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经》杂志报道,基金圈再刮“捕鼠”风暴,本次调查人数总计不下50人,并向投研人员蔓延,保险公司等资管行业也有多位从业人员涉案,5月份,或有更多的“老鼠仓”案件被披露,涉案人数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此前有媒体报道,原华宝兴业基金经理牟旭东,因在任职期间涉嫌“老鼠仓”牟取巨额利益,正在接受成都稽查局的调查,而其涉案的金额可能高达8位数。4月中旬,亦有媒体报道,沪上某位于陆家嘴的基金公司专户投资经理因涉嫌老鼠仓而被协助调查,并且涉案金额巨大。而《财经》报道称华夏基金亦有两名基金经理被带走协助调查再次将“老鼠仓”拉回公众视野,涉案人员其中一名为女性基金经理罗泽萍,目前罗已不在国内。央广网财经致电华夏基金求证此事,其市场部人士称对此“传言”“并不知情”。记者查阅3月18日华夏基金公告发现,罗泽萍已于3月17日因个人原因离任。
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表示,老鼠仓最大的问题在于让市场失去了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时也伤害公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市场应该体现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交易价格是正确的,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如果需求不真实,形成的价格也不真实,“骗子交易”、“骗子市场”对整个基金行业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基金老鼠仓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信誉,监管层多次表达对“老鼠仓”零容忍的态度,随着“风暴”不断升级,“捕鼠”范围不断扩大,除基金经理外,基金投研人员和保险公司资管从业人员也进入监管视线,据《财经》报道,目前监管部门调查了部分上海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发现其老鼠仓的涉案金额比一些基金经理还大。而平安资管投资部门负责人张治民被传在接受调查,此外,人寿等另外两家险资资管亦被爆老鼠仓。
“大数据”成监管层捕鼠神器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老鼠仓”作案手法呈现越来越隐蔽的特征,例如“马乐老鼠仓案”,由于交易时间备案电话被监听,马乐先后购买了十几张电话卡,通过电话下单,然后每隔几个月时间就把电话卡丢弃。相比起此前有些落案的基金经理用msn沟通股票信息、直接在公司电脑行情软件上下单,马乐的反侦查意识已经很强了。然而,马乐不是因为证监局现场检查、电话记录而落马,而是折戟交易所的大数据系统。深交所大数据系统在扫描大额资金账户时,发现了几个账户和马乐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股票高度重合,随即报警,稽查人员顺藤摸瓜,最终发现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马乐,日渐成熟的大数据系统正在成为“捕鼠神器”。
“完全做到杜绝是不可能的”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对央广网财经表示,一方面要做到高压,有问题就查处,老鼠仓之所以频繁发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种行为本身的违法成本过于低廉。另一方面也与公募基金的机制有关,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很多基金经理心里失衡,正面得不到回报,一定会走歪门邪道,做出损公肥私的事情。第三,还要有正确的宣传教育,提高整体市场的文化。他提到,如此大的利益场,在利益面前怎么约束人的恶的方面,用制度来制衡来规避“老鼠仓”很考验管理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