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QFII获批情况一览
伴随人民币自由化进程,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上周五表示,将推动扩大QFII和RQFII的规模,引入更多长期资金。
近日,韩国和德国双双获批8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RQFII。至此,RQFII累计获批额度达到7400亿元,扩展至7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底开闸至今,RQFII已成为外资投资A股乃至内地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香港2700亿元RQFII额度接近用罄,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缺乏相关产品,推进缓慢。
不过,随着内地金融机构国际化战略的加快以及A股投资价值的闪现,形势正在发生转变。
冰火两重天
高层向韩、德两国送出的这份“大礼”可谓意味深长。
“此番扩容是高层对人民币自由化决心的宣示,未来RQFII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汤森路透理柏亚太区研究总监冯志源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说。
中信证券(行情,问诊)首席债券分析师邓海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提出,RQFII作为人民币回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优化人民币回流机制、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RQFII是指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它是在外汇管制背景下,国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又一条合法渠道。该制度自2011年底正式确立,迅速从中国香港扩展到新加坡、伦敦、中国台湾、法国等国家和地区,额度不断提升,产品也从一开始的债券类扩展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国家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有71家境外机构总共获批2503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公募系占据半壁江山,共获批1449.5亿元。
有迹象表明,这2500余亿元的额度已近用尽。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张灼华日前表示,香港拥有的2700亿元额度目前已使用了2451亿元。
各国和地区在RQFII的使用上明显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据张灼华透露,新加坡、伦敦等其他市场合计只动用了52亿元额度,坐拥800亿元额度的伦敦只使用了30亿元。冯志源更提到,取得1000亿元额度的中国台湾地区,至今尚未动用分文。
在冯志源看来,其中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目前取得RQFII投资额度的多数机构主要集中在香港,方便发行相关产品。但很多机构在其他市场上没有分支,要发行产品需要在当地招聘相关人才或者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人力财力耗费不菲。
机构当然不会因此坐困愁城。事实上,公募系RQFII正在通过其他途径努力敲开海外资本市场大门。
7月初,易方达RQFII-ETF基金ETFS-E Fund MSCI China AGO UCITS ETF在意大利米兰交易所上市。至此,该基金已在四家欧洲主要交易所挂牌交易。
今年2月底,南方东英的RQFII富时A50ETF和华夏(香港)的RQFII双双获准在东京证交所以日本存托凭证的方式挂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受众面不够广外,RQFII还面临产品线过于单一的风险。“目前RQFII产品主要以债券、ETF为主,太过单一,未来应该扩大产品线,放开发行主动管理类股票产品。既然RQFII注定是人民币自由化进程中的过渡产品,为何不让它更加自由一点呢?”冯志源直言。
外资抄底
如今RQFII俨然成为外资投资A股的重要渠道。此前一度撤退的热钱近日重新集结力量,借道RQFII进军A股。
来自南方东英旗的消息显示,公司旗下的RQFII产品南方富时A50 ETF近来遭遇热钱“狙击”,265亿元人民币的额度已告售罄,目前已开始借用同门基金的额度以解燃眉之急。
有媒体援引南方东英总裁丁晨的话称,海外投资者看中A股的低估值,所以热捧南方富时A50,近期给南方富时A50带来增量资金的多是机构。
冯志源也介绍,南方富时A50 ETF最近申购确实很红火,主要是因为欧洲6月初宣布降息,迫使国际市场中的热钱另觅盈利高地,而A股以较低的估值引这些热钱驻足。
一直在估值洼地徘徊的A股开始成了外资觊觎的对象。除了RQFII蠢蠢欲动外,QFII最近也在暗中布局。
来自大宗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上周三和上周四,近百只蓝筹股现身该平台,累计成交逾15亿元,这些交易主要由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营业部完成,而该营业部素以QFII大本营著称。
“虽然A股短期表现并不理想,但外资着眼于长远规划,现在估值低正是布局良机。毕竟放眼全球,除了内地股市外,有望实现跳跃性成长的市场并不太多。”冯志源直言。
公募基金也开始集体唱多A股。申万菱信基金称,随着本轮经济回落接近底部,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步宽松,下半年A股或许会有投资机会,可能从四季度展开跨年行情。
新华基金也表示对三季度股市不再特别悲观。公司建议从两条线索寻找投资机会:一是长期跌幅较深、有明显防御价值的行业或个股;二是前期涨幅较小、市值较小、有并购重组计划的公司。
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外资投资A股的一大合法路径,RQFII很快将与沪港通相接。7月7日,沪港通系统测试工作开始展开,上交所计划8月底前完成第一次全网测试。沪港通开通后,外资直投A股将没有障碍。
新金融记者 游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