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独家:重大小道消息一览_市场传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传闻 >> 文章正文

周三独家:重大小道消息一览

加入日期:2014-6-4 9:10:31

  传,伊利四家工厂落榜乳粉企业名单 回应称无需申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对此次通过审查的82家企业名单和2013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进行比较,发现此次领证的有7张新面孔,而这也意味着原有的128家企业中有53家因为各种原因而“落榜”。

  “落榜生”中不乏知名企业,其中包括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等4家伊利旗下工厂。

  对此,伊利集团方面向本报记者回应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集团公司不直接组织生产,因此今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涉及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证问题。”

  不过,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5月28日发布的工作动态中了解到,内蒙古原有6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持有7张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此次重新审核,2家企业获得通过,4家企业延期审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婴幼儿乳粉集团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伊利方面还向本报称:“伊利立足于全国市场,已经对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整,杜尔伯特伊利乳粉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不再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所以无需申请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是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的分子公司,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一个奶粉加工基地,2005年1月24日正式成立,2006年2月 28日起落成投产,其占地面积达100余亩,仅生产主车间就有近14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奶粉生产线由德国、丹麦等乳品大国引进的先进设备装备而成。

  对于为何对昔日的这块重地进行布局调整,伊利方面昨日并没有向本报记者作出更多解释。

  “石河子伊利乳业公司和黑龙江伊利乳业公司只生产基粉,按照2013版新细则规定,颁发的是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伊利方面如是解释称。

  本报记者查阅《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了解到,新版细则规定,“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最终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

  当新版细则落地的时候,有券商分析师称:“中小奶粉企业有可能无法通过审查而被淘汰或者被兼并收购,而目前国内大型奶粉生产企业已经基本满足审查细则中规定的条件并且有资金实力进行升级改造。”

  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伊利以6.8%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第六位,相比2013年2月5.7%的市占率提升了1.1个百分点。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惠氏(13.4%)、美赞臣(11.2%)、贝因美(8%)、合生元(7.3%)和雅培(7%)。

  作为国内乳业领军企业,伊利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令市场惊叹的“织网计划”,迈出了打造全产业链的步伐。除了在全国加强自建和合作牧场奶源布局外,伊利还在去年4月落子新西兰,投资十多亿元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当时预计2014年6月投产。

  而当伊利布局新西兰的时候,因为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的影响,惠氏和多美滋等洋奶粉品牌纷纷将目光瞄向欧洲。日前,惠氏对外宣部其旗下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启赋获得“爱尔兰品质典范”称号,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瞿峰表示:“整个生产过程都在爱尔兰完成。”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表示:“新西兰产地受到国内消费者质疑后,欧洲奶源正将成为外资品牌主打的下一个神话。”



  传,正菱集团涉非法集资近百亿 柳州首富4月起不知去向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菱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犯罪,正在接受公安局机关调查。据中新网报道,此案涉及约2000人,银行资金约70多亿,民间资金约30亿,被媒体称为“广西最大的非法融资案”。正菱集团的灵魂人物,公司董事长廖荣纳从养猪、跑运输开始,一手将正菱集团打造成为资产超百亿的集团公司,他本人也于2009年被“胡润榜”列为柳州首富。是什么让正菱集团风云突变?战线拉得过长,企业扩张太快,银行抽贷导致资金链断裂,廖荣纳的“民间借贷”涉嫌非法集资,合力把这家企业推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去年6月份开始的银行贷款缩紧,已经在钢铁、煤炭等行业引发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当前,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库存高企,类似正菱集团开发的商业综合体类项目也已过剩。正菱集团的故事,虽然只是柳州的一个企业个案,但又不仅仅是个案,在“民间借贷”泛滥的当下更具普遍意义。

  5月31日,广西柳州市骄阳似火,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周围,车水马龙。跟周围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此地的正菱大厦项目一片寂静。工地上除了几堆石块和泥土外,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也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一年前的3月,这里还是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包括正菱大厦在内的三大房地产项目联合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作为正菱集团的灵魂人物,公司董事长廖荣纳亲自上台主持庆典,并邀请嘉宾共同剪彩。但是现在伴随着正菱大厦项目的停工,廖荣纳已不知去向。公司内部一位高层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份起已经没有再见到廖荣纳。”

  廖荣纳从养猪、跑运输开始,一手将正菱集团打造成为资产超百亿的集团公司,他也于2009年被“胡润榜”列为柳州首富。但因为资金链断裂,并涉嫌非法集资,这家企业已近走到了危险边缘。

  5月27日晚间,柳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发出通知,称发现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犯罪。同时,当地公安机关还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发布通知,要求与正菱集团(含下属子公司、公司高管)有集资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从5月29日开始,多位柳州当地债权人去公安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了登记。他们多以月息两分的利率,把钱投到了正菱集团。但从今年开始,他们除了拿不到利息外,本金也难赎回来。记者在柳州连续多日的调查发现,正菱集团一贯激进式的发展方式成为今日困境的祸根。

  去年10月已现端倪/

  5月29日下午,记者在柳州市区的一个登记点见到刘梅(化名)正登记其债权信息。她不停用纸巾擦着脸上的汗水,手里的合同显示,她向正菱集团投入了60万元的资金。

  刘梅告诉记者,她把钱投到正菱集团是受到朋友的影响。她一位朋友在两年前就开始放钱到正菱集团,并且每月都能收到稳定的利息。看到朋友也没遇到什么风险,去年7月,她一口气投入了60万元。刘梅提供的借款协议书显示,借款人为廖荣纳,担保方是正菱集团旗下的广西正菱集团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借款期限为一年,月息两分,借款方按月支付利息。

  刘梅说,协议还承诺,一年期满后,如果想提取回本金,就提前一个月申请。如果两方协商均愿意续约,则借款期限自动顺延。

  就这样,刘梅的60万元,每个月可以获得1.2万元的利息。“但是从去年10月份,利息就开始往后拖,到今年1月份,利息就没有付了。”刘梅说,去年10月份以后,利息的发放已经不准时,经常10天或者20天的推迟,而去年12月份的利息今年才拿到。

  在柳州市的另一登记点,几位债权人遇到的情况跟刘梅相似。不过,她们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而投资的。

  一位40多岁的女性债权人告诉记者,中间人跟她70多岁的母亲曾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次,中间人找到了债权人的朋友,相约一起去债权人家看房子装修,随后中间人就向她们介绍正菱集团的实力。2012年4月份,该女性债权人的母亲把10万元现金投了进去,月息两分。期间,每个月的利息都准时到账,这样,仅仅一年,10万元的本金就收获了2.4万元的利息。

  去年4月,该女性债权人见母亲的收益不错,自己就也投入了10万元。但是她发现,到了去年8月份,利息已经不是很稳定了,10月份钱就不好拿了。“到了11月份我就跟中间人说,想要回我的钱,母亲身体不好要看病。中间人就说,等你过完年拿,还说这家企业没事。”

  按照合同,上述债权人及其母亲的投资在今年3月底到期。3月初,她打电话给正菱集团的罗姓副总,申请赎回本金,对方表示到期就给。但到了3月下旬,对方又表示先缓一下,马上就发利息。就这样一拖再拖,她和母亲的本金都未能及时拿回。

  据上述债权人士介绍,到了今年,投资者的担忧情绪越来越浓。不少投资者只好去正菱集团总部了解情况,而公司为了安抚投资者,专门派了上述罗姓副总在公司接待来访者,给投资者做心理疏导。

