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王杰 发自北京
市场持续降温,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在加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 (6月13日~19日),北交所企业国有产权项目成交金额3.76亿元,房地产业又一次位居成交金额前三位。
早在今年3月,机构就曾发出预警。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及惠誉指出,中国小型地产公司可能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导致银行向大型开发商更为倾斜,加速房地产市场两极化。
在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看来,市场成交若继续低迷,那么房地产行业洗牌的动作还会加大。
行业分化特征明显
记者梳理发现,本月前三周,北交所企业国有产权项目成交金额中,房地产业每周均稳居成交金额前三位。
数据显示,上周(6月13日~19日),北交所推出多宗投资意向及境外项目。其中,北京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京、津、冀及济南地区房地产业10000万元以上项目,要求公建类项目建筑规模不低于5万平方米,住宅类不低于10万平方米。
此外,房企股权被收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如朗诗绿色地产收购万业置业34%股权、宁波金翔收购万业置业33%股权、信达地产22.57亿元收购嘉粤集团下属5公司100%股权等。
黄金湾投资集团董事长申威告诉记者,大型房企对中小房企的整合会越来越多,股权之前的并购也会增加,并购基金应运而生。
6月20日,上海乾鹏置业有限公司在北交所平台上进行100%股权的转让,转让资产主要是福都商厦,转让底价是88896万元,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
严跃进表示,从买卖的角度看,有卖必有买。在目前市场降温下能够收购此类资产的,一般都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这也印证了行业分化的特征。
中小房企风险加大
业内观点认为,从今年上半年大多数资金面暴露出问题的中小企业来看,融资成本与拿地成本偏高成为其企业经营层面较大的问题。
在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看来,浙江兴润、光耀集团等资金链危机事件也与融资成本与拿地成本偏高密切相关,此前盲目拿地或盲目多元化扩张使其资金面状况更加恶化。
他表示,继兴业银行停贷事件之后,银行信贷转向紧缩,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无限制地再给房企更多的“救命钱”,甚至当前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已经开始对中小企业“停贷”,这些因素成为浙江兴润置业等企业倒闭破产或面临资金面断链的导火索。
张宏伟表示,由于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一部分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或面临资金面断链的市场风险。
严跃进表示,中小房企市场空间不断收窄,在传统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难以获取融资的时候,那么借股权交易所来缓解资金压力,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无奈,但至少在目前状况下,整个企业还能卖个好价钱。”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