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扩围或释放3000亿 6月钱荒不再现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定向降准扩围或释放3000亿 6月钱荒不再现

加入日期:2014-6-9 20:37:57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突出,市场期待央行全面开闸放水的呼声不绝于耳……正当各方“焦虑”地等待着上层回应时,管理层及时给出了“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的答案。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明确,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端午节前夕,这样一个“定向降准”扩围的消息令金融市场充满了躁动。

  “定向降准”

  或释放3000亿流动性

  钱报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之所以采取定向降准,主要目的是在不全面放松流动性的情况下,针对性地解决经济中相对为弱势、信贷资源获得难度大的“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如果‘定向降准’的资金能过真正进入到“三农”和小微企业,应该有助于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董希淼表示,“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在调结构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稳增长作用,从而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

  定向降准基调已定,不过,现在大家关心的话题是,一定哪些银行被纳入定向降准范围,二是存款准备金率降多少。

  实际上,“定向降准”早已开始,4月25日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就已分别降低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与4月底的 “定向降准”相比,此次“定向降准”的结构、导向政策更加明确。除上一次的专项支持“三农”外,此次将支持的范围扩大至“三农”和小微企业。另一个范围上的调整是,有“定向降准”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限于“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凡是“三农”、小微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均有可能享受“定向降准”的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像农行这种专注于“三农”金融服务的银行,以及农信社等机构,未来获得“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间,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现在“定向降准”幅度没定,但是针对性强,可以降低的幅度会大一些。本次“定向降准”加入了小微企业,参照4月份的定向降准,预计这次降幅会在0.5-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加上4月县域“定向降准”,综合效果看,至少可以释放3000亿元的资金量。

  “定向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其实并不大,但是这也宣示了决策层在货币政策上的灵活性和预见性,说明决策层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进行预调、微调。”董希淼解释,这个举措等于告诉大家,一旦经济出现恶化,上层是不会坐视不管的,“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市场紧张情绪。”

  应对目前市场紧张的局面,应该说管理还是有充分的应对举措,“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在20%以上,处于历史高位,只要决策层一声令下,流动性哗啦啦就释放出来。”董希淼表示。

  货币政策

  并未转向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数据不佳,部分三四线地区楼市又时不时传来调整的消息,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大;同时,人民币陷入贬值通道,外汇占款流入规模持续减少。商业银行、券商等研究机构纷纷呼吁央行降准,尤其多家外国投行,更是做出全面降准时机已到的预测。

  对此,董希淼表示,中央虽然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取向的改变。“央行行长周小川上月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宏观调控要有定力,不会采取所谓大规模刺激政策。这也间接说明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在降低。”

  另外,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0.8%,已连续3个月回升,预示我国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中国经济探底回升的趋势再次得到确认。“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全面降准的必要性不是很大。”

  董希淼解释,目前在货币政策上,保持适度松紧很有必要——“松”是为了给经济增长留出适当空间,“紧”则可以倒逼资金从不合理的地方逐步退出。需要强调的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不是要盲目加大对实体企业的资金投入,一味地“救死扶伤”。对那些技术含量低、发展前景弱、自身信用差的企业,无论大小,不仅不能施救,而是要果断地进行兼并、关停或破产。只有下定刮骨疗伤的决心,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坚决堵住那些吞噬社会资金的“无底洞”,才有可能让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多有活力、高质量的领域和产业中去。“只有如此,金融才可能成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现在市场不是缺钱,而是结构不合理。“如果货币政策“撒胡椒面”,不分对象地谁都给钱,那么资金未必流到政策想要引导的领域,反而可能流到产能过剩或房地产等领域,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去年“6月钱荒”

  或不再现

  多位专家表示,“定向降准”的进一步扩围并不意味着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加大,也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同时,一直困扰银行业的“钱荒”现象不会再次大规模发生。

  从市场的反应看,专家的观点似乎得到了印证。昨天是端午小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显示稳中有降:隔夜拆借利率2.5210%,比上一个交易日下跌4.9个百分点;1周拆借利率为3.18%;一个月拆借利率为3.716%,比节前都有不同幅度的下跌;一年期拆借利率也稳定在5%,显示市场对资金面的整体信心。

  此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尽管外汇占款增速放缓,且有税收上缴、银行在季末加大资金需求等季节性因素,但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类似去年6月出现的“钱荒”现象今年不会再现。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编辑: 来源:搜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