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遭遇灭顶之灾?
互联网金融终极虚拟货币比特币在中国遭遇灭顶之灾。
4月28日,媒体披露央行在近日约谈了超过20家与比特币交易有关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5月10日前停止比特币交易服务、清理现有账户,还需要停止比特币的提现功能,并要求各机构专人监控比特币交易资金转移方式的变化、接收行下发的新帐户名单,迅速做出反映。
各银行迅速反应。4月25日,招行发表声明称:从25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该行账户用于比特币、莱特比等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招行账户划转相关交易资金。支付宝也强调从未向任何第三方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还提示用户“注意比特币交易中的风险”。
比特币在中国被灭杀,比特币交易网站在中国将没有任何生存空间。比特币无法兑现,这使得比特币失去支付、投资、期货交易在内的各种功能。作为全球范围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可以在全球范围实现即时支付,以反通胀为名逐步取代各国央行,但央行出手证明,虚拟央行永远只是虚拟,理想的安全支付货币、投资货币并不存在。
比特币受到打压具有象征意义,这种受制于互联网络与现实兑换的货币,不会对现实纸币功能构成挑战,洗钱、交易泡沫化等漏洞可以被堵绝,但央行不允许任何挑战:泰国在全球各国中率先封杀比特币;俄罗斯为反洗钱、反恐的需要明确封杀比特币;巴西大力打击比特币投资团队,2013年8月,巴西证券交易委员会称比特币投资团队行为被视为非法投资;韩国拒绝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现在,轮到中国央行出手。比特币交易平台的风险投资基金有可能血本无归。
比特币试图取代传统货币的地位,给自己带来灾难。
反观近期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事件,中国货币决策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容忍度更低,不仅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也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为脆弱,利润集中度更高。
第三方支付机构动了谁的奶酪?
比特币被封杀,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余额宝们早已踩雷在先,第三方支付机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动的奶酪更大。
银监会与央行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20条规定至少10条都是针对支付机构在以往操作中不配合银行的违规行为,考虑到大型互联网支付机构在市场的独占优势,对这些拥有话语权的支付机构影响最大。此次政策制订者亲自挥舞着双节棍为银行助威,谁胜谁负最终一目了然。
这场大战,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争什么?大数据时代的争夺战,争信息,争支付市场,争游戏规则的主导权。
“10号文”要求,首次建立业务关联时,必须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双重身份鉴别,此前86号文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单独认证客户身份,5号文则要求商业银行识别。“10号文”再次强调银行在用电子渠道验证客户身份时,应采用双因素验证方式对客户身份进行鉴别。
阿里金融之所以能够做大,最大的功劳是对客户资料、交易信息的大数据分析,这才使得阿里小贷有可能以极低的成本对平台上几十万客户进行高周转的小额放贷,并且保证极低的坏帐率。但现在银行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大笔支付受到严密控制,换句话说,第三方支付的客户信息、交易资料,银行可以尽情掌握,支付宝等与银行有博弈能力的第三方支付系统,也就失去了核心优势,而对正在跃跃欲试运用金融互联网、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银行而言,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银行加强了保密举措,10号文要求银行应构建安全的网络通道(如果专线连接、VPN通道等),制定安全边界(如部署防火墙、DMZ隔离区等),防止第三方机构越界访问。快捷支付不再能够逾越银行的城墙,转向消费支付。受消费金融、支付手段限制,互联网支付的便利与快捷大打折扣,形势有利于借记卡与信用卡支付方。
银行已经先行一步,截止3月23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一致行动,强令限制储户转向支付宝的资金额度。最为宽松的建行正式调低快捷支付限额,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从原来的电脑端2万/笔、2万/日、5万/月,原来的无线端5万/笔、5万/日、20万/月,统一调整为5000/日、5万/月;财付通快捷支付限额统一调整为1万/笔、1万/日、5万/月。大量消费者追捧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最看重的交易与便利大打折扣。
第三方互联网快捷支付增速极快,舌头舔到了银行的碗里,安全性成为抽向互联网快捷支付的一根大棒。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2012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38,039亿,同比2011年增长76%。到2013年,全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移动支付增长明显,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
支付宝是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龙头。2月8日,支付宝公司发布数据,截至2013年底,支付宝实名用户已近3亿,其中支付宝快捷支付用户数是2.4亿,手机支付用户超过1亿。一旦进入二维码扫描支付时代,再绑定虚拟信用卡,智能手机支付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不仅支付宝,如果一批靠互联网起家的金融公司随之起舞,到那时候,恐怕几十万亿的支付市场真没传统银行什么事了,支付宝占据支付市场,也就意味着余额宝们等各种宝宝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银行无论在支付、在储蓄、在投资等领域只能仰人鼻息,这样可怕的场景是银行绝不愿意见到的,也将从本质上颠覆现有的传统金融。
这场战争银行之所以能赢,是因为占据了游戏规则的主导权,21世纪争的就是标准制订权,游戏规则制订权。
余额宝们哄抬资金增加基础货币?
