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华重工:经过较长时间调整后 利润在低位改善
振华重工 600320 机械行业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分析师:罗立波,刘国清,真怡 撰写日期:2014-07-16
港机业务有所改善:振华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起重设备制造商,在岸桥领域占有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在场桥领域占有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全球贸易增长和港口建设放缓,港口机械的需求在2009-2010年下滑明显,而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港口机械在2011-2013年呈现低位企稳的态势。以公司的集装箱起重机业务为例,2007年高峰期曾达到190亿元的销售收入,而2010年降至86亿元,2013年恢复至123亿元。跟随着需求的变化,公司的综合毛利率近两年也呈现触底回升的状况,其中,集装箱起重机业务的毛利率上升明显。
海工装备在起步阶段:2007年以来,公司将海上重型装备作为重要的新业务方向,并在海上工程船舶(如起重船、铺管船、挖泥船)等方向投入较多,但处于增收反而降利的状况。2013年以来,公司开始获得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累计签获4座JU2000E型、1座Super M2型钻井平台订单。公司从事钻井平台建造的有利条件包括部分设备可以自主制造,同时公司的控股股东-中交集团旗下的F&G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钻井平台设计公司,相互形成配合支持。整体上,公司的海工装备业务仍处于建立交付业绩的初期,要形成批量交付,并通过成本控制实现盈利还需要较长时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根据分产品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133、22,828和22,795百万元,EPS分别为0.039、0.049和0.071元。公司作为全球集装箱起重设备龙头企业,当前受益于行业需求的回暖,而海工等新业务发展仍处于较为艰难的创业期,结合业绩情况和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谨慎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如果大幅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率存在下滑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对于港口机械、海工重型装备等需求影响的风险。
*ST南钢:产能释放叠加结构优化 中期业绩同比扭亏
*ST南钢 600282 钢铁行业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王鹤涛 撰写日期:2014-07-16
事件描述
*ST南钢发布中期业绩预告,公司2014年中期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亿元,去年同期为-0.64亿元(由于2013年度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去年中期业绩数据已经调整);据此计算2季度净利润1.03亿,环比增长505.88%,对应2季度EPS为0.03元,1季度EPS为0.004元。
事件评论
产能释放叠加结构优化,中期业绩同比扭亏:2014年上半年行业需求同比回落,钢价同比下跌8.64%,明显小于矿价17.89%的同比跌幅,有利于行业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公司中期经营状况也不例外。除行业整体利好因素带动之外,在宽厚板轧机等转型发展结构调整项目产能不断释放之下,公司中期产销量同比增幅较大,集团口径估算,中期公司产量同比增长约20%,有力提升公司销售收入及摊薄吨钢成本。同时,在上半年公司品种结构优化,9%Ni钢等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则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公司中期业绩同比明显扭亏。
由于缺乏去年2季度同口径业绩数据,今年2季度业绩同比情况无法比较。不过,环比来看,2季度业绩也明显提升,一方面是公司产量环比增幅明显提升收入和毛利率,集团口径估算,2季度产量环比增长约23%,另一方面,矿价整体环比跌幅明显大于钢价也带来盈利能力环比改善。除此之外,作为板材精品基地,公司相关品种价格表现或由于市场平均水平,简单调价数据显示公司2季度板材产品出厂价相比行业更具优势。
国内精品中厚板材生产基地,矿价下跌致资源优势受限:公司产品结构的定位之一在于重点打造国内一流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目前具备约700万吨铁、800万吨钢与7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其中中厚板产能360万吨,在4700mm厚板产线投产后,中厚板产能将达500万吨,总产能则达千万级别。除传统主业外,公司还积极布局资源,目前拥有金安矿业及金黄庄矿业等矿石项目,不过,在当前矿价跌幅较大的情况下,公司资源优势受到限制。
