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一杰 北京报道
德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工业4.0”技术升级概念,其而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标杆性国家,这一行业升级概念也正被中国效仿。
“近几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出口量越来越大,中国制造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主题的德国工业4.0也将预示着更多的可能性,中国公司在海外不断加大投资时,在技术上的提升也应该(和欧美公司)共同成长。”洛飞腾说。
洛飞腾是德国国内影响最大的两大行业协会负责人—德国电气电子行业协会主席和德国工业联合会副主席。5月下旬,他在北京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并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行业协会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诸多建议。
“工业4.0”与“智能化工业”
早在2007年,德国电气电子行业协会就曾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进行了第一次交流联络,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而以此为契机,在此后的几年内,中德两国在工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也持续深入,并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更为前沿的学术范畴。
而作为两国间最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此次中德电气电子行业协会间的再一次对接则将两国间的技术合作再度制定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新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洛飞腾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长杨启明等中方代表交流的内容中,针对中国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双方的合作范围将不断延伸扩展,由简单的货品贸易走向产业合作,即借助德国工业化改造和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其产业优势,开展在高端技术、制造业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与中国的合作。其次,双方还将创新升级合作形式,从一般的技术转让走向智力合作,通过联合研发,实现德国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以适应中国的本土化市场。
“德国实行的工业4.0和中国的智能化工业概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洛飞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口号,旨在升级德国国内的整体工业体系,以保持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试图打造“互联网工厂”的全面高技术战略智能化工业时代,这一口号确定后,包括西门子公司、德国威图公司、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德国学术界及产业界相继加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政府也随即为此投入2亿欧元经费。
2013年4月,“工业4.0”概念指导下的生产模式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这一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变新也招来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但在被德国学术界及产业界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4.0”时代,一直保持着全球工业先进水平的德国似乎又已夺得先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德国及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协会已决定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中引入“工业4.0”概念,与此同时,西门子公司也已经开始将这一产业升级概念运用至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要实现工业4.0第一步就是要升级IT系统,这分为机械软件和生产软件,机械软件美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而生产软件美国和德国不相上下。”洛飞腾说。
行业协会应尊重事实
相比欧美国家行业协会对业内公司的代表作用,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中国的行业协会衔接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作用似乎仍未尽其职。
在此前的十年内,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政企分开指导政策的持续推进,在国内各行业已形成数以万计的行业协会,但与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间发挥“桥梁”作用身份不符的是,国内诸多非盈利性民间组织的服务作用却始终保持着另一种微妙的“半官方”身份。
而在此之前,国内各行业协会中也屡屡被爆出私自收取会员企业高额费用、私设奖项、评比排名等诸多丑闻。
针对中国的行业协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洛飞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的行业组织由于历史久远,以及行业内大多为规模较小的家族企业,其形成行业协会,以及确立起职能功能的环境也颇为不同。
“比如工业4.0概念,这个口号并非德国政府提出来的,而是由行业内的公司提出,在达成一致协议后,行业协会又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最终影响政府提升为一个国家战略。”洛飞腾说,“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行业组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事实,并且明确行业最需要的是什么。”(编辑 徐炜旋)
作者:尹一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