  涉案金额或近百亿/

  据近日媒体报道,此案涉及约2000人,涉及银行资金70多亿元,民间资金30多亿元,将是广西最大的非法融资案。

  上述接近正菱集团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非银行金融机构统计出来的资金规模是29亿元,金融机构可能是60多亿元。不过,该人士又强调,民间29亿元他知道,银行这块他不是特别清楚。

  该人士告诉记者,除去这些债务外,其实正菱集团还有15亿元的净资产。

  除了银行、个人投资者受到正菱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外,信托公司以及跟正菱集团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也受到波及。

  在信托方面,最引外界关注的是华融信托贷款项目。公开资料显示,华融?柳州正菱集团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共有两期,规模共计为2.7亿元,预期年化收益为7%~11%,分为A/B/C/D四个等级,最大期限为24个月。所募集资金用于向柳州正菱集团发放信托贷款。

  5月30日,记者多次拨打华融信托上述项目经理的电话,但无人接听。

  正菱集团的下游客户桂东电力(600310,SH)也受到牵连。5月29日,公司公告称,该案件有可能对本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钦州永盛向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追收相关款项造成重大影响。如上述相关款项形成损失,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桂东电力5月24日披露“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公告”,对相关款项金额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根据公告,钦州永盛向正菱集团及子公司购买了煤炭、车床等产品,合同金额分别为5700万元、8004万元、1480万元和4900万元,钦州永盛为此在银行依约向对方开出多张银行承兑汇票,合计票面金额2亿元左右,汇票到期日为今年5月和6月。

  桂东电力方面表示,正菱集团没有履行合同并已基本丧失了合同履行(依约向钦州永盛交付相应买卖标的)能力。

  5月30日,记者致电桂东电力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通过法院查封了它的银行承兑汇票,另外,公司也在积极找正菱集团,看看该公司有没什么相关资产,要求其归还欠款。“公司这边也会看公安部门立案调查的结果怎样,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

  记者还发现,位于山东的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002248,SZ)于去年10月为正菱集团的贷款业务提供了630万元的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3年。

  对于正菱集团准确的借贷金额,记者在柳州进行了多方求证,但目前未获得具体数据。

  柳州市各登记点工作人员表示,要采访必须要经宣传部门同意。5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柳州市公安局宣传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在做统计登记工作,相关信息可能由市里统一发布。

  5月30日上午,记者又来到了柳州市金融办,工作人员表示领导都出差了。

  随后,记者来到柳州市委宣传部外宣科,对于记者提出的具体涉案金额以及政府处理该事件的具体思路等问题,工作人员表示,这两个问题他都回答不了,因为市里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来处置此事,目前外宣这一块还未得到任何能够发布的东西。

  当日,记者还来到了柳州银行总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其表示一切信息以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而桂林银行柳州分行的工作人员称,如果要采访,需要联系总行。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桂林银行总部,但工作人员表示领导在开会。

  旗下部分企业及项目受影响/

  5月30日,记者来到正菱集团总部,这是一栋七八层高的大楼,大楼一部分作为宾馆用途,一部分被正菱集团用作办公室。在总部大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荣誉牌匾。

  记者注意到,当时公司员工仍旧在正常上班。而墙上一份5月7日的通知则称,根据公司当前的形势,经研究决定,集团公司总部调整作息时间,每周工作由6天调整为5天。

  5月31日,端午小长假第一天,记者来到正菱集团旗下柳州市汽车齿轮总厂,远远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厂房一侧也停了不少摩托车。

  门卫表示,工厂目前在正常运营,但拒绝了记者进厂查看的请求。

  不过,在正菱集团旗下的另一公司门口——柳州桂泰车辆有限公司,记者只见到了一位门卫和一条狼狗,未见到其他工人的身影。在工厂大院里,停满了一排排货用汽车。

  对于该工厂目前运行情况的提问,门卫表现得极不耐烦,且不正面回答问题,只是表示当天是周六,让记者过几天再来看。

  但是正菱集团旗下的一些公司或项目已经受到影响。比如上述位于柳州市中心区的正菱大厦,目前就处于停工状态。

  “企业有正常运作的,也有关停的。这个事情一出来,正菱集团的信誉很受影响,银行这边可能不会再有单位愿意放款了。”上述接近正菱集团高层人士说。

  截至记者发稿,正菱大厦的工地上仍旧一片宁静,工地的围墙上写着“正菱集团,32年辉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正菱集团资金链紧张背后:激进式扩张遭遇银行缩贷

  “他(正菱集团董事长廖荣纳)创业30年,打造出一个资产总额和年销售额均逾百亿的正菱集团。在2009年,他就荣登胡润百富榜,为柳州唯一登上该榜之人。”去年5月,廖荣纳在正菱集团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正在为千亿营收的计划异常忙碌。然而,时隔一年,是什么让正菱集团风云突变?

  近日,一位接近正菱集团高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正菱集团出问题的外部原因,是去年6月份开始的银行贷款缩紧。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2010年以后,正菱集团开始在房地产行业极速前进,多个项目同时开工。除了涉足地产行业,正菱集团在实业投资、收购方面,也在同步进行。正是这一系列激进扩张对正菱集团资金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廖荣纳发迹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廖荣纳为广西贺州人,年轻时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以副养农”的倡导下,他开始养猪、榨花生油、做米粉、做陶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运输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廖荣纳花了一万元,买了一台二手汽车,把农产品拉到城里卖,再把城市里的工业品拉到下乡卖。

  随着运输生意扩大,廖荣纳又开辟了到城市的客运线路,甚至还成立“贺县客货汽车运输队”。短短两三年时间,车队就发展到200多辆汽车。车队的壮大,车辆维修也越来越多,廖荣纳又搞起了车辆维修并开始制造一些简单的汽车配件。

  在随后的30多年里,廖荣纳的这种闯劲快速向其他行业扩张。

  2005年,他从制造业跨进金融业。当时,注册资金达两亿元创办柳州正菱担保有限公司成立。据称这是广西第一家担保公司。随后,正菱集团又成立了典当行、拍卖行,成立柳南区运通小额贷款公司,并参股当地一些银行。

  激进扩张埋隐患

  到了2010年以后,正菱集团开始在房地产行业极速前进。公司参与竞拍了柳州市中心广场 “正菱大厦”地块、柳州旧机场大型商业社区项目地块等多个项目。

  来自柳房网的一篇报道,廖荣纳称,“在房地产暴利年代,正菱没有跟上,可现在我们也介入了,并不算晚,主要是集团有水泥制品,有建材原材料,能够形成各个经营板块互动、资源共享、相辅相成。”

  但就在廖荣纳“计划用5至8年时间,在全国建成5至6个正菱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将企业打造成为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时候,这种激进式扩张埋下的隐患,已经侵入企业肌体。

  上述接近正菱集团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6月份之前,因为有银行的支持,正菱集团就不停地拿钱去买项目,但是一些项目,像房地产,没有4年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甚至房地产还要投入大量的钱去做。这个钱投下去了,没有效益马上回来。正菱集团现在手上的项目是很多,包括房地产用地,有十几块,但都是在前期筹备阶段,几乎还没有可以销售的。”他说。

  对于“十几块地”的说法,记者未能核实到准确信息。但是仅仅在去年3月,与正菱大厦同一天开工的还有两个项目,它们分别是柳州旧机场商业文化广场和正菱展示大楼、科技大楼。

  根据正菱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廖美娜当时的介绍,正菱大厦项目规划建设一栋地下4层,地上45层的超高层综合楼,集商业、5A级办公、国际五星级饭店为一体CBD综合体,是柳州市第一个地下室四层,柳州地下室最深的基坑,将是柳州第二高楼。

