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疆霍尔果斯7月1日电(记者关俏俏 贺占军)当夏日最后一缕阳光掠过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霍尔果斯河,沸腾了一天的边境恢复了宁静。百余年前,俄国商人与伊犁的民间贸易就是从这里开始自发进行的。
历史上的霍尔果斯,一直都是专司边贸的口岸。远在隋唐时代就是古丝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至今,已是拥有133年通关历史的老口岸。“这里被称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通道之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军说,“霍尔果斯百年的口岸优势为它成为中亚经济圈发展支点奠定了历史基础。”
1983年11月,霍尔果斯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恢复开放,实行陆路客货运输常年通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从此,霍尔果斯开始了新时期的口岸经济发展,沿边很多人受惠于口岸的开放纷纷“下海”。
在霍尔果斯拥有两个门面的孙梅就是最早靠跑边贸发家的一批商人之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商品互补性非常强,贸易往来一直很有活力。中国的货物到了哈萨克斯坦很抢手,很快就能销售一空;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货到了中国,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都特别喜欢。”孙梅说。
“像孙梅这样的商贩有很多,他们规模小,边贸经验多,抗风险能力也强。”杨军说。除了“落户”霍尔果斯的商人外,还有不少中国商人走出国门,频繁往来于中亚国家。
纳兹尔别克·呼玛尔汗2003年和弟弟一起将浙江一家企业生产的电子秤销售到哈萨克斯坦。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经销网点已经遍布哈萨克斯坦各主要城市。然而,2013年,纳兹尔别克把哈萨克斯坦的生意交由弟弟打理,自己返回到霍尔果斯的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2004年9月,中哈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在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共同建设了5.28平方公里的全世界唯一跨国界的,由两个国家的国土构成的边境合作中心。
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实行封闭管理,中哈双方在各自区域留一个出入口,两国的查验机构由一线退入二线,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监管”的原则。中哈两国及第三国公民、车辆持有效证件进入这一区域后,可以跨境自由流动。“在合作中心里人流、物流、资金流可以自由流动,没有物理障碍。”杨军说。而纳兹尔别克正是看中了合作中心特有的优势,才选择了这个新的国际贸易平台。
通过8年的建设,目前合作中心中方区域已有22个重点项目入驻,总投资近235亿元,涉及商品展示、酒店宾馆、餐饮娱乐、商业设施、金融服务等领域。庆华国际、义乌国际商贸城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苏新中心、中科仓储式购物中心等6个项目已于2013年建成。
通过合作中心,来自中国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河北、山东等地机电五金,食品、服装鞋帽等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亚、西亚市场。
亚历山大·马拉德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哈萨克斯坦从事皮草加工销售,在阿拉木图开设有自己的加工厂。目前正在和中方的市场开发商洽谈,计划把自己的销售点设在合作中心内。
亚历山大告诉记者,合作中心搭建的国际贸易平台不仅加强了与中国客商的交流,还有机会与中亚乃至欧洲客商开展合作,这对他无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喀什、霍尔果斯两座西北边陲小城定为经济开发区,予以特殊的政策。201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赋予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政策,标志着合作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境内关外”的跨境人民币创新金融业务试验区。半年多时间,已有工农中建交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进驻并设立了分支机构。
如今,霍尔果斯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跑到全国各地“求商”,逐渐演变为坐地“选商”。一个城区建设面积仅有21平方公里的百年口岸,眼下涌现出一股投资热潮。客商往来穿梭依旧,基础设施却越发完善,道路宽阔,布局精细,塔吊林立,不少商业楼盘正在隆隆的机器声中修建,恰似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西北边境上留下的时代符号。
在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找“钱景”的背后,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入商业开发运营阶段、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激发出的“特区”效应。霍尔果斯这个百年老口岸正逐渐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星。
作者:关俏俏 贺占军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