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4年年末的气候变化大会CoP20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正在德国波恩召开。气候谈判进展一贯缓慢,不过这次年间会议也传递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6月5日,一份有关各国提交的2020年后气候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的UNFCCC草稿文案公布,总体目标为各国提交的贡献需要可计量的、可理解的、可比的。不过,需要提交的计划具体内容尚须明确。不过,各国贡献的目标需在2015年3月时提交。
不难看出,形成一个关于2020年后的新气候机制的过程非常复杂。不过比起1997年京都时期、2009年哥本哈根时期,全球各国对待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工作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且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也将翻开新的篇章,诸如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大国和排放大国的参与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传统的发达国家则需要作出更多的贡献。
就中国的气候行动而言,解振华表示,中国在努力寻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希望能够在2015年上半年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以确保在2015年年末达成新的气候协议。
一份适用于全球所有国家的气候协议正在逐步被“搭建”。而碳市场的拥护者也在此间不断抛出“全球碳市场”的概念。
“第五次IPCC 报告使用了全球排放上限概念,如果有全球排放上限,那么为什么不能有全球碳市场呢?”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英国议会议员蒂姆·叶奥(Tim Yeo)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4年3月12日,蒂姆·叶奥所领导的议会委员会对建立跨境碳市场可能性发起了质询,直接原因是他被越来越多碳市场的建立所鼓舞,特别是欧盟、美国和中国都有了全区域性的碳市场或者试点。
“我认为是时候去鼓励一个全球碳市场的讨论和形成。”叶奥说。
碳市场越大,意味着市场更加稳定,价格更加合理,提高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成本的性价比,同时也可以帮助撬动清洁技术投资。 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加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不过,由于各个国家对碳市场理解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碳市场规则的不同等因素,建立全球碳市场仅仅是一个远期预期。
“这的确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不过比如2030年的时候,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经济肯定会更加发达。现在提出这个设想,便可以从现在开始思考建立一个链接的全球碳市场所需要的要素,确保其与每一个国家的碳市场兼容。”叶奥说。
目前,欧盟和世界银行都非常推崇建立一个链接的全球碳市场。
“作为早于欧盟就建立了碳市场的英国也会继续支持和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建立。”叶奥表示。
世界银行5月28日发布的《碳价现状与展望2014》中指出,受中国六个碳市场启动的驱动,一年来,中国和世界的碳定价机制定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目前,39个国家和23个地区(其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接近四分之一)已采用或计划采用碳定价工具,其中包括碳排放交易机制和碳税,从而为推行由下至上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方法营造了势头。从全球看,碳定价机制覆盖近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了解,在2013年,共有8个新建碳市场投入运营。这些新市场加入后,全世界碳排放交易总值约为3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已经启动的6个碳交易试点的总和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碳市场,其交易额为1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次于2013年欧盟碳排放交易额20.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尽管关于建立全球碳市场的合作空间存在,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各国对于碳市场的政治意愿之上。
叶奥对于建立链接的全球碳市场提出了三点建议:各个国家之间培养信任,需要用数年时间;各个国家的碳市场需要建立抵消机制;另外,配额拍卖是配额分配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