  而旧机场商业文化广场是一个涵盖大型购物中心、超市、金融、文化娱乐、地下步行街、办公等超大型综合项目,地下三层停车场,将是全柳州市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商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

  第三个项目则位于柳东新区核心地段,作为正菱观塘工业园的配套,正菱展示大楼、科技大楼都有23层高,将被打造为柳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开工三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对资金量的需求显然是比较大的。以正菱大厦为例,根据搜房网对该项目的介绍,其建筑面积为8.2万平方米。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一般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成本大概是每平方米3000元到4000元。

  记者初略估算,假如以每平方米3500元计算,正菱大厦的建筑成本约在2.8亿元左右。正菱旧机场商业文化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567277.05平方米,其中商业物业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如果按照上述计算方法,这一项目在建筑成本上可能就要耗资十几亿元。

  张大伟说,目前不光是三、四线城市一些写字楼、商业综合体过剩,一、二线城市都已经开始过剩了,三、四线城市过剩会更明显一些。

  除了房地产多面开弓外,正菱集团在实业投资、收购方面,也在同步进行。比如2012以来,公司先后并购了福建凯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福建凯鲍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接近正菱集团高层人士说,这两年正菱集团对工业企业的收购很多,一般这些企业本身经营不好,才会去收购,这样收购回来就需要时间去整改,还要再投资,对正菱集团的资金链也会造成压力。



  银行缩贷加剧资金链紧张

  上述接近正菱集团高层的人士举例说,原来放贷可以放到60%,比如资产评估1亿元,可以放6000万元,但现在只能放1000万元。

  从银行出来的钱少了,为了维持公司的信誉度,正菱集团原来向银行借的钱又必须准时归还。“因为正菱集团要保证信誉,公司的信誉是3A级的,为了保证信誉,老板只好在民间借贷来还银行的钱。还回去后,这个缺口越来越大。”前述接近正菱集团高层的人士表示,“银行本来是说一进一出的(还旧再贷新),公司还是能够转下去的,但是银行只进不出,这个缺口就大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正菱集团债权人也向记者表示,正菱集团是被政策给卡住了,银行不放贷款,他的资金链就断了。

  除了银行缩贷因素外,高息民间借贷也是事件发展成今天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债权人刘梅(化名)向记者透露,由于觉得钱放在银行没多少利息,很多人都把钱放在投资公司。“你注意看,街上很多投资公司,这个行业是从两三年前开始兴起的。”

  记者在柳州采访中发现,大街小巷确实有不少挂着“投资”招牌的公司。而就在5月14日,柳州市召开了2014年全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会议,会议称非法集资就像人身机体上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生癌变,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性,必须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不过,银行信贷收缩仅仅是正菱集团资金链出问题的表面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公司一贯激进式多领域扩张,或是更深层原因。

  传,中粮信托被冒充事件背后李鬼:谁泄上市公司机密

  根据理财周报记者获得的资料,与睿沣资本签订合作协议的公司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道博股份人福医药华茂股份以及德棉股份。

  一款多家三方售卖的产品“中粮信托-衡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中粮信托否认。

  追根溯源,该产品确曾真实存在。“衡智1号”信托计划内容与山东信托因募资不足而未成立的项目“远投26号”,近乎完全一致。

  是谁在如假包换?

  中粮信托、山东信托、睿沣资本、海通证券、泓汉投资、各第三方机构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

  故事才刚刚开始。

  虚假的产品

  5月26日,在一个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网站上,一款名为“中粮信托-衡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产品被新近挂出。

  一天后,中粮信托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公司从未发起、销售或发行名称为“中粮信托-衡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同时表示,未同意或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进行与此相关的信息披露、产品销售与发行。

  虚假信托产品?这让信托业内也一片哗然。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均表示,假借真实信托公司的名号发产品是第一次听说,从前未有过类似案例。

  根据上述第三方网站发布的信息,该产品续存期限24个月,发行规模1.5亿元,预期年收益率为12%。而信托资金投资于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份额,信托财产的收益来源于合伙企业收益及财产的分配。

  在另一个第三方网站上对“衡智1号”资金投向还有另一段描述:“信托资金向睿沣资本(有限合伙)入伙并成为有限合伙人(LP),普通合伙人(GP)为上海泓汉投资有限公司。”

  随后,通过网站上的电话,理财周报记者找到在该网站发布产品信息的理财经理。其表示:“衡智1号是从总包方那里拿到的项目,我们是作为分销商,并不直接和信托公司接洽。总包方目前还没有否认产品存在,但要等到端午节后才能确认。”

  同时,上述理财经理提供了一份并不甚详细的产品介绍。

  其中,风控措施方面写到,海通证券及睿沣资本已与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目前已签署四家)签署《合作协议》,约定海通证券及睿沣资本为上市公司寻找符合其战略需求并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置管理办法》规定的标的资产,该控股股东应当支持并促成将来的重组方案,由上市公司收购标的资产。

  “对于正常的信托计划,信托作为有限合伙人,通常只是一个募资通道,并非所募资金的管理者。”一位信托行业分析师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资金的真实管理者应是与标的资产收购方签署《合作协议》的一方。”

  记者从上述第三方理财经理处亦看到合同及《合作协议》的相关资料。

  中粮信托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信托合同是比较容易造假的一项,同时所谓‘衡智1号’合同中的打款账号和开户行均不是中粮信托的。”

  实际上,在第三方理财经理提供的合同中,打款“账号”和“开户行”两项均被隐去,此外“保证人”等其他多项信息也没有写明。

  对此,上述理财经理表示:“预约期的产品,包销方都不会给分销方电子合同和打款账号,最后打款时才会发过来。”

  而与信托合同不同,《合作协议》则是纸质文件的扫描档,共4份,分别由睿沣资本(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签署并盖章,所涉及的四家上市公司分别为道博股份人福医药华茂股份以及德棉股份。

  真实的产品

  故事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曾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产品。

  当理财周报记者向睿沣资本方面确认其是否设立过该上市公司资产并购项目,对方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在3月份,山东信托曾发行了与睿沣资本有关联的“远投26号”。

  值得注意的是,“远投26号”中募资规模、续存期限、预期收益率及资金用途均与“衡智1号”一致。

  从信托计划推介材料中看到,“远投26号”募资规模1.5亿元,期限24个月,预期年收益率为12%。资金用于向睿沣资产并购基金投入资金,并购基金用于上市公司对外资产收购,并进行资产重组或者控股股东溢价回购。

  交易结构中,山东信托作为有限合伙人,所募集资金注入睿沣资本并购基金,与山东信托同样为有限合伙人认购基金份额的还包括招商财富发行的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资5亿元,期限39个月,定向向农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募资。这部分资金偿付顺序劣后于信托计划。

  而信托计划的管理方包括海通证券和泓汉投资两个,其中海通证券是并购基金的主要运营管理者,泓汉投资对该信托计划联合管理,同时与睿沣资本存在战略合作。

  此外,理财周报记者获得的“远投26号”信托合同中明确写到,泓汉投资(上海泓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睿沣资本的角色同样是有限合伙人。这亦与“衡智1号”的描述一致。

  另外,合同中投资收回保障措施中亦提及,睿沣资本已与多家上市公司股东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确保其促成上市公司对标的资产的重组、收购,或由上市公司股东直接介绍第三方收购标的资产。