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为0.05元和0.07元,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皖维高新:vam涨价已传导至国内,三季报有望超预期
皖维高新 600063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 分析师:皮斌 撰写日期:2014-07-07
事件:皖维高新2014 年7 月3 日晚公布2014 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经初步测算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0-6500 万元, 去年同期为-6088 万元,业绩大幅增长实现扭亏为盈,与我们预计一致。
点评:
受装置关停及不可抗力影响欧美醋酸乙烯价格暴涨,近期虽略有下跌, 但公司主要出口目的国欧洲价格下跌幅度较小,且出口量持续增长, 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欧洲醋酸乙烯生产装置永久关停50 万吨/年, 占欧洲总需求的一半,美国VAM 生产装置自今年三月开始陆续受不可抗力影响持续停产导致海外VAM供给严重收缩。今年三月份欧洲VAM 价格上涨至2100-2200 美元/吨,美国最高达1900 美元/吨,近期受亚洲供给货源增加影响价格略有下跌,欧洲价格在1800 美元/吨,美国1500 美元/吨,当前价格也远远高出13 年12 月份的800-1000 美金,反映出VAM 供给的紧张。英力士及塞拉尼斯装置的关停对于欧洲VAM 供给的影响要比想象中大很多,欧盟对于醋酸乙烯需求的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进行弥补,欧盟一季度总进口量即与其2012 年全年进口量相当, 分月看1、2 月份进口量暴增,此后3 月份进口量同比微增13.6%,然而经过3 月份对库存的消化之后4 月份欧盟醋酸乙烯进口量同比继续大增70%,即便如此全球领先的粘合剂、密封剂生产商HB. Fuller 欧洲区业务仍然受限于VAM 供给的短缺而受到较大影响,这意味着欧盟市场的需求旺盛。
皖维三月份开始出口VAM,三月份至五月份出口目的国以欧洲为主,也出口量环比大幅增长,高价出口的VAM 极大推动了皖维业绩的增长。
美国VAM生产装置复产低于预期、国电英力特继续延期投产及台湾大连化工65万吨装置即将检修,预计今年九月份之前醋酸乙烯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欧洲塞拉尼斯及英力士50万吨VAM装置永久关停,美国VAM生产企业复工进度低于预期,6月下旬陶氏36.5万吨产能装置在尝试生产后,装置负荷一直无法提高,于7月1日再次宣布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彻底停产,利安德巴赛尔38.5万吨产能装置由于醋酸生产装置CO泄露问题于6月份停产,原定6月份以后才能复产,利安德巴赛尔近期宣布7月份没有复产计划。杜邦VAM装置已经被售予可乐丽,目前仍未有开工迹象,唯一开始复产的是塞拉尼斯,而台湾大连化工65万吨产能装置将在8-9月份停工45天,日本昭和电工17.5万吨装置也将在今年10月初开始为期35天的停产检修,之前预期7月份投产的国电英力特继续推迟复产时间,短期看来仅仅塞拉尼斯一套30万吨装置的复产远远无法缓解醋酸乙烯供给紧张的局面,九月份之前其价格仍有望维持在高位。
海外VAM价格上涨已开始向国内转移,国内VAM价格在经历一波快速上涨并迅速回调后近期也开始逐步涨价,在海内外VAM持续涨价下皖维三季度业绩仍有望超预期。4、5月份海关数据表明VAM的进口来源地区日趋减少,3月份时美国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然而5月份进口来源地区只有台湾,这是由于美国本土VAM供需紧张,VAM价格已经超过国内,进口已经无利可图,而来自于台湾的进口较为刚性,主要是台湾大连化工为其大陆子公司供应VAM原材料。我们草根调研发现近期国内各地醋酸乙烯现货供给已开始趋紧,国内华东、华北VAM价格持续上涨,华南、华北、华东地区VAM市场中间价已全面上涨至7950元/吨。海外VAM持续高企的价格已真正传导至国内,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VAM出口及国内市场之间的价差有望消除,而这部分(150-200元/吨)即是国内VAM价格上涨的空间,海内外VAM价格持续的高企仍有望推动皖维三季报超预期表现。
上半年PVA价格同比上涨500元/吨,长期来看VAM价格的上涨必将传导至PVA,届时公司业绩将实现超预期增长,维持推荐。国内PVA生产企业众多,然而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维尼纶生产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纷纷关停破产倒闭,导致实际产能集中度已经很高,进入寡头垄断时代。13年我国PVA总产量近60万吨,皖维、川维及双欣占总市场产能的67%。今年上半年市场PVA平均售价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回升,上涨500元/吨,但我们认为当前价格的上涨才只是开始,涨价之前PVA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很差,管理精细的企业也许能够勉强实现盈亏平衡,但绝大部分企业都大幅亏损,更遑论采用天然气乙烯法的川维,各大巨头都有动力涨价。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寡头之间的合作会逐步加强,长期来看成本推动下PVA价格仍将缓慢回升。