在互联网金融遭遇清理的同时,某些较为市场化的银行,互联网金融突飞猛进。中信银行为其中翘楚,据该行年报,中信银行2013年实现网络银行中间业务收入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11%。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的移动银行交易量是2012年的9.2倍。中信银行个人网银客户数1031.1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74.49万户,增长36.28%;移动银行客户数341.8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5.31万户,增长170.11%;公司电子银行客户数21.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15万户,增长17.19%。
4月28日,中信银行携手信诚基金在其理财平台“中信银行薪金煲”上推出第一只产品“薪金宝”,该产品最大的亮点是申购赎回全自动,打破了客户在银行储蓄、投资理财与刷卡消费等行为间的障碍,成为首只可在ATM取现的货币基金产品。工资可以进入基金享受高收益,还能在ATM机上提现,限额远高于互联网金融,便利程度超过了互联网的各类投资“宝宝”——中信银行每日给薪金宝的垫资额度会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化而浮动,最高垫资额为基金规模的10%,单日单个账户最高取现额度为50万元。当单日的最高额度用完时,只能像普通货基那样T+1赎回——这是此消彼涨的过程,中信银行开始学习互联网货币基金的精粹。
问题来了,难道银行的薪金宝就不是货币基金,就没有央行某些官员担心的基础货币发行量上升,没有网络安全问题吗?当然有。但这是自己家的孩子,可以控制。如果我们非要说一声好,只能称赞,在余额宝等宝宝的冲击下,银行终于不再朝南坐了。
余额宝是投资产品,目前主要投资于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投资品,不是存款,不应该缴纳存款准备金。余额宝对银行的冲击一目了然,以11000亿计,原本银行只需要支付活期存款利率0.35%,而现在通过余额宝归集到天弘基金麾下,则需要支付4%到6%不等的拆借利率,以年化收益率4%计,11000亿元每天支付的利率就高达1.2亿元,比活期利率多1.1亿元,对银行而言是直接损失。因此,银行活期存款流失越多,利润下降就越快。目前余额宝有8100万用户,天弘基金经理王登峰今年一再强调对风险的控制,恐怕树大招风,需要解释。
大量货币基金借助互联网直销平台,直接走向银行间协议存款市场,传统而笨重的银行业难以招架。存款每月以数千亿的规模流失,补充资本金与稳健的货币使银行利率节节上升,理财产品的增加实质提升了吸纳资金的成本,银行存款要缴纳存款准备金——饱受呵护的银行如此委屈,大叫大嚷表达不满完全可以理解。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1%,占银行理财产品的10%。如果不加控制,以电商与社交平台的粘着力,未来货币基金市场就是阿里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天下。
余额宝们自身有很多不足与缺点,互联网金融集资效率高于产品设计效率,投资期限不匹配,存在天然风险。余额宝们确实犯下小过:大肆宣扬特殊时期的高收益,未受到有效监管,以补贴代替收益,金融产品设计能力未能跟上规模膨胀的步伐。互联网金融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1月,支付宝开始余额宝客户资金转入支付宝,单日单笔不超过5万元,单月不超过20万元。一旦市场下行遭遇大规模赎回,如贝宝当年一样,余额宝怎么办?风险不是一句我们有大数据就能化解的。
要强调的是,这种缺陷不是各类宝宝的专利,在中国的金融投资领域,处处可见。此时需要的是公平的监管,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对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进行深入研究,而非对某种手段的害怕与歧视。否则,即使禁止了互联网之宝,也有融资铜、融资铁、信用证融资等各种更危险的手段现世。
草莽P2P如何冲出梁山?
