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还在猜测定向降准下一次将惠及哪些银行之时,前日的一则消息就断了大家的念想。
相关媒体援引监管部门人士话称,目前,对定向降准考核周期的初步设想是“一年一考核”。这样的周期设置,主要是考虑定向降准旨在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若考核周期频度太短,则容易引发投机行为。至此,此前盛传的若6月30日前银行小微占比达标,即可申请定向降准的消息,已被证伪。
为什么仅在一个月之后,连续两度放开的定向降准大门竟就此紧闭?而且,巧合的是,近一两周以来,从各种渠道释放出来的信息,都在强调总量宽松对解决问题并无好处。实际上,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明确回应,即在保证经济运行不破下限的前提下,各方面还是要专注于调结构,目光要放得更长远一些。
当然,监管层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现实基础。笔者就认为,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当前市场对宽松政策的迫切需求程度,已经在逐步下降。
首先,经济数据已体现出企稳回升势头。这种势头早在本月初、定向降准扩大到几家股份行之前就已经出现,只是并不引人注意而已。据6月1日公布的官方5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数据,上半年一直下滑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比上月回升了0.2个百分点,外贸开始触底反弹。而在23日公布的汇丰6月份PMI初值中,整体的经济反弹势头已经更为明显。汇丰本月的PMI初值录得50.8,明显强于市场49.7的预期。
为什么在数据已经企稳反弹的情况下,6月份定向降准的范围依然扩大到了几家股份行身上?我们不要忘记,欧洲央行在6月5日正式宣布降息,并进入负利率时代。在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面临经济二次探底时,定向降准范围扩大的用意,也许在防患于未然。
其次,房地产的下行风险基本已经止住。一方面是各地已在或明或暗试探限购政策底线,另一方面则是实际数据也显示房地产商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难熬。笔者翻阅统计局数据发现,虽然今年商品住宅的新开工面积确实同比降幅较大,但是跟现金流结算关系比较大的竣工面积,从2月份以来一直是稳步回升的。这显然说明,地产商库存一直在消化中,只是到手资金还在观望,没有投入到新开工项目里去。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央行数据也显示,居民中长期贷款在2月份触及年内最低的1238亿元增量之后,在逐月反弹:3月份1928亿元、4月份1901亿元、5月份2021亿元。而上述月均2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一直是市场供需两旺情况下的常态。这也相充分证明,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今年首单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已在广东落地。这意味着上半年一度低迷的投资增速,在下半年有望发力。原因很简单,募集资金每过一天都要算利息。这样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动则已,只要启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外,商业银行的优先股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试想一下,政府有钱了,银行又有资本了,会咋样?
所以,定向降准的大门就此关上是有道理的。想要争取这一政策优惠的银行,只能做好准备,明年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