由于欧洲VAM生产装置永久关停,美国VAM生产装置复产进度低于预期,迄今仅有塞拉尼斯一套装置复产,且在接下来的8-9月份还有65万吨装置停工检修,国际VAM整体供需依然偏紧,我们预计7月底时出于补库存需求,海外VAM价格将有望开始上涨。海外持续高企的VAM价格已经开始向国内转移,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国内VAM价格持续单边上涨,而海内外VAM的价差150-200元/吨即是国内可以涨价的空间,在内销出口持续向好的背景下皖维三季度业绩仍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长远来看VAM价格的上涨必将传导至PVA,未来PVA价格持续上涨的概率极大。鉴于此我们维持对皖维2014-2016年每股EPS达0.16、0.23、0.27元的预测,公司业绩受醋酸乙烯价格上涨推动明显,弹性巨大,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VAM价格快速下降,公司其他主营持续低迷
中海集运:牵手阿里打造跨境电商物流平台
中海集运 601866
研究机构:中国银河 分析师:范倩蕾,李军,周晔 撰写日期:2014-07-16
核心观点:
1.事件
中海集运公告与中海科技、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协议。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我们维持公司“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协议指向“电商物流平台”而非“物流电商化”。
我们认为这一三方协议更多指向组建“电商物流平台”,即以电子化的物流服务为协议核心,为跨境电商提供物流环节的信息、物权控制,及低成本、便捷、可靠的物流服务;而非“物流电商化”平台:全球集运订舱是否可以实现电商化并非合作探索的重点。
从合作协议来看,目前的合作以跨境电商物流为主要范围。不排除未来阿里巴巴与中海在内贸电商物流领域建立合作的可能性。
跨境电商整合物流体系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们认为,对比内贸电商,跨境贸易电商,对物流体系的整合需求更为迫切,因1)物流对于跨境贸易电商的重要性更高;2)跨境物流网络建立和控制的壁垒更高。
合作短期对业绩的影响有限。
我们认为合作对公司短期业绩的贡献有限,因1)阿里的跨境贸易电商规模尚小,对公司业务的拉动有限;2)各竞争对手都在探索自有集运业务的电商化。
3.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我们认为此次合作的意义或更为长远,短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同时7 月以来,尽管出口需求良好,但行业运价尚未出现有力上涨。行业有希望受益于海外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回暖及行业的供给控制带来的运价提升,但结构性的供给过剩仍将压制行业的盈利复苏力度。我们维持公司2014-15 年EPS 预测0.03/0.05 元。
4.风险提示
公司的投资风险在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需求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带来恶性价格竞争。
中国建筑:建筑业务新开工面积增速放缓,地产销售继续下滑
中国建筑 601668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分析师:赵健,张显宁 撰写日期:2014-07-15
事项:
中国建筑14日公告了2014年1-6月经营数据。
点评:
1. 建筑业务新签订单额增速继续下降,6月份单月新签合同同比负增长。公司1-6月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7200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仍然不高,其中6月份单月新签合同额2142亿元,同比下滑2.05%,相比4、5月份1.12%和10.04%的增速,出现了负增长。
2. 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公司1-6月新开工面积为160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5%,增速相比1-5月略有下滑,其中6月份新开工面积为2561万平米,同比下降2.55%,相比5月份单月同比20%以上的增速出现下滑。
3. 地产销售继续下滑。公司1-6月地产销售额为682亿元,同比下降13.4%;销售面积为5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0%,下滑幅度变化不大。我们估计其中6月份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销售额分别为116亿和24亿。
4. 估值及盈利预测。公司新签订单额有所波动,新开工面积增速趋于平缓,开工趋势尚可,地产业务销售额延续下滑趋势,但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不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别为0.78元和0.94元,目前估值为14年3.65倍,给予公司14年5倍PE,目标价3.90元,维持“买入”评级。
