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家岱 香港报道
时隔3个月卷土重来的万洲国际IPO,却仍然看不见基石投资者的身影。
7月23日,一波三折的万洲国际IPO正式重启香港招股。相比4月底,承销商少了,定价低了,集资额也“腰斩”了,但投资气氛似乎未见明显改观。
记者获得的销售文件显示,万洲定于7月23日至29日以每股6.2港元的价格国际配售24.39亿股新股,24日起开放剩余5%的公开认购。若行使15%的超额配售权,最高集资额183亿港元,定价低至2014年预期11.2倍市盈率(PE)。预计8月5日正式挂牌。
参与当日投资者午餐会的机构投资者透露,尽管没有锁定基石投资者,但传闻保荐人摩根士丹利初步锁定的锚定投资者(anchor investor)已获3倍认购,其中不乏新加坡主权基金GIC等大机构。通常,锚定投资者只是口头承诺认购新股,既无有约束力的书面契约,也没有任何禁售限制,理论上随时可以在截止日前撤单。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文件披露,大股东鼎辉承诺在上市后一年内不减持手中约38%的持股,管理层表示3年不减持,其他IPO前的财务投资者的禁售期则为6个月。
辉立证券企业融资高级主任陈英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主要股东的禁售期仍然太短,投资者担心万洲在偿还债务后,未必有足够的时间整合史密斯菲尔德的品牌资源。他预料公开认购在最好情况下,可以足额。
基石去哪了?
自从万洲7月重新启动招股进程以来,市场上一度传闻保荐人已经吸取了4月IPO的教训,会锁定大量的基石投资者保驾护航,但这种预期没有得到最终销售文件的印证。
一名曾经入选4月承销团队的投行知情人士表示,与其他IPO不同,万洲的管理层对自己身处的消费品行业很有信心,认为招股并不一定要依靠基石。但万洲的公司规模大,作为控股公司,涵盖中、美、欧三大市场,基石的认购份额对大型IPO来说是重要的参考基准。
据悉,万洲的承销队伍已从早前的29家投行缩减至中银国际和摩根士丹利联席保荐,前述机构投资者引述消息指,主要投资者的影子认购投标已3倍超额,万隆等管理层也对完成IPO充满信心。
不同于基石投资者,锚定投资者主要指与保荐人口头承诺或签署初步股份认购协议的机构,承诺和协议本身没有法律约束力,包括认购的金额和具体股数,到最后一刻都有可能变卦,机构甚至可以全额撤单。
知情人士表示,4月建账的主要投资者认购金额同样超出了公司原本发售的金额,但最终因为市况不佳和定价过于进取,导致接近一半的主要投资者“临阵退缩”,万洲也不得不中止IPO。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就曾是当时锚定投资者中的一员,市场消息指此次万洲重启IPO,GIC同样口头承诺认购,并参与了摩根士丹利进行的影子投标程序,但截至23日,尚未落实任何款项交割,拟认购的具体金额不详。4月的锚定投资者还包括挪威央行。
在没有任何基石的帮助下完成IPO,并非没有先例,周大福和意大利的普拉达(Prada)都曾凭借投资者对奢侈品消费的信心成功上市。
好消息是港股近期的投资气氛高涨,在人行1万亿元“放水”的预期刺激下,恒指连续创出年内新高,23日收市逼近24000点。但陈英杰分析,缺乏基石投资者仍可能使得投资者感到迷惑。
定价迷思
从最初的15-20.8倍PE到之后的12-15倍PE,再到大摩12倍PE试盘,最终定价11.5倍PE,万洲国际定价一降再降。
一位参与路演的基金经理表示:“就算11.5倍PE定价,都是参考去年猪肉产品销售的盈利最高点厘定的。目前,美国生猪价格处于历史新高,进口价格的优势被蚕食,对收购以后的协同效应持观望态度。”
投资者中也不乏支持者。另一名专责“打新”的投资经理认为,万洲此次招股明确了管理层、PE大股东和财务投资者的禁售期限,对稳定新投资者的信心很重要。他引述万隆的话表示,新建中的国内6大高端厂房最早会在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并陆续在2015-16年全面投入生产。
换言之,在高盛、新天域等老股东解禁期满前,史密斯菲尔德的技术、质检标准和品牌就会移植到内地市场,在内地食品安全堪忧的大背景下,有可能延缓财务投资者退出的时间表。(编辑 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