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6月20日讯,随着二次定向降准的推进,市场似乎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不少中小商业银行“跑部进京”,找央行“沟通”希望能加入定向降准的行列,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定向降准“意外扩围”令不少没入围的银行眼热,但定向降准应该只是短期手段,未来还是需要通过价格型手段调控。
关于银行定向降准可以沟通的新闻引发热烈讨论。某券商分析师质疑称,“定向降准是有条件的,这个可以沟通?难不成是修改口径?或者又变成了审批?”
央行按照国务院要求,决定向“三农”和小微贷款领域的金融机构定向降准;其中小微贷款领域的金融机构降准的标准是: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中国6月16日起正式实施的年内第二次定向降准,将使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增加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
“由于此前央行文件中并没有提及股份制银行,所以多少还是有些超预期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高层有意将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进行切割,就是希望市场不要对全面降准报有期望,”浙商银行金融分析师郭新强稍早前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
在周五召开的南京银行2013年股东大会上,针对有投资者关于南京银行未获得央行定向降准的问题,该行行长胡升荣表示,目前已跟央行总行货币政策司积极沟通,定向降准的政策是连续的,接下来达到要求也可以降准,因此,管理层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央行要求的水平,申请降准。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认为,由于民生、招行、兴业意外获得定向降准的资格,使得各个商业行“跑部前进”的动力上升,此举可能会迫使央行再行出台定向降准,但这与持续转型升级无关,只是行政管理与机构需求之间的妥协。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就撰文指出,最近第二次定向降准政策的启动,不仅政策的透明度不够,而且采取所谓的“只做不说”。“这更加让现有的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严重弱化。如果第二次定向降准的政策透明度不够而引发市场更多的猜测,或转变为全面降准,这不仅会减弱央行货币政策效度及央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而且也会与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南辕北辙。”
美银美林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定向降准有好处,但其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划分不太明确;其次,中国央行对沟通和信息披露掌控较差。若不是媒体披露,针对个别银行的定向降准内幕信息会被轻松利用。迄今为止还没有获批降准的银行可能会加大努力以获取批准。
美银美银认为,短期内全面降准的几率很低,但是定向降准的这些缺点很快将得到关注,且这不太可能成为未来降准的一个新常态。
不仅如此,定向降准投向小微和三农,是否会真正起到效果,各方质疑声也不断。某股份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就指出,其实市场本身不缺钱,只不过是小微、三农本身利润率就不高,风险又大,银行从盈利和安全性角度考虑,是不大愿意给这些企业放款的。
该分析师解释称,小企业经营困难是由大的经济周期、小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决定的,并不是给一两笔再贷款就能挺过来,定向再贷款给的越多,未来银行发生不良的概率也就越大。
“这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非最近才有,银行和企业的地位决定了这种情况难以改变,”该分析师指出,“当前央行要求增加对小微和三农的扶持,是典型的越俎代庖,非市场经济。”
分析人士也指出,资金的逐利性也决定了这种行政手段的效果将可能打折扣,不排除资金最终部分流向收益更高的房地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中。
“定向降准的货币监管难度太大,其新增货币是否能到实体经济中去,值得怀疑,”东莞银行陈龙指出,“是否需要持续下去要看前期的效果。”
陈龙也指出,未来继续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已经下降,“如果继续定向降准,那就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其转型升级的意义不大,只是增加了总量上本已经很宽余松的银行间流动性。”
对于央行实施的定向降准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受访分析人士指出,货币政策应该通过预期管理来影响企业以及市场的经济行为,市场的经济行为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前提前反映,否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减弱。
“定向降准应该只是权宜之计,未来我更倾向于PSL、定向降息等价格型工具的窗口指导,从降低融资成本以及货币监管的成本来说,价格型的政策工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为适用。”东莞银行陈龙总结称。
发稿:张金栋/何巨骉 审校:周晓峰/王兴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