5. 风险提示:地产销售低于预期,开工低于预期。
东方航空:中联航转型低成本,东航双品牌运营值得期待
东方航空 600115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贺国文 撰写日期:2014-07-08
事件。
近日,东方航空旗下中国联合航空宣布正式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联航将以北京南苑机尝佛山沙堤机场为基地开辟更多的航线,加速布局国内旅游航线和周边国际旅游航线。
评论。
中联航转型表明中国低成本航空市场广阔,路径明确,模式可行:中联航转型后将成为首家国有低成本航空公司,作为央企三大航之一的东航涉足国内低成本市场,将旗下中联航整体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表明了中国航空业主要经营者对国内低成本市场潜力、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的看好。2013 年欧美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在30%~40%,亚太为15%,而中国只有不到5%。在消费升级,旅游业蓬勃发展,航空出行大众化趋势的推动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中联航以北京为基地、春秋航空和西部航空分别以上海和重庆为基地逐步向石家庄、沈阳、郑州扩展揭示了中国低成本航空将从收入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起步逐渐向二线梳城市扩展,这符合欧美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路径。
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提高飞机利用率、保持机队年轻化、提高座位密度、自建销售系统、削减管理开支等方法降低单位成本。以春秋航空为例,虽然公司单位收益水平低于行业平均31%,但由于单位营业总成本比行业低35%(其中单位航油成本低于行业同机型13%),所以仍然能够取得不低于同行的利润率,而利润的增长将通过运力增加和市场份额的提高来实现,低成本商业模式可行。
中联航转型低成本有股东、基地和成本优势:1. 中联航作为东航全资子公司在股东背景上具备很大优势,东航可以通过飞机调和其他资源调配快速扩大中联航机队规模,实现做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优势。此外,东航航线和销售网络覆盖全球,这都有利于未来中联航在基地和航线上的拓展。2. 北京是全国收益水平最高的市场之一,旅游和缝隙市场客源充足,有利于中联航在早期快速成长和稳定盈利。另一基地佛山机场虽然现阶段规模很小,但离广州只有1 小时车程,未来如果发展壮大将对广州的价格敏感型旅客有很大吸引力,相当于曲线切入广州这一高收益市常3. 东航运营500 余架飞机,在飞机引进,航材储备等方面都具有规模成本优势,中联航将从中受益,有利于自身压缩成本。
中联航转型短期内对东航业绩提升贡献不大,但长期影响不容小觑:中联航目前运营23 架飞机,到今年年末将增加至31 架,约占公司客机总数的6.5%,13 年中联航净利润1.86 亿,占比8.9%。中联航以南苑机场为主基地,2012 年中联航客运量353 万人次,其中346 万来自其独家运营的北京南苑机常经过12 年的扩建后目前南苑机场年产能为600 万人次,占东航总客运量8%左右。因此中联航受制于产能瓶颈短期内不会对东航业绩构成显著影响。但由于南苑机场将在首都二机场建成后关闭,所有航班将平移至二机场,所以中长期看等二机场建成产能瓶颈释放后中联航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而且二机场辐射京津冀三地,有利于中联航进一步扩大客源腹地范围,中联航长期前景看好,对东航的影响不容小觑。
双品牌运营值得期待,引入市朝管理机制是难点:中联航转型低成本航空之后,东航将形成以东上航品牌为代表的全服务网络型航空公司和以中联航品牌为代表的低成本点对点航空公司,这就形成了差异化的双品牌战略架构。
虽然国外也有澳航和捷星这样双品牌运营的成功典范,但双品牌间如何避免竞争,发挥协同仍是不小的挑战,业界的失败案例也比比皆是,东航未来如何运营值得关注。此外,低成本航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于持续削减成本,公司如何盘活机制,引入市朝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营造与低成本模式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将是转型过程中的难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 年的EPS 分别为0.16 元,0.19 元和0.25 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为16.7X,11.8X 和9.4X。在供需缺口扩大和人民币贬值持续升值阶段结束的大背景下考虑到公司昆明时刻放量和东南亚市场下滑等因素仍需要时间予以消化,我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相对谨慎的态度,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双品牌战略运营不成功,管理效率低下,油价飙升,人民币贬值,宏观经济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