与上述风险相比,P2P风险更加直接。今年前4月,据相关媒体披露,全国累计已有119家P2P平台“跑路”,涉及资金共计21亿元左右。
4月28日,百度宣布着手全面清理不良P2P网贷平台,对在百度进行推广的P2P网贷平台 “短期内全部下线”,清理后出黑白名单,目前被百度下线的P2P网贷平台已经超过800多家。
与其他互联网金融相比,P2P由于门槛低、数量多、监管难、利率高,风险最大。相比而言,电商有交易数据支撑、第三方支付掌握支付过程中的资金流,而P2P什么也没有,只要一个网站一个“站长”吸引一帮懵懂的投资者,就能够升帐开张。信用不彰、监管乏力、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将导致网络借贷P2P一脚踏入民间借贷的泥潭,由于一哄而上、投机欺诈盛行,结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后监管层为监管便利起见一声令下打入“非法集资”的黑牢,P2P恐怕未来几十年难以见天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将因此大大落后于国际市场。
互联网金融出路何在?
在市场认可、政策不利和行业乱象丛生的现状中,互联网金融该如何生存和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信息流整合(大数据产生)、信息的对称与共享和快捷高效率,对传统金融业态特别是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银行带来严重挑战。这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大大加快,而决策者也不得不考虑保护谁、抑制谁、如何控制风险,乃至基础货币如何发行等一系列金融顶层设计的关键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一部分,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基金等没有什么区别。金融市场是高风险市场,应当有规则,应该受监管,重要的是建立信用体制,控制风险。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性质不同,有的应该大力发展如网上小贷,有的应该与监管协调发展,如缴纳存款准备金,建立公平的有利于市场的监管体系,对传统与互联网金融都有利。
首先,市场要保持公平性,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该是金融监管的环节,无论金融使用互联网工具还是传统门店,高效与风险控制都是最重要的。
P2P是民间借贷的网络变种,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其借贷、风控与通常的民间借贷没有本质区别,怎么管理民间借贷,就能怎么管理P2P。金融监管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必须抓大放小,等到法律重新修订,金融手段黄花菜都凉了。监管层需要做的是,制订底线游戏规则,如绝对禁止自融自用,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建立基础风险指标,由自律组织承担日常监管之职,既然债券市场可以做,而且效果不错,为什么不能将自律挪用到P2P市场?
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的背后是货币基金,是理财产品而非存款,遵循的是不同的监管规则。对货币基金如何监管,对余额宝等宝宝们也如何监管,一视同仁。
建立信用体制惩治欺诈奖励诚信,支付宝与平安保险的合作与极速赔偿机制解决了风险难题,百度建立P2P黑白榜单与网贷之家为P2P公司建立信用等级的努力,都是金融亟需要做的事,如果推广开来,欺诈者将无所遁形。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受到关注,因其快捷与便利到不可思议,一些对冲基金的时间优势甚至压缩到了0.006秒,客户具有高度粘着度。互联网金融脱胎于市场本身,天然具有普惠基因,由于效率极高一旦出现漏洞很快成决堤之势,因此,互联网金融需要以时间换空间。
但是,互联网金融没有原罪,一味盯着欺诈个案有失公允,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民间市场基因,以及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是未来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决策层与银行有必要反思,为什么掌握这么多客户数据,却未能建立有效的分析,与高效的融资体系?基因不改良,传统银行没前途,打掉一个对手,将有更多的对手出现。
4月30日,央行国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提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服务实体经济、符合金融稳定的总体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处理好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没有错,关键是实施,是能否真正的公平高效。
央行与银监会的货币与监管手段如果更有效,更公允,这样的监管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改良基因适应利率与汇率市场化,对互联网金融也是福音。
【评论上首页】参与本条新闻底部评论互动,畅谈一家之言,即有机会亮相频道首页,让更多人听到您的声音!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