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但对大企业,明明人家不需要‘雨伞’,却还一直送上。这样的经营方式,最后肯定发展不起来!”
7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引用了著名小说家阿瑟·黑利《钱商》的故事。言下之意是,缓解当前融资成本高问题,要深化金融改革。
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成为探讨主线。
中国政府网新闻称,今年以来,李克强在基层调研考察,几乎每次都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内容。23日的常务会上,他概括说,各地融资成本高的情况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些相同的“关键环节”。
“有些地方的企业反映,融资链条过长、收费过多,增加了融资成本。还有的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拿到12%的年利率,都觉得‘很不容易’,因为钱从银行出来的成本就很高。”他说,“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市场主体怎么安心创业?长期下去,中小微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都难以承受!”
于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十大措施,其中包括,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行为。
“要出台几项‘硬措施’,争取融资成本年内有所降低。”李克强指出。
几项“硬措施”
细读十大措施,个中犹存不少玄机。
比如第三条,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原则上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
2013年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截至一季度末,理财资金账面余额8.2万亿元,70%以上投入了实体经济。
不过,一位银行资管部人士则认为,理财资金主要投资债券与货币市场、非标等,背后对应的都是实体企业融资项目,不然就不会有收益。“资金空转”属于伪命题,因为资金不可能“转”出收益来。投资非标时,走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也是金融管制的产物。
不少资管人士预计,监管层多次表态让理财直接对接实体经济,并在2013年底推出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不仅不需要“通道”,而且是直接对接单个企业融资项目,预计工具有望进一步扩容。而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多家城商行上报了银行资管计划、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方案。
此外,十大措施之四还明确,要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一律取消。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行为。
实际上,部分银行存在着将利息转为其他中间费用的做法,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虽然表面上贷款利率比较低,但是总成本比较高。
一位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介绍,目前银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取财务顾问费,向企业提供包含行业发展情况等内容的咨询报告等。另一种方式是,给予企业一笔贷款的同时,要求企业必须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一部分钱在该行,实现贷款、存款“双丰收”。
该人士坦言,可能近期这些做法会受到一定影响。
“定向调控”意图明显
十大措施的第五、第六条就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明确了要求。
第五条称,要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化监管要求。
第六条称,要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也多次通过定向降准、调整存贷比口径等方式,提高银行对小微、“三农”企业的放贷能力。
不过,有银行地方支行副行长表示,小微、“三农”企业信贷业务的投入产出比不高,银行自身并没有太大积极性。特别是在目前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小微企业是不良的“重灾区”,内部开会也多次在强调小微企业的风险。
以某国有大行为例,2013年就有意识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贷款的控制,虽然上述业务收益较高,但是抗风险能力较低,尤其处在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对银行冲击较大,全年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贷款增加的不良占总体的85%左右。2013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上升9BP至0.94%。
不少银行人士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属于高风险业务,应该大力发展PE/VC、小贷公司等。
与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又爱又恨”的心态相比,央行7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增加至8394家,贷款余额达8811亿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亿元、367亿元。新设小贷公司、新增贷款额度均呈现增长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