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殿华
实习记者 周伊雪 山西、北京报道
就在公布上半年经济指标前后,山西各级政府一直忙于为重大项目的银行、企业对接搭建平台。这成为这个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长的缩影。“今年是政府推动融资力度最大的一年。”一位股份制银行山西省分行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5月7日至6月10日,该省金融办在运城、临汾、吕梁、长治、阳泉等地组织省级重点工程政银企对接会。这是近年山西省内参与金融机构、企业最多、融资额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政银企对接活动。
省金融办的数据显示,这次银企对接促成364家企业现场签署融资协议。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从上半年数据看,其所在银行贷款审批数量并未减少,但结构发生调整—过去新增贷款中民企约占2/3,国企占1/3,而2014年以来这一数字已经发生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当地获悉,由于山西辖区内各家银行分支机构普遍反映,无法加大在山西信贷投放力度,原因是受限于总行向各省分行分配的信贷额度,山西省政府还计划在北京召开一场规格甚高的“金融支持山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座谈会(项目推介会)”。
拟受邀出席的北京方面人士包括中央人民银行副行长,相关司局负责官员、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高层。山西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将出席。山西经济的“下半年”将会有此寄托。
一位将参会的人士透露,山西方面主要希望向央行争取新增给各家银行的信贷额度,用于定向投放给山西省内项目。此外,也希望与未在山西辖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达成资金对接意向。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山西省GDP增速为6.1%,高于第一季度的5.5%,但距全年9%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各地统计部门掌握的数据显示,尽管绝对值回升,但山西省GDP增速在全国的排名与一季度持平,仍为全国倒数第三,仅高于河北和黑龙江。2013年,山西年度GDP增速还为9.5%,全国排名第21位。
资源业继续吸金
煤、焦、冶、电为支柱产业的山西,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月回升。6月达到6.1%,5月则为4.0%。但仍远不及2013年12月的9.3%和11月的10.1%。拉升之后,1-6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仍仅为4.5%。上半年和6月在全国的排名均为倒数第三,仅高于黑龙江和西藏,被一季度增速落后的河北超越。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山西新增投资3732.62亿元,排名第21位;增速18.3%,全国排名第31位。
在经济会议上,山西省政府主要领导曾表态,“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资金问题。”
此前,联盛、中诚信托、海鑫钢铁等风险事件密集爆发,包括近期华通路桥短融券兑付等事件影响,山西省内融资环境较为严峻。
在融资结构方面,目前新增贷款仍以大能源类(煤、煤化工、电等)为主。2013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报告就曾指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65%投向煤炭及其相关行业,“信贷资金存在较强的资源产业锁定,难以满足转型发展对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一位接近阳泉煤业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眼下企业在融资需求上主要有两点诉求—借期限更长的贷款,以及通过金融租赁、股权类投资等形式获得融资。阳泉煤业是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之一。
上述诉求发生的背景是,企业普遍预判煤炭行业低谷短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持续时间“可能不只是一两年”,因此希望以三年为基准筹措流动资金。此外,大型煤企的资产负债率已逼近上限,企业希望能借道明股实债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维持甚至降低资产负债率。
地方政府领导也亲自出马帮助企业协调资金。一位临汾市重点办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6月市领导曾带队拜访国开行及其他银行,为当地发展较好、急需资金但受产业政策限制的企业争取贷款,如当地一家发展较好的光伏企业。
新增项目计划不多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报道,1-5月,受煤炭行业利润下降加重的影响,一些资源省份财政收入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一季度山西省GDP增速大幅低于预期。
此后,山西省政府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采访部分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发现,山西省政府并未在年中新增大量投资项目拉动增长,其着力点集中在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手段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帮助对接金融机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清理税费等帮助企业减负,以渡过煤炭业寒冬。
