(行情,问诊)的一则公告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据悉,该行董事会于7月22日收到独立董事巴曙松的辞职报告。然而,按照资料显示,巴曙松任职独立董事的有效期还没有结束,其任职期理应至2015年4月10日。
  巴曙松身为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其业界影响力相当高。而他出任民生银行独立董事期间,年薪却高达100.5万元,被媒体称为“最贵”的银行独立董事。
  事实上,近年来垄断性行业的独立董事基本享受着偏高的薪酬。尤其在政策资源优势明显的银行业,其独立董事的年薪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
  截至2014年4月28日,已公布的7244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共领取约4.75亿元的薪酬,其中6950名独立董事获取的薪酬从1000元至100.5万元不等,差距竟高达1000倍!
  纵观传统五大银行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其中,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全部独立董事的平均年薪高达150万元,不同行业之间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差异巨大。
  其实,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的本意在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独立董事理应具有独立性,尽职尽责地为中小股东创造权益。
  然而,自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十多年以来,其意义本质已经逐渐变味。多年来,随着特权阶层的强行介入,独立董事制度竟然沦为官员的“变相福利”,确实是一大悲哀。
  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基本由权威专家、退休官员等人物担任。也存在部分上市公司,聘请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担任本公司的独立董事。
  不过,在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建立至今,“官员独董”现象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官员的社会影响力大,其背后暗藏着众多的利益链条。
  一般而言,官员担任独立董事具有几层意义。一方面,在职官员尤其是退休的高级官员,其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福利诉求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更愿意聘请官员担任公司的独立董事,毕竟在当代社会,有强硬的后台支撑尤为关键。于是,在此背景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体现,反而充当了上市公司的门面工具。
  笔者郭施亮认为,从表面看,官员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平均薪酬不会太高,大多数官员独董的薪酬水平介于5万-10万之间。但实际上,官员独董的“隐性收入”却难以估算。更为普遍的是,上市公司高管通过“送内幕信息”等手段笼络官员,为官员实现“增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官员及社会权威人士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以获取几份的薪酬。至此,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究竟达不达标,又能否抽出时间进行尽职尽责,确实值得怀疑。
  近年来,以官员、上市公司高管为主的各路人物为了实现财富的增长,各出奇招。
  对部分官员及相关利益者而言,最大限度借助信息优势,低价购入大量拟上市的公司原始股,以实现“一夜暴富”的目的;对部分退休官员而言,热衷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到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等职务,再通过其他渠道大肆捞金;对部分上市公司高管而言,热衷于借助企业上市,大肆套现。更有甚者,为了提前套现而辞职。
  显然,这就是当下国内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从官员到企业高管,基本离不开一个“利”字。于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部分官员因利益而屈服。至于部分企业家,也因利益而断送了企业的前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谁还会对中国股市抱有希望呢?

编辑: 来源:.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