  诸多相同下,可以推断“远投26号”与“衡智1号”是同一目的设立的产品。

  实际上,“远投26号”的推介期从今年3月21就已经开始。据了解,信托计划中5000万由上海银行代销,另外1个亿由信托公司销售。然而,至4月25日推介期满,却因募资不足未能成立。

  推介期满当日,山东信托在官网上发布公告称:“因信托计划推介期届满,山东信托?远投2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未达到12000万元,未能满足信托文件中约定的信托计划成立条件,信托计划不予成立。”

  交错的关联方

  而睿沣资本内部,近一个月来则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工商资料,睿沣资本(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由天风天睿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泓汉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其中天风天睿投资由天风证券投资成立,是天风证券下属的直投公司。

  但上述并购基金的成立与管理均与天风证券无过多关联,实际的操作者是泓汉投资。

  4月17日,北京睿沣资本管理中心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其注册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是上海泓汉投资。而根据“远投26号”的信托合同,北京睿沣资本投资中心也正是并购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然而,就在5月21日,泓汉投资离开了睿沣资本。

  工商公示信息显示,睿沣资本(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投资人由原有的两个变更为天风天睿投资一家。

  同时发生变更的还包括有限合伙企业武汉睿沣资本投资中心,天风天睿接手原上海泓汉投资的合伙人位置。但北京睿沣资本管理中心的合伙人仍是泓汉投资,并未发生变更。

  可是泓汉投资虽然离场,但该并购基金与睿沣资本依旧藕断丝连,其所涉及上市公司签订合同方仍是睿沣资本(武汉)投资管理公司。而4家上市公司中,道博股份已经发布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

  4月21日,道博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武汉新星汉宜化工有限公司通知,拟讨论与本公司发展相关的重大事项,现经确认,讨论中的重大事项对公司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本公司股票于4月21日起停牌不超过30日。

  5月21日,道博股份再次发布股票延期复牌公告表示,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避免公司股票复牌后股价大幅波动,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并预计于2014年6月20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后复牌。

  实际上,在经历股权变动,以及借助山东信托募资失败后,该并购基金仍在继续寻找新的资金募集渠道。

  北京睿沣资本方面表示,已经在和其他信托、资管公司谈合作。但具体的合作方尚未确定,关于“衡智1号”这个信托产品也并不知情。

  既然如此,第三方机构又是从什么渠道拿到该产品的资料?

  另一位发布过该产品信息的第三方机构人员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衡智1号”项目的总包方说是利宗财富。

  而利宗财富也有自己的说法,其负责产品的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并没有包销这个产品,也是一个其他三方的人找过来,希望帮忙推荐一下这个产品,看到是正规信托公司,项目收益也不错,就帮忙推荐了。”

  该人士还表示:“相互之间发布信息推介是很平常的,也没多想,不过发布当天就了解到产品不真实,也在当天将产品信息撤下,并发送了澄清声明。”

  对于产品信息的源头,该人士也并不清楚。

  有趣的是,山东信托针对“远投26号”也曾发布过一个公告,内容关于第三方机构虚假宣传。

  山东信托公告中称,远投2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向特定客户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公司并未授权或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代销或宣传此信托计划。公告中还写明,公司并未授权或委托任何其他机构或网站宣传此信托计划或披露与此有关的任何信息。

  三方销售乱象

  “山东信托很早以前就停止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现在产品销售上除了财富中心直销,只与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还有合作。”山东信托财富管理中心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然而,理财周报记者在多家第三方机构网站上均看到关于“远投26号”产品的推介信息。

  “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可能性是,信托公司直销机构人员因为信托销售情况不佳,私下找到其他三方帮忙分销产品。”一位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前投资顾问对理财周报记者分析,“据我了解,这类分销往往不会向信托公司报备,可能作为分销的第三方没有按照约定不发布产品信息,导致信托公司方面的不满。”

  在业绩为王的第三方机构中,能把产品卖出去,所用的销售方式便是存在即合理。

  根据上述前第三方机构人士的说法,真正有实力或背景的信托公司会通过银行、自己的财富中心来销售产品。即使找三方消化,也会找比较有实力的三方,像恒天、诺亚、展恒等。

  “对于产品的分销则有很多种形式,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包销机构,就会同时找几家小的第三方来销售。而小三方的销售能力比较差,又可能会把手里的项目额度继续分摊下去,利润上也会分一些出去。”该人士解释称。

  “还有另一种情况,一个大型第三方机构会同时为多家公司包销多个产品,但是同期同类型产品过多,会影响机构整体产品的多元化,于是大三方会将下放给几个小的三方机构分销,从中抽取少部分点位,大部分利润还是交给它的分销商。”

  此外,前述分析师还对理财周报记者讲了第三种分销。“实际上,一个交给三方销售的信托产品最终会有多少人在分销,是无法统计的。”该分析师表示,“如果有能力分销足够多的规模,可能会与包销机构签订协议,但如果只是一两单返单,当产品信息已经公开,这个分销谁都可以做。”

  一位中小信托公司华东地区财富中心销售人员亦对记者坦言:“拥有客户资源是王道,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会尽量找产品去满足,不是由我们销售的产品也可以做,在行业里很普遍。”

  日前,银监会下发的《关于99号文的执行细则》中明确,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禁止委托非金融机构以提供咨询、顾问、居间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推介信托计划,切断第三方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的渠道,避免法律风险。

  但从目前来看,该《细则》的出台尚未对第三方销售产生过多影响。多位第三方人士均表示,这中间还有供需,禁止就会比较难。对于第三方机构信托产品相对资管等更好销售出去,而信托公司也并非都有完善的直销渠道。

  一需一求之间,能撼动其他的或许只有利益。



  传,500亿宜信资金池悬疑 第三方财富格局待变

  2.5万大军,500亿P2P业务规模,总业务涉及小额信贷、财富管理、信用评级、担保、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理财代销,这不输于一家中小“银行”。8周年的宜信依然向外界隐藏了自身的关键数据,风控、盈利、坏账。这一次,它必须面对市场。

  5月15日夜晚,唐宁早早出现在宜信8周年庆祝晚会上。随后,唐宁的8周年寄语风传网络。在寄语中,他一如既往只谈发展和理念。

  这个8周年对于宜信而言,是一个微妙的时刻。接二连三爆发的坏账风波把宜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截至目前,宜信在全国120多个城市20多个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员工总数超过25000人。宜信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其P2P业务规模促成交易额达500亿元。

  2.5万大军,500亿P2P业务规模,总业务涉及小额信贷、财富管理、信用评级、担保、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理财代销,这不输于一家中小“银行”。

  然而,对于这个如此庞大的金融航母,掌舵人唐宁从来对于数据和模式讳莫如深。宜信的风控、盈利数据、坏账数据也并不透明,其资金池模式更是饱受市场质疑和诟病。

  宜信藏得很深,但这一次,它不得不面对市场了。

  风险事件频发

  宜信似乎正掉入了一个被称为“危局”的舆论漩涡。

  激起漩涡的石子,是宜信在东北开展的三个房地产相关项目。

  4月8日,有爆料人向媒体反映,宜信东北地区地产项目的8亿元贷款已出现问题。这8亿元的坏账中,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而这部分坏账的抵押物都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

  对此,4月13日宜信CEO唐宁通过内部公开信澄清,宜信在东北开展的房地产相关业务只有三个项目,共计2.64亿元额度,项目运作均正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北项目问题爆发3天后,又有媒体曝出,即将于下月到期的杭州某商业地产项目,也存在潜在的逾期或坏账风险。