上述特点也反映在投资计划中,5月26日,省长李小鹏主持省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2014年第一批新增投资计划—在部分领域增加投资计划364.5亿元,较年初计划仅增加3.1%。
其中,新增铁路项目投资计划35亿元、水利项目投资计划112.5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投资计划142亿元、新能源项目投资计划45亿元、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投资计划30亿元。
会议还提出将在棚户区改造、公路建设、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低热值煤发电等领域,“适时研究出台新的新增投资计划,用重点工程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多个部门公开资料显示,自上述新增投资后,山西省政府尚未推出新一批投资计划。
另一方面,更直接拉动经济数据增长的手段就是“抓入统”。6月全省重点工程调度会上,省领导曾提出“要认真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入统(纳入统计)的原因,理清程序和门槛,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统计等有关单位,加快入统工作的推进速度”。
改革审批试放活经济
2014年初,山西省政府曾公布本年的省级重点项目名单,包含64项基础设施类、58项煤炭类、13项焦化类、53项火电(含电网工程)类、20项冶金类、47项化工类、68项装备类、106项新能源及“四气”产业类等。下属各市县还确定了各级重点项目。
山西政府“稳增长”措施则主要围绕推动重点项目展开。
上述临汾市重点办人士告诉记者,相比对接资金的“相对可控”,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严重制约当地项目落地,从而影响“稳增长”成效。
他提到,第一大制约因素是一些大项目需要报省政府或国家部委审批,周期太长、审批难度太大。比如省级重点项目古县华康铸造年产200万吨铸造项目需要报环保部审批,“已运作一年多,还在积极推进”。
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土地指标受限。上述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年临汾市省市两级共383项重点工程,需要新增土地指标1.5万亩,但省里下达指标仅5000亩,缺口有1万亩。为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解决方法通常是举全市之力“增减挂钩、以优补优”,“难度非常大。”
比如,霍永高速在临汾蒲县境内连接线项目,87%面积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上述人士称,该项目6月下旬“向市政府打了报告”,市政府正在想办法举全市之力帮助协调。而对一些土地指标需求量大的项目,政府的解决办法是,“解决一块做一块”。临汾当地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土地总需求1000亩,一期工程450亩。市里先期已帮助解决200亩,“先干着”。
为缩短决策链条,加速重大项目落地,7月8日,山西省发改委下发优化后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流程图,并称此前的流程存在“串联多、并联少、繁琐复杂”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一份官方文件显示,山西省发改委还下放了一批审批、核准事项,包括除市直部门、市属企业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外,企业投资总建筑规模在50000平米(不含)以下的不涉及市级以上政府资金补助的保障性住房核准、总建筑在20000平米以下的涉及市级以上政府资金补助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审批;企业投资35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企业投资无需国家扶持且符合省级行业或专项规划,在县(市区)主管河流上建设的径流式水电项目核准、外商投资鼓励类和允许类总投资1亿美元(不含)以下的项目核准、总投资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
据临汾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常立智介绍,省发改委将这部分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下放到市一级发改委,而当地发改委亦决定将权限再度下放至县发改局,并追加下放“利用县级政府财政资金建设的政府投资类项目”的审批权限。“覆盖面非常大。”常立智说。
临汾市重点办人士亦告诉记者,由于经济形势不好,“好多企业老板都不愿意对新项目进行投资。”“一些煤矿整合项目,年初企业还确定会投资,到了年中因为形势不好决定先放放,比如阳泉煤业、北方铜业的技改项目。”
受投资热情影响,2014年临汾省市重点工程投资1300亿,但多为前几年已上马的续建项目,新上项目投资力度不如以前。比如,山西焦煤集团一个烯烃项目,今年计划投资40亿,截至7月中旬只完成10亿多,“进展非常缓慢。”
据上述人士统计,2014年1-5月份临汾落地项目中审批和核准类占90%,备案项目只占10%,去年同期备案项目比例为30%。而备案项目多为民营资本投资。(编辑 衣鹏 张凡 申剑丽)
作者:樊殿华 周伊雪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