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反击光大证券看空论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伊利股份反击光大证券看空论

加入日期:2014-6-4 9:39:42

光大证券看空三大理由:

1、低温奶形成了快速增长趋势,对常温奶的替代性已经愈发强烈。

2、常温酸奶将大幅度替代高端常温奶,推动酸奶品类快速下沉扩张。在光明莫斯利安带动下,行业三大龙头+区域乳业公司如皇氏、晨光、君乐宝全面进入,直接压制常温高端奶伊利经典、特仑苏等。

3、进口液奶预计2014年达到30万吨,在电商渠道只求规模不求短期盈利的商业模式下低价快速渗透,并激发全渠道加快布局进口奶。

光大证券昨日在盘前发布看空研报,称伊利股份未来5年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实质性冲击,给予伊利股份卖出评级,6个月目标价22.70元。受此影响,伊利股价昨日重挫7.75%,证券时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伊利股份有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士。

证券时报记者 高璐

针对光大证券看空的三个因素,伊利股份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产业替代的问题,常温奶更符合目前国内液态奶加工运输等现状,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较难改变。

他称,低温奶和常温奶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工艺和包装方面,奶源本身并不存在好坏问题。而公司位于北方,生产的液态奶需要运输到全国各地,相对于高附加值的低温奶,较长保存期限同时易于运输的常温奶显然更符合当前的市场情况。低温奶虽然存在市场需求,但其保鲜、运输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常温奶占据庞大市场规模的状态。

针对进口奶问题,伊利相关负责人表示,它只会作为国产奶的一个补充,从运输、冷藏等环节成本考虑,进口奶也不可能全面替代国产奶成为增量主力。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低温奶、常温酸奶等新领域积极跟进。公司从欧洲的发达国家“取经”研发出来的酸奶、奶酪等新产品多达上千种,目前已经推向市场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国内消费习惯和口感。

国盛证券何跃峰:不排除配合机构策略做空

“无论从制约因素,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角度,光大的这份研报显然都有些牵强。伊利液态奶能不能替代要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研报说了算。”国盛证券呼和浩特营业部总经理何跃峰表示,未来影响乳制品企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应该是奶源。如果从奶源因素考虑,长期来看可能会对公司发展形成制约,但这也不是伊利一家的问题,而是全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何跃峰称,从目前来看,在奶源问题上,伊利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改善,国内还很少有其他企业可以相提并论。

他认为,经过多年市场培育,液态奶消费已经成为必需品,而伊利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举足轻重,研报所提到的三个因素很难撼动公司核心地位。无论从公司的管理还是各方面因素来看,短期的涨跌不会影响公司长期走势。仍看好公司的发展潜力,本次事件可能不排除配合此机构策略做空建仓。

私募股权基金高管:研报看空结论难实现

一位来自私募股权基金的高管表示,不管是低温奶、常温酸奶还是进口奶,新产品结构短期内都不可能对企业业绩带来大幅影响,更不用说反映在股价上,所以光大证券研报给出6个月股价下跌超过30%的可能基本不存在。

“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增加最终然后影响到公司业绩,但短期内达到甚至影响伊利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基本不可能。”这位高管表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当地政府层面,对这些大型乳制品企业还是持保护的态度,替代甚至摧毁现有成熟运行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

财经专栏作家沈萌:结论未免有失偏颇

署名为财经专栏作家沈萌昨日发文反驳光大证券分析师看空伊利三大理由,称报告在给出伊利未来三年基本稳定的每股收益数据后,先给出一个腰斩的目标价,再计算出行业同比更低的市盈率,最后得出“卖出”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不够公允。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