  尽管宜信一再澄清,在宜信财富一年接近500亿的资产配置中,只有13.1%的资金配置到了各种房地产项目上,且有超值的抵押担保,但仍未打消市场疑虑。

  围绕宜信一桩桩坏账风波的背后,实际是对宜信P2P模式的担忧。其独创的债权转让模式太容易让外界产生“资金池”的联想。

  早在2013年8月13日,在互联网大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就曾警示P2P平台的道德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并直接指出,线下P2P如果脱离了平台操作功能之后,就会演变成资金池,成为影子银行。业内认为刘士余直指宜信线下P2P模式。

  今年年初,P2P的监管归口为银监会,有消息称,相应的P2P监管细则正在制定之中,而宜信出现在了监管部门召开的各种P2P行业研讨会上。

  近期,华融普银山东高速项目延期兑付事件仍在继续发酵。投资者反映,宜信业务员在代销产品时并未通过公司渠道。

  宜信接受理财周报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宜信的风险报道一方面并不是关于宜信的P2P业务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只是集中在个别的一两个项目上,并不存在风险发生的频率在增大的情况。”

  宜信版P2P模式

  宜信的P2P模式,得从宜信第一笔P2P业务说起,当时唐宁还仅是一个天使投资人。

  8年前,唐宁所投资的培训机构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许多学员和家长提出,培训费能否采取分期或先培训后付款的方式支付,但当时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并不能为无抵押无担保的学员提供贷款,唐宁随即拿出自己的钱“试试”,后来学生按期偿还了债务。

  此时的借贷还仅是普通的民间借贷而已,如果就此打住,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宜信P2P模式。

  唐宁察觉到了投资价值,随即和达内、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合作,扩大了借贷规模,后来又引进了债权转让的方式,出借人发生了拓展,借贷能力进一步延展。

  此时唐宁的借贷模式正是宜信最初的P2P模式,即“纯线下+债权转让”模式。

  基于这种模式,宜信从2006年成立开始,就不断地拓展和布局线下渠道,其线下网络的高速扩张也带来了其P2P业务规模的迅速做大。据宜信提供给理财周报的数据显示,宜信目前的P2P业务规模也促成交易额500亿元。

  宜信最初的一批客户群即是职业培训的大学生,这也是至今为止宜信P2P业务四类主要客户群体中的一类,另外三类客户群体分别是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和农民。

  但,如今宜信的模式已经和成立之初有所不同。

  目前,宜信的资金端不仅可以对接个人,也可以对接信托、银行等机构。在原有的P2P模式的基础上已经衍生出了信托对个人、银行对个人的B2P等新模式,出借人已不仅仅限于个人。

  从2011年开始宜信与中航信托合作,其发行的“天宜小额贷款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天惠信贷及车贷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是宜信创新后的B2P模式。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上述两种信托计划已经分别发行了29期和24期,每一期都包含从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不等的不同期限产品,最低门槛为50万元。

  “P2P只是一个工具,以后机构作为资金来源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宜信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日前,唐宁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2012年开始,宜信原有的P2P业务板块被更名为普惠金融业务,该业务板块包括了宜人贷、宜农贷、宜车贷、宜学贷、宜信租赁、信翼计划、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等P2P业务品类。

  对于宜信来说,近年来其模式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互联网化,但宜信线上营销渠道的形成并没有改变宜信依赖线下的P2P模式。

  截至目前,宜信的业务物理网络已经分布于全国120多个城市以及20多个农村地区,员工总数远超过25000人,相当于三年前的两倍规模。

  唐宁也曾经明确表示,“国内线下审核数据更为有效,线上所得数据仅能作为一种增信手段。”而宜信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员工最为主要的任务依然是投资端和理财端的营销。

  资金池质疑

  不可否认的是,唐宁所创立的债权转让的P2P模式使得宜信在创立之初能够迅速获得市场,并在2008年后得以成倍扩张,宜信模式所撬起来的P2P市场规模或许远不止其所对外宣称的上百亿元。

  但也正是这一债权转让的模式让宜信长期以来很难摆脱“资金池”的质疑。

  就具体运作流程而言,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即为唐宁先将资金借给借款人,随后对债权在时间上和金额上进行拆分,再以理财产品的方式通过线下庞大的营销团队找到最终的资金出借人也就是投资者,从中赚取息差或手续费。

  唐宁还曾被戏称为中国累计放贷额度最大的个人。

  很显然,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正是完成了一场类似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发生资金池的可能性成为长期以来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唐宁看来,宜信只是把一笔已经生成的债权细分之后进行的转让,并不涉及资金池。

  “新出借人把既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已经生成的债权买走,依然形成了新出借人与借款人‘一对一’的债权关系,原出借人并不承诺到期后借款人一定还款,也不保证本金和利息。”唐宁曾对记者解释称。

  虽然一直以来,宜信和唐宁都矢口否认资金池的存在,但市场对于宜信的质疑并没有消失,对于投资与借出是否真正完全匹配,风险在债权转让时是否完全隔离依然心有疑虑。

  “这种模式相比于完全的线上模式更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和高度的信息透明,否则很容易滋生资金池或影子银行。”一位P2P公司的负责人分析称。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共有至少1500家P2P公司,但主要分为三种平台模式:最为普遍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模式,另外两种分别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纯线上的小额借贷平台和纯线下+债权转让模式的宜信P2P模式。

  “债权转让的模式确实可以提高P2P平台整体的收益,可以提高借款人借款的效率,但在这种情况下,平台是否能够完全按照期限、金额进行切分,同时风险信息透明,前期风控尽责是关键所在。”一位银行业的资深人士分析称。

  在宜信看来,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质疑是对宜信的业务模式不充分了解的臆测,债权转让过程中不涉及任何资金池或期限错配。

  相比于以前,目前宜信的官网已经很少看到债权转让的项目。记者从宜信方面也证实其债权转让的P2P模式的业务占比正在下降。

  “债权转让模式是宜信发展过程中逼出来的创新,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而且合法合规的业务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子签名技术被日益接受、互联网的使用日渐普及,宜信从几年前就开始积极研发使用电子签名技术进行借贷双方的直接签约,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宜信的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额。”一位宜信公司的负责人对此解释称。

  高收益率背后的坏账风险

  2013年,P2P行业出现许多提现困难、倒闭甚至跑路的案例。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共有75家P2P平台出现问题,其中经营不善导致的提现问题占到80%,跑路平台和欺诈平台超过15家。而今年一季度内,又有超过20家P2P平台爆出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利息意味着高风险,也意味着高的坏账。正因为高收益回报的可能,才使不少P2P公司敢冒风险,同时产生坏账的风险被放大。

  一直以来,拥有近3万线下团队的宜信,其模式的收益率是否能够覆盖成本备受关注。

  曾有消息称,通过宜信平台借款,借款人有时会付出高达30%以上的实际成本,但由于宜信收取的服务费,债权转让服务费以及风险保证金的原因,投资者所得到的收益率并不高,一般在10%左右。

  据上述宜信的负责人称,目前投资人在宜信平台上进行出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10%左右,宜信向投资人收入服务费用,根据投资人在平台上进行借贷的资产规模不同,收取的服务费比率在0-2%左右。

  同时,宜信对于借款人也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根据不同的客户人群和风险定价,宜信收取的服务费,债券转让服务费以及风险保证金等费率取得的服务费每年在1%-12%之间。

  唐宁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去的两年宜信已经实现了盈利。在此之前,宜信支撑扩张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唐宁的自有资金和两轮融资。

  2010年,国际顶级创投机构凯鹏华盈曾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一年后的2011年5月,宜信的A轮融资中再获摩根士丹利、凯鹏华盈等机构3000万美元的投资。

  根据宜信提供的数据粗略估算,通过宜信平台融资的主体一般的融资成本也在13%以上,最高接近30%也并非不可能。

  “目前,行业内平均借款成本也在20%左右,15%以下的很少,25%以上的相对很多。”一位P2P公司的负责人称。

  如此高成本融资背后的真实坏账率问题又是多少呢?宜信又是多少呢?

