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开炮反驳楼市泡沫破裂:调控板子打错了地
即便销售量下降30%,全国大约还有十亿平方米的销售量,各国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任志强即便销售量下降30%,全国大约还有十亿平方米的销售量,各国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任志强潘石屹潘石屹任志强任志强
任志强开炮反驳楼市泡沫破裂
潘石屹称房地产将撞到“冰山”
“金融、石油等行业充分对市场开放,房地产富豪就不再被关注了;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支柱”,在近日一片看空楼市声音中,任志强发声了。5月28日晚,地产界“大炮”、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微博上挂出3000多字长文,以“为什么是房地产”为题,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非地产主业企业进入房地产等问题。
“调控限制需求破坏市场机制”
任志强的长文,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解释了6个问题,分别是:“富豪排行榜为什么那么多房地产(富豪)”、“为什么许多非地产为主的行业也都进入房地产”、“为什么每次调控枪口都对准房地产”、“为什么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为什么(房地产)是投资的对象”以及“如今各种评说(为何)又集中在房地产”。
对于房地产富豪多,任志强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和垄断资源相关并对市场拍卖的只有土地。对比其他一些国家,任志强表示,当金融、资本、石油、媒体、军工等行业充分对市场开放时,房地产就不再是唯一受关注的了。
对于房地产的投资热,任志强谈了两个方面,就企业而言,没有其他优势和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才进入房地产,房地产的项目规模化效率有助于企业规模的快速提升,房地产还有更高的杠杆率等特性。就普通投资者而言,房地产有升值预期稳定、杠杆作用强、技术门槛低等特性。
对于房地产的多轮调控,任志强认为“板子打错了地方”。他认为,地价上升,让房地产成为调控的靶子,却不知道土地的垄断与供应下降才是根源;以限制需求为手段人为调节供求关系,更是破坏市场机制。
国际机构“看衰”中国楼市
近期,国际机构频频释放看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消息。5月21日,穆迪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预计中国住宅类房地产销售增长将大幅放缓。高盛也在近期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即将步入为期两年的下行周期,房价、地价将下滑,行业整合步伐将显著加快。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销售下降。今年前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约2.7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9%,降幅比1-3月扩大3.1个百分点。
对此,任志强在长文中透露出对房地产业的信心,反驳了“泡沫破裂论”。他表示,即便销售量下降30%,全国大约还有十亿平方米的销售量,各国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3亿平方米。任志强认为,房地产的基本面没有变。
■相关
潘石屹:
房地产即将
撞到“冰山”
和任志强不同,任志强的好友、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5月23日在清华演讲时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就是泰坦尼克号,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了。”据报道,潘石屹认为,这将“不但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更大的是金融行业风险。”
潘石屹解释了原因,一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后,会增加市场供应量;二是房地产税推出,促使持有多套房子的人出手;三是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当于250多个CBD”。
不过对于潘石屹的观点,任志强称潘石屹“不懂”房地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认为潘石屹“论证严重不足,思考的逻辑混乱不堪”。(新.京.报.张.旭.)
张敬伟:楼市拐点论不靠谱
今年春夏之交,中国市场弥漫着楼市悲情。原因是,以往的楼市小阳春乍暖还寒,过去的“金五月”也不见了踪影。不少城市,到处充斥着楼盘打折、降价和各类促销的信息。海外媒体、国内学者,似乎从现象看到了本质,再三放出“拐点论”甚至“崩盘论”。
风声鹤唳非理性逻辑,是市场焦虑;草木皆兵非市场节奏,是哗众取宠。但不合逻辑的市场焦虑和哗众取宠,却容易形成危险惯性,一些地方不够淡定的救市,是为惯性下的迷思。
中