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斗--大国博弈下的重点工程
北斗(Compass,又称Beidou)是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重点航天工程,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Galileosatellitenavigationsystem)构成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目前这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分化的较为严重。其中主流的美国GPS系统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定位市场,中国市场有90%份额都是GPS,包括通信和电力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因此在国家安全至上的时代,发展自主可控的北斗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
北斗系统拥有独特的短报文服务。北斗与GPS都是建设规模庞大的卫星定位体系,但北斗有些不同,因为其不仅可以用于卫星定位,还可以提供短报文服务,这意味着除了给用户提供位臵和时间的准确信息外,北斗还可以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其他平台,并通过短信的形式与用户进行沟通,用途比GPS还要广泛一些。
2.2014年北斗产业链迎来发展最佳机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快速推进。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目前北斗建设已经完成了第二步,开始向第三步迈进。鉴于GPS已经有了较强的产业能力,功能已经十分强大,各种行业解决方案推广时间较长,终端用户忠诚度较高,因此若想北斗被大规模接受,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这个就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的上层思考。从产业推广来看,北斗拥有独特的短报文功能,其他功能与GPS差别不大,因此目前一般采用“双模”的方式,与GPS进行“捆绑”销售。
2014年北斗产业链迎来发展最佳机遇。对于北斗产业链,我们自上而下从三个层次来重新认识,坚定认为北斗产业链在2014年迎来高速发展机遇。
从政策层面来看:北斗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系统之一,政府对于北斗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2020年就必须建成由30余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行业层面来看: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而2013年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为1040亿元,其中北斗的渗透率仅为9.8%,这意味着北斗产业规模将从100亿市场迅速扩张到2000亿元以上的市场;公司层面来看:鉴于北斗系统自主可控的特点,无论是军用还是行业应用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国产化特征,因此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已经有不少的公司脱颖而出,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实力。
在行业推广应用方面,北斗也展现了较大的发展潜力,我们预判2014年军用和民用市场规模同比2013年都有数倍的高速增长。2013年9省市近10万辆运输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保障道路安全;广州市1万辆公务车批量安装北斗定位终端杜绝公车私用,年节省公车费用支出近30%;全国近5万条中远海渔船和执法护渔公务船安装北斗终端,切实保障了广大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林业防火、气象测报、水文监测等领域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各地防火点、气象站、水文监测站的无人值守、数据实时自动传输;还与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陕西省、贵州省等联合开展警用装备、抗震救灾、国土资源以及省市区域示范。
3.策略性看多北斗产业
结合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安全的大背景以及《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目标描述,即到2020年形成2000多亿元规模的北斗市场,我们战略性看多北斗产业链。结合产业链调研,我们认为2014年下半年北斗产业链将会迎来较高的景气度,军工与行业应用都会同比高速增长。
涉及到投资标的,我们重点关注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和华力创通。
其中海格通信自2010年上市之后依靠内生以及外延两种方式已经初步打造了完整的北斗产业链,打通了“芯片-模块-系统-运营”之间的界限,综合实力较为领先;
振芯科技主要产品包括北斗关键元器件、终端以及应用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公共安全等行业领域,同时还积极布局视频图像处理领域,有望多点开花;
华力创通拥有卫星导航、信号处理、仿真测试和天线技术四个产品部,在卫星导航仿真测试、卫星导航芯片等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在北斗民用领域也较为领先。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