  据了解,2012年前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曾对宜信的财务状况出具过审计报告,显示其坏账率仅为0.7968%,远低于同期业内公认的2%-3%的行业水平,更低于信用卡1.5%的平均坏账率。宜信的这一坏账率水平并不被市场所接受。

  今年以来,就曾有消息称宜信坏账率超过5%,局部坏账率高达15%。

  宜信对于这一消息并不认同。对于其坏账率的具体水平,宜信方面对理财周报记者回应称,“目前整体不超过3%,随着不同的客户群体会有所区别,但整体的风险情况表现平稳。”

  宜信的风控逻辑

  对于外界来说,宜信的风控体系更为神秘。

  不久前,唐宁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透露称,宜信已经投入了上亿元建立风控体系,包括信息系统和人员建制。

  实际上,包括宜信在内的整个P2P行业至少目前都必须面临信贷技术的重重难题:在无抵押不担保的前提下,解决小微、个人信用缺失、信用评估的问题。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宜信的整个风险管理环节基本分为信贷业务拓展部门、贷审风险管理部门、贷后管理部门等三个层级。

  信贷业务拓展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的开发和资料的收集,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及做好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之前,唐宁接受理财周报的采访中也曾提及,过去8年间,宜信创新最多、模式最为多样的即是前期的尽职调查环节。

  在小微业务中,宜信当地的信贷员会走进小微企业主的场所,和小微企业主攀谈两三个小时,帮助他评估自己的现金流,做信用判断。而近年来采用的信贷工场模式则是利用大数据,在宜信已经积累的百万客户数据的基础之上做决策引擎、评分卡、大数据的分析模型。

  作为中台的贷审风险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风险数据分析、建模,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系统维护,制定相应的审批政策与审核标准,同时还负责具体的贷审运营工作。

  另外,贷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一环。贷后管理部门负责风险预警、逾期客户催收等,具体该部门利用量化工具,密切关注客户的还款行为,结合数据模型开发客户的行为评分模型等,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以及进行资产组合的风险预警管理。

  对于宜信来说,除了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风险需要严控,那就是道德风险。

  日前爆出的山东高速项目营销员“飞单”的案例正是宜信体系内暗藏道德风险的一个佐证。一个近3万人的团队来说,如何防控道德风险或许比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更为艰难。

  “培养一个理财顾问并不容易,从前期培训到后期接触产品线,并不断地跟踪培训,至少需要花1-2年的时间,我们花那么多心思,到今天成熟的理财顾问才有几十个。”北京一家中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产品经理表示。

  据宜信介绍,目前宜信财富在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千余名资深理财顾问。而第三方财富管理的行业龙头诺亚一轮精兵简政后,理财师已经缩减到500余名,削减掉了一大批不下单的理财师。

  转型财富管理

  目前,宜信已经完全不再是纯粹的P2P公司。宜信的双线业务结构中,一部分是普惠金融下的P2P业务外,另一部分则是近年来极力推介的财富管理业务。

  在宜信对外的推介材料中,也明确地提出,“宜信致力于为100多万高成长性群体和大众富裕阶层提供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如此表达已脱离原来的P2P公司的定位。

  2014年4月中旬,宜信联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这是宜信连续两年发布针对财富管理的报告,按照计划,将从5月底开始陆续在厦门、深圳、武汉三地举办白皮书的解读会,足见宜信进军财富管理行业的殷切之心。

  尤其今年以来,宜信对其财富管理的物理布局的拓展正在逐渐加快。

  2014年5月17日,宜信在上海舜元企业发展大厦又成立了一家财富管理中心,两个月前,宜信财富上海分公司港汇财富中心成立,定位于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为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宜信财富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主要区域的大城市。

  “宜信财富的迅速布局主要得益于宜信原有的P2P业务网点,甚至可以由原来的P2P业务网点直接转型财富管理,布局的速度不是问题。”一位接近宜信的行业人士称。

  据宜信方面称,目前,宜信财富已经拥有了信托、基金销售以及区域性保险代理销售的牌照,其理财产品覆盖了固定收益类、基金、股权类等产品。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在宜信财富管理板块内,其理财产品已经包含了宜信宝、月息通、月满盈、宜信基金、宜信保险、信托等多种产品。

  宜信对于转型财富管理的说法并不认同,在宜信看来,其由P2P到综合财富管理更像是一种提升。

  “其实,财富管理从一开始就存在,只是当时只聚焦于P2P业务的出借人。”上述宜信的负责人也坦言称,在接下来的财富管理发展过程中,产品的开发、风险的管理、投资者教育以及更好地发展综合财富管理的理念都是我们所面对的挑战。

  第三方财富格局待变

  在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诺亚财富是公认的龙头老大,能与之抗衡的则是恒天财富,后起之秀则以大唐财富、钜派投资为代表。

  “一年前,宜信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做P2P的公司,跟诺亚完全是两个领域,宜信相当于它伸手去撮合两边的资金需求,而诺亚则是相当于开了一个商场,信托、PE产品分放在货架上卖,而不是去找基础资产。”一位接近诺亚财富的人表示称。

  但如今,财富管理行业已然发生了变化,不仅宜信以跑马圈地速度进入,而且诺亚财富也开始转型。

  据了解,在2011年诺亚旗下的歌斐资产成立后,诺亚便开始向资产管理领域倾斜,诺亚原本的代销模式弱化,而走向上游的产品开发。而恒天的重点仍然重在资金募集方面,即代销业务是重点。

  对于宜信的闯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似乎并不在意。

  “宜信的进入并不会给现有市场形成冲击。这个市场很大,产品很多,项目也很多,大家都一起做,细分方向也不一样,交集不多,可以共存。”一家华南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高管认为,

  上述接近诺亚财富的人士也表示,宜信和诺亚针对的客户群不同,不存在争抢客户的情况。“诺亚针对的借款方是机构,是大的开发商企业,销售额前50优先做,销售额排名50到100的要挑项目,诺亚相当于做金字塔尖上的标的资产,而据我了解宜信主要还是针对个人客户。”

  据记者了解,相比而言,宜信的财富管理定位还是不同于其他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其主要定位于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

  “我们关注的客户群上和诺亚等机构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产品方面,宜信自身的P2P业务就提供了非常优秀的理财模式给我们的财富客户,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重要方面。”上述宜信的负责人称。

  在该负责人看来,宜信的财富管理业务是基于原有P2P业务的提升,在发展P2P业务的投资人的过程中,宜信已积累了大量对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流程和能力,宜信过去几年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也证明了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但在上述高管看来,“尽管宜信近几年转型尝试财富管理,但宜信身上的大标签仍是P2P,财富管理标签并不鲜明。”



  传,天目药业两独董因“不懂事”被炒 或为重组清障

  近日,上市公司天目药业的两位独立董事被“炒鱿鱼”,这一事件引发了连续多日的舆论关注。吸引关注的并非独董被罢免这一事实本身,而是罢免原因——公司公告显示,这二人对公司年报的审计报告投了反对票。

