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16日电(记者徐寿松、叶锋)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增速预计稳定在7%,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负增长”困境,“四新经济”亮点涌现,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长;同时,自贸区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等改革效应进一步显现。
透视上海发展的“半年报”,比数字增长更具深意的是,市场机制自身的活力更为显著,全面深化改革输出的动力逐渐增强。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二季度以来部分指标呈回升态势。工业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6%,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外贸继续回升,1月-5月进出口总额增长8.6%,其中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同期3.5个点;消费企稳上行,上半年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分别增长11%、7.5%左右,较一季度回升。
对上海来说,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和结构。上海奉贤区经委负责人介绍,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达到1800亿元的阶段性峰值,未来的重点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今年一季度,奉贤工业利润同比增幅达到28.6%。
从全市面上看,今年以来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扭转前两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1月-5月产值同比增长8.8%。上海着力支持发展的“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表现不俗,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幅超过25%。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促进“四新企业”发展,有助于从传统的产业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
上半年,上海民生改善“成绩单”也可圈可点。居民的“口袋”增速跑赢经济增速。初步统计,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左右,同比分别提高2.5个和2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收入实际增幅仍高于经济增幅。
在楼市持续降温之际,上海保障性住房的受益面持续扩大。今年1月-5月,全市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受益家庭分别新增3234户和1.4万户,累计达10.1万户和6.6万户。
记者采访发现,在努力对经济运行实施好“区间管理”的同时,上海更关注面向未来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活力何来?来自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力何在?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上海自贸区建设备受关注,今年前5个月自贸区税收、经营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均达两位数,合同外资同比更是增加8.6倍。自贸区的改革红利正在显现并扩散,比如率先实施的企业注册认缴制,已于今年3月在全国推广;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已在上海全市推行。
国资国企改革,上海可谓“一马当先”,继推出国资国企改革20条之后,上海再次出台推进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9条“干货”,明确将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今年以来,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持续推进,力度空前;专为国资高效、公开流动构建的两大专业化平台—上海国盛、上海国际也在积极筹建中。
作为上海国资改革标兵,在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榜单中列第268位的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近日尘埃落定。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说,混合所有制建设成就了“绿地速度”,是取得今天成就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证。绿地集团的实践为上海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行政审批改革方面,上海市发改委公布了市政府工作部门首份权力清单,不断精简、规划后确定的41项权力“家底”公布于世。自此,企业和市民对每项行政审批和政府定价事项的行权要素、标准、程序、规范、责任、时序等内容,一目了然。
作者:徐寿松 叶锋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