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机构转型阵痛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创投机构转型阵痛

加入日期:2014-6-6 6:08:53

  经过两年多的深度调整,创投行业已从过去偏重于做中后期和Pre-IPO项目回归到以早期项目为主。从数据上看,去年创投机构投资早期项目的数量明显上升。清科集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VC市场投资阶段前移明显,全年VC投资案例中近一半集中在初创期项目。

  但是,这个回归对许多创投机构来说,都是“阵痛”的过程。因为长期做PE项目形成的理念和标准与做VC项目有巨大的冲突,向早期转型,不是仅仅投资阶段前移那么简单,更是创投机构投资思路全面转型的过程,包括决策效率、团队建设、风控等。

  众所周知,前些年本土创投机构在早期项目上着力并不大,大部分机构偏重于做中后期和Pre-IPO项目。2012年,全民PE的热度急转直下,受到中概股危机、国内A股停发、宏观经济恶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创投行业靠做Pre-IPO项目赚得暴利的空间急剧收窄,很多创投大佬提出了向早期转型的策略。不过,早期投资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在2013年,主要因为国内IPO市场停摆以及并购市场崛起,让创投机构普遍意识到投资策略必须前移才能在这场变局中生存下来。

  当然,向“前”转型只是方向,更重要的是培养与之配套的能力。有创投人士认为,早期投资不能拖,必须与高效的决策机制匹配,过去项目投票可能需要全票通过,那么早期项目就调整为一半通过或者三分之二通过就够了。因为早期项目也意味着创业团队规模和力量比较弱小,等不起。对创投机构来说,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所以决策要快。

  为保证高效的决策,近两年许多创投机构开始培养专业化的早期投资团队。一方面,早期投资和做PE项目有明显区别,过去PE投资的一套模式并不适用于早期投资,因此早期投资团队应该独立出来,不然价值观的冲突将十分明显。在最近举办的一些股权投资论坛上,不少投资界大佬表示,最近两年的转型相当痛苦,已有的投资团队对PE项目的判断标准已形成模式、比较成熟,但早期项目往往存在明显不足,比如成立时间太短、财务不达标、创业团队太年轻等等,所以要求原来的投资团队跨越以往的经验判断早期项目太困难。

  另一方面,早期投资的难度更高,要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决策效率,专业化是必由之路。因项目还在初创期,投资团队必须对项目未来技术走向或商业模式或行业前景有深刻的分析和专业的理解,否则很难控制早期项目的失败率。

  与此同时,专业化也使得创投机构的投资团队越来越细化。今年以来,记者接触了不少国内顶尖的创投机构,其机构负责人不约而同向记者提到,投资团队正在聚焦和细化。聚焦是指收窄投资方向,聚集在某几个行业上投资,比如健康医疗、TMT、文化产业等,这样有利于公司集中力量走专业化道路;细化就是把大的投资团队拆分开,分行业细化成新的团队,这同样也是为了更专业化。

  随着早期投资迎来繁荣期,创投机构对早期项目的风控也在重新定义。过去,由于本土创投投资较多集中在中后期项目,判断项目主要是看企业的利润,但早期项目往往盈利模式还不清晰,对于早期项目前景的判断,尤其是对TMT行业价值的判断,如果将盈利指标看得太靠前,往往会错失很多优秀的项目。

  近一年半以来,许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国内美元基金的活跃度超过了人民币基金,对本土创投机构形成了很大刺激,本土创投机构对TMT行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在今年一季度VC的投资案例中,TMT行业占比达七成。可以说,投资TMT行业的属性也在改变VC的游戏规则,本土投资人对早期项目烧钱和亏损的时间长度的容忍有明显提高。近日,证监会明确表示,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上市。这对于国内的投资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