  在上市公司独董普遍听话、“懂事”的现实下,两名独董因“不懂事”成为异类并收获褒扬。与此同时,成功清除反对者的天目药业,正遭遇批评和诟病,公司停牌筹划重组被认为是应对外部资本“入侵”。业内人士亦猜测此次风波或与重组中争夺公司主导权相关。

  罢免独董理由被指“不正当”

  两独董指责公司股东对提议任免独董“十分随意”。分析人士认为,罢免独董需有正当理由。

  自5月26日被股东大会以超过半数的赞成票拉下独董席位之后,两位当事人郑立新和徐壮城便不再发声。记者试图联系二人对这一结果置评,并未能获得回应。

  此前,针对第三大股东罢免他们的动议,郑立新与徐壮城联合声明回击,揭公司治理“极其混乱”。这一举动被认为是独董独立性的体现,从而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声援。

  不过,舆论的支持并不能帮助二人继续留在独董位置上。5月27日,天目药业发布股东大会决议公告,郑立新和徐壮城正式被罢免,赞成票比例69.27%,反对票为29%。之前两人投票反对的2013年年报被全票审议通过。

  公开信息显示,该弹劾起始于二人投出的“反对票”:4月14日晚间,天目药业披露了201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 22.87%;净利润210.8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独立董事郑立新和徐壮城对此报告投出了反对票,理由是“对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没法核实”。

  这立刻引起了股东的不满。持股7.09%的第三大股东现代联合出面向股东大会提议罢免二人,理由是“未尽到勤勉义务”、“在未核实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在董事会会议上随意投反对票”。随后,两位独董与股东之间爆发口水战。两位独董指责公司股东对提议任免独立董事“十分随意”。

  事实上,天目药业独董的去留问题不是第一次成为焦点。2013年5月,因公司股权变动,出任天目药业独董仅一年的财经评论人士叶檀与原董事长、副董事长等五人一同辞职。但与“辞职”相比,此次由反对票引发的“罢免”显然造成了更大轰动。舆论普遍认为,因反对票而罢免独董,理由“不正当”。

  “要罢免独立董事需要有正当理由,这包括连续三次未出席董事会,或者独立董事出现《公司法》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未满五年等情形”。股评人士熊锦秋称,被拿下的两位独立董事并未出现上述情况。资料显示,两名被罢免的独董出席董事会记录皆为全勤。

  罢免两位独董的同时,选举新任董事的议案获得通过,票数与赞成罢免两位独董的比例相同,达69.27%。据了解,新任董事杨晶于5个月前加入天目药业,今年27周岁。

  重组或为应对外部“入侵”

  基金增持天目药业股份超过5%,触发举牌,同日两独董对年报审计报告投出反对票。

  天目药业原定于3月29日发布2013年年报,但此后两度推迟披露日期。先是将日期推迟至4月9日,后在接近该日期时再度将披露日期变更为4月14日。公司董秘办人士此前曾表示,2013年报两度推迟发布,原因是“工作上的衔接没有到位”。

  两度推迟的年报披露后,年报的审计报告遭遇独董郑立新和徐壮城的反对票,从而引发了这场风波。

  “闹到公开弹劾的地步,说明双方冲突早已经白热化。”一位资本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流动性很明显,辞职离任都不鲜见,即使有点矛盾,最多是私下交涉,独董往往通过辞职形式退出公司。“一般不会把局面搞到这么难堪”。

  该人士认为,两名独董对年报审计投反对票,可能只是矛盾的一小部分,公司正在筹备的重组或是造成大股东必须“扫除障碍”的主要原因。

  郑立新和徐壮城所发布的声明中提到,“(主要股东)迟迟不能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及优势资源,实施有利于公司业绩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战略重组”。

  事实上,天目药业目前正忙于一项重组,并因此停牌至今。

  5月7日晚间,天目药业发布公告称,拟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和现金的形式收购湖南商康的置入股权。商康医药网董事长兼总裁周求华当时表示,天目药业看中的是商康网医药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盈利模式。但有投资者认为,对于天目药业来说,此次重组计划的另外一个深层目的或在维护和增强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公开信息显示,天目药业目前正深陷“股权争夺战”。截至2013年末,公司大股东天津长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4.62%,现代联合持股7.09%,自然人韩啸持股比例6.14%。

  今年4月,天目药业披露,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财通基金-长城汇理1号通过上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天目药业股份超过5%。已触发举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天,郑立新和徐壮城对公司年报审计报告投出反对票。此前的6个月内,财通基金-长城汇理连续4次购入天目药业的股票。

  这一系列背景引发市场猜测:公司停牌筹划重组正是为了应对外部资本的“入侵”。

  然而,作为天目药业此次重组标的公司,湖南商康被认为“名不见经传”,作为医药电商,其业务模式也“无突出亮点”。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这一重组计划在公司内部“谈不拢”。“只有先把‘不听话’的拿下,才能顺利重组。”对年报审计报告提出了反对意见的两位独董显然不够“听话”。不过,这一分析仅仅停留在猜测的层面。

  5月29日,天目药业董秘办人士表示,对于两位独董被罢免一事,公司“不好置评”:“股东有股东的考虑,这个东西很难解释。作为我们只能把双方的意见呈献给投资者。”

  “其中是否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不得而知”。财经观察人士刘英团撰文称,“然而以‘投反对票’为由罢免独立董事,现代联合及天目药业显然是把独立董事当做花瓶了”。

  人事频变动拖累业绩

  现代联合控股天目药业期间,公司曾因多次违规操作被责令整改和处罚。公司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曾依靠变卖资产扭亏。

  罢免风波中,姿态强势的第三大股东现代联合引起了人们注意。

  资料显示,自2006年到2013年6月,现代联合一直稳居天目药业第一大股东之位。后经多次股权转让和减持,目前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现代联合控制人章鹏飞控股天目药业期间,公司曾因多次违规操作被责令整改和处罚。

  据媒体曾经报道,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现代联合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向关联方提供资金资助多次,累计达1.23亿元,违规占用天目药业资金达 1979万元。在此期间,公司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仅总经理一职即先后历经郑志强、高洪、邓煦瑜、朱容稼4人,财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也发生多番更迭。

  与此相对的是公司的惨淡业绩。2009年、2010年,天目药业分别亏损7530万和883万,2011年5月,天目药业惨遭ST。同年6月至10月,原董事梁满初、梅欣、颜春友、吴晓波、郑涛先后辞职。

  2012年4月,由宋晓明创建的长城国汇旗下四家基金深圳长汇、深圳城汇、深圳诚汇、天津长汇通过举牌和司法划拨获得天目药业的控制权,2013年5 月,天目药业因2011年盈利得以“摘帽”,但原因并非是经营业绩向好,而是因为出售子公司获取收益。就在公司成功“摘帽”的同时,叶檀等三位独立董事与董事长宋晓明及副董事长李俞霖5人宣布辞职。

  数据显示,2013年天目药业净利润210.84万元,再次以微利免于戴帽,主营业务依旧亏损,盈利依赖的仍是投资收益和资产转让收益。

  “天目药业是杭州第一家上市公司,现在却到了不得不靠变卖资产来美化业绩的地步”。一位投资者在股吧感叹道,“从这些境况来看,两个独董说公司治理‘极其混乱’应该不是没有根据。”



  传,兄弟科技:朱贵法等撤销仲裁申请被驳回

  兄弟科技(002562)周二午间披露,公司近日收到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驳回中华化工股东朱贵法等11人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公司股票将于6月3日13:00复牌。

  根据裁定书,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朱贵法等11人请求撤销嘉兴仲裁委员会(2013)嘉仲字第078号裁决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撤销理由不成立,驳回朱贵法等11人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同时,该案案件受理费由申请人朱贵法等11人负担。

