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揭中海系内控黑洞前高管被查或因违规采购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审计署揭中海系内控黑洞前高管被查或因违规采购

加入日期:2014-6-24 2:43:33

  审计风暴中,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称“中海集团”)下属的三家上市公司中海集运(行情,问诊)(601866.SH)、中海发展(行情,问诊) (600026.SH)、中海海盛(行情,问诊)(600896.SH)均进入审计范围。

  6月20日, 审计署发布2012年央企审计报告,点明11家央企存在隐性福利、少计利润、投资亏损、违规招标等多种问题;截至2014年5月31日,相关企业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194项,对19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32名厅局级干部。审计署在对中海集团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前述三家上市公司涉及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等问题。

  “公司对此次审计指出的具体问题已经进行了整改,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流程。”6月20日晚间,中海集团与三家上市公司早早发布公告回应。但就相关问题细节,三家公司并未透露。

  巨额租约“私相授受”

  “审计署年年审计,但央企顽疾却难除。”对于审计署的问诊,港口网高级分析师郑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问题多、违规成本低、监管不力是央企连年被爆问题的原因,而航运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与国际接轨比较早,行业监管比较困难。“船经常在外面跑,管理漏洞多,行业存在很多潜规则。”他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这是审计署近四年来首次审计中海集团及下属公司的财务收支情况。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应为违规招标,主要体现在燃油、润滑油采购和航次船舶租赁业务中。

  据报告,中海集运中海发展在部分燃油、润滑油采购中未经过招标、询价和供应商考察等程序,而由下属部门自行选择供应商;中海集运航次船舶租赁业务未公开招标,也未经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其中2012年涉及租赁船舶15艘、租金2.03亿元。此外,中海集运口岸公司航线销售价格“严重价格倒挂”,低于该公司给的内部结算价;部分口岸公司给不需要货运代理的直接签约客户指定代理公司、集装箱箱管费用减免缺乏制度规范。中海发展未在油运内贸租船合同中列明中间经纪人名称和佣金费率,经纪业务不明晰。

  “燃油招标问题是之前的问题,2013年开始我们出台了相关采购操作规程,对商品名录、范围等都给了规定,集团专门设了一个境外燃油采购公司统一采购;船舶租赁业务也有专门的管理办法。” 中海集运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该人士也解释了航线销售价格倒挂的原因,“口岸公司是我们的子公司,他们报的价格低于内部结算价总部当时不知道,现在在章程上制定了一定的权限,总部能够直接查询到口岸公司的报价”。

  三家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中海集团在审计署曝光审计报告当日在官网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说明。

  说明提到,截至目前共新增或修订“投资决策、运营管理、燃油采购、运价管理、船舶租赁、薪酬管理、资产管理、招投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细则24个,进一步明确管理权责、完善决策流程。

  采购招标为“重灾区”

  尽管如此,前述公司的一系列反应被认为是“治标难治本”。

  港口网高级分析师郑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审计署连年翻“旧账”,但央企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这种审计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违规现象,但要完全杜绝并不容易。

  北京一位航运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在行业内,油品购买、船舶租赁业务招标涉及的金额动辄好几千万几个亿,这样大额的合同按规定来说都应该公开招标。”

  据其表示,油品购买、船舶租赁招标如果不公开,寻租的空间很大,货运代理、租船经纪方面,由于涉及的环节多,很容易打“擦边球”。“这类潜规则大家都知道,一些大的航运企业内部人员在外设立公司,租船后高价转租给航运公司以赚取差价。”他还指出,此前盛传的中海系高管被查很有可能与违规招标有关。

  对于中海系涉及的隐形福利,前述航运业内人士表示,“央企高管的薪酬机制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企业连年亏损而高管薪酬高企的问题都不受重视,何况企业帮忙承担个人所得税、虚假报销这类多发一点福利的小金额问题呢?”

  根据2013年年报,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海盛201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6.1亿元、-22.34亿元、1973.49万元,而当年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年度报酬总额分别为625.85万元、574.90万元、498.06万元。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