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内,两则泄密事件让一潭死水的大盘掀起了波澜。
无论是事后被证实的丽珠集团股权激励,还是被证伪的苏宁云商入股巴萨,都揭露了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信息不对称的环境里,得消息者得天下。张明芳和李斌们靠几十个字轻轻松松大吃大嚼,丢给中小投资者的却是
一堆冗长枯燥的研报。不甘居于弱势的股民好不容易主动找点料炒一炒,碰上的还是为营销而放的烟幕弹。
6月6日上午,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明芳在微信群发布“丽珠集团将于下周二公布管理层限制性股票+期权方案”消息,这一行为被人截图并捅到了网上,当日丽珠集团股价涨幅一度超过4%。随着丽珠集团在周日公告因股权激励停牌,张明芳内幕信息泄露的行为被坐实,本人已被停职。
随着张明芳的倒戈,A股市场盛行已久的内幕信息交易链也浮出水面:券商分析师通过秘密渠道提前搞到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再将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面对面私下沟通等方式免费告知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研究成果”越有用,分仓就越多,券商拿到的佣金也越多,分析师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利益链条由此形成。
除了直接的金钱利益,券商分析师行业的评估体系也助长了内幕交易的大行其道。《新财富》杂志发布的各行业“最佳分析师”排名被奉为业界权威,评选通过向公募基金经理发放调查问卷、请基金经理提名并打分的方式进行。话语权掌握在机构手中,分析师为讨好机构而无不尽其能,也就不奇怪了。如果研究人员和私募勾兑,通过利用内幕信息操作股价,其中利益则更加庞大。
在“上市公司—研究所—机构—股民”这条食物链上,处于末端的投资者注定将沦为炮灰:一方面在内幕交易中面临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研究员把精力都用在了挖消息上,所作研报的数量和质量必然会缩水,中小投资者更失去了有价值的投资参考。另外,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出现劣币趋逐良币效应——合规的基金反而赚不到钱,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公平公正,投资者的信心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说张明芳事件是排斥股民在游戏规则之外,苏宁云商副总裁李斌的泄密风波则是赤裸裸地将股民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6月9日,李斌发布一条颇具暗示意味的微博,其中提到的“苏宁一小步,中国足球一大步”“周三见”等信息引发了媒体关于“苏宁将入股巴萨”的猜测,一时间在资本市场炸开了锅。当日,苏宁云商股价大涨7%。而随着李斌于次日抖出真相——苏宁与巴萨只是业务合作,其股价也开始连跌两日,截至12日收盘累计跌幅达4%。讽刺的是,李斌微博发布后,有人还叫好“终于有人肯及时发布消息了”,而结局却是,股民不仅没有在所谓的“内幕消息”中获利,反而要为股价波动带来的损失买单。
一次典型的借世界杯热度进行的营销炒作,折射出了股民悲剧的命运。首先,李斌之所以敢开玩笑,正是因为知道股民们一定会买账。在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信息披露与营销炒作界限清晰的环境中,投资者对社交媒体上公布的消息也会有正常的期待,中国股市显然不具备这一条件,股民的不够理智成熟,加上大盘在2050点左右苟延残喘,死水微澜,丁点消息便容易成为爆炒的对象。其次,李斌也很清楚,通过微博制造点悬念即使扰乱市场,也不违法,更不会被罚。再加上苏宁云商在电商冲击下收入大降,在此时机炒作一把,即使提升不了股价,赚点眼球也是好的。
事实上股民被大佬发布的内幕消息玩得团团转已不止一次了。2011年史玉柱曾发布微博“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刺激股价在后续两个交易日内大涨。而潘石屹通过微博提前披露上市公司中标信息,甚至引发20名股民联名信举报。不过,这些事件最终都不了了之了。
真作假时假亦真,两则“泄密门”事件,性质不同,各有滋生的土壤和利益链条,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玩笑,受伤的都是中小投资者,影响的都是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已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监管层把内幕交易作为头号打击对象,今年4月以来席卷资本市场的彻查风暴让不少基金经理、研究员、明星分析师上了黑名单,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但要想真正遏制内幕交易,除了运动式的“严打”外,处罚力度、奖励举报激励、民事赔偿诉讼机制等也得跟得上。
除此之外,打击内幕交易的拳头如何伸到微信、短信、电话等隐蔽地带,网络营销炒作的边界在哪里、什么规则下上市公司高管的言论才既不误导投资者、又能保证公司透明度……一系列问题都对内幕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提出了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狼来了”的事件就会一再上演,投资者的地位翻不了身,A股重返牛市就只能是一个梦想。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