  根据仲裁结果,兄弟科技可收回股权转让款利息损失7218.14万元、尚未返还的股权转让款8165.48万元所产生的利息金额,将直接影响公司2014年度的利润。

  因拟披露重大事项,兄弟科技3日开市起停牌。

  传,天原集团炭素电极项目调试中发生爆燃

  天原集团3日午间公告,2014年5月31日中午12:43分,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简称天力煤化)炭素电极项目原料车间调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燃爆事故。

  事发后,彝良县消防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救援处置工作,当天下午火势已被扑灭。在事故中有9人轻微灼伤,其中3人为公司员工,6人为路过的附近群众。同时,公司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正在极力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及后续处理工作。天力煤化已经暂停炭素电极项目的调试。

  炭素电极项目是公司为了开发云南彝良地区优质无烟煤、提升经济价值,更好地实现当地基础优势资源的转化而投资建设的项目。炭素电极项目一期工程处于调试阶段,事故不会对公司全年生产经营计划产生重大影响,但会延迟项目的投产时间。

  传,渠道推广商恶意推广 360发布致歉声明

  奇虎360公司对外通报了360产品台湾地区总代理商希悦资讯渠道推广商Avazu下级渠道商新加坡Clixx solutions pte ltd恶意推广的严重违规行为,决定取消Clixx solutions pte ltd的合作资质,对360产品台湾地区总代理商希悦资讯提出严重警告。

  360公司表示,近日通过部分用户反馈投诉,并经过360公司认真调查,发现360产品台湾地区代理商希悦资讯的渠道推广商Avazu的下级渠道商Clixx solutions pte ltd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该渠道推广商通过模仿系统语言,虚假提示用户手机存在病毒等方式,恶意诱导用户进行应用下载。

  为此,360公司对希悦资讯公司提出严重警告。同时要求希悦资讯公司立即终止与该问题渠道商Clixx solutions pte ltd的合作,并认真排查其他下级渠道商的推广是否存在类似违规行为,一旦发现,立即整改。

  360于2013年3月确立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全球化战略,同年5月正式推出海外版产品,随后在巴西、中国台湾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安全软件下载,国际化是360公司下一步的重要战略。 360公司方面称,在对个别地区渠道合作商违背用户意愿、伤害用户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将对所有360产品渠道推广业务进行彻底排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要求代理商认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合作资质,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传,李嘉诚旗下公司全面撤离长园集团

  围绕着长园集团(600525)股权,一边是“超人”李嘉诚旗下子公司长和投资陆续退出乃至全部撤出,另一边是各路资本“大鳄”纷纷进场争夺、填补长和投资退出后形成的空缺。近日,“城头变幻大王旗”大戏在长园集团上演得愈发精彩。

  复星集团大举介入

  来自长园集团最新公告显示,虽然李嘉诚全面撤出,但是另一资本大佬郭广昌入场了。

  长园集团5月31日公告,公司股东长和投资已协议转让其所持4971.3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76%),接手的分别是两家企业——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藏金壹号投资企业,转让价格是9.10元/股,其中,复星集团接手22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5%。本次转让完成后,长和投资不再持有长园集团股份;复星集团持有长园集团4317.55万股,占总股本的5%;藏金壹号持有长园集团2771.39万股,占总股本的3.21%。

  从复星集团此次持股变动情况看,该公司之前已经“卧底”长园集团。从长园集团今年一季度末持股名单来看,并无复星集团。也就是说,复星集团与沃尔核材一样,都是在今年一季度之后才开始陆续进场。

  股权更加扑朔迷离

  复星集团的入场,让长园集团股权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因为,就在5月28日,上市公司沃尔核材(002130)公告举牌长园集团:截至5月26日,沃尔核材及其一致行动人周和平等从二级市场共计购入长园集团股票4317.55万股,占其总股本的5%。

  至此,长园集团的股权格局就演变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持股6.24%,为第一大股东;沃尔核材及其一致行动人、复星集团均分别持股5%,并列第二大股东;藏金壹号持股3.21%,为第三大股东。

  问题是,对长园集团股权感兴趣的并不止于上述各方,还有长园集团的高管。2013年10月,长园集团曾发布了MBO式的定增预案,拟向创东方计划筹建的股权投资基金非公开发行1.5亿股,占长园集团总股本的14.80%。而该定增方案,实际上是长园集团高管计划通过与创东方绑定的方式来取得公司实际控制权。若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核准并完成,创东方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从14.80%上升至16.19%。

  有分析称,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热缩材料市场,长园集团沃尔核材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如沃尔核材能借此机会拿下长园集团,对沃尔核材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传,复星加入长园集团控股权混战

  尽管遭到李嘉诚清盘,不过,作为A股惟一一只李嘉诚概念股长园集团(600525)似乎依然是香饽饽,包括复星集团以及公司高管团队甚至公司旧臣都加入到了控股权的争夺战中。

  5月31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控股股东长和投资将最后持有的长园集团2.55%和3.21%股权分别转让给复星集团和深圳市藏金壹号投资企业,转让价格为每股9.1元,股权转让总价款分别为2亿元和2.5亿元。公告同时显示,上述二者不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

  这一公告的出炉,宣告了李嘉诚的彻底清盘。长园集团现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状态,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公司不存在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的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长园集团是由长园新材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而成,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投资在1996年作为新股东介入,以其2400万元债权转为对长园公司的出资,占股51%,2002年,长园集团成功IPO上市,第一大控股股东长和投资的持股比例变为46.93%。然而,从2013年开始,公司第一大股东长和投资开始逐步减持公司股票。

  目前,原本持有公司6.24%股权的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这第一大股东似乎并没有掌权的欲望。深国投公开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以内继续减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被李嘉诚抛弃的长园集团不受人待见。包括郭广昌以及长园集团高管团队在内的多方势力正暗中角力。

  在受让长和投资2.55%股权后,郭广昌旗下的复星集团所持长园集团股份达到5%。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公司一季报持股2%以上的股东中并未出现复星集团,显然,复星集团是在4月以来突击增持公司股票的,且短期内增持2.45%,动作幅度不小。显然,李嘉诚撤出后留下的股权真空是吸引郭广昌杀入的重要原因。

  对于郭广昌来说,目前最大的对手是长园集团现高管团队。去年10月,长园集团公布增发方案,拟非公开发行1.5亿股,发行对象为创东方拟筹建和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其中,长园集团及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人员拟参与该股权投资基金的认购。今年4月12日,包括公司董事长在内的众多高管与拟参与长园集团定增的创东方长园一、二、三号投资企业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若定增成功完成,则上述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公司16.19%的股份,可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对长园集团感兴趣的还有公司的旧臣。5月28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称遭到沃尔核材及其一致行动人周和平等联合举牌,举牌方于1月24日至5月26日已合计买入公司股份43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并有意向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虽然沃尔核材表示举牌的目的在于“股权投资”,但业内人士认为,与长园集团经营范围部分重合的沃尔核材举牌并非简单投资。据了解,周和平早在十几年前曾在长园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担任厂长职务,随后辞职下海。目前来看,周和平的举牌似乎并非与现高管团队成为一致行动人,而是另有所图。

  “公司股权很分散,而且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这是各大股东争夺控股权的根本原因。就目前来看,争夺控制权各方短期内还会有继续增持的动作。此外,随着股权争夺的加剧,深国投和藏金壹号的站队问题将显得尤为重要。”华泰证券投行人士称。



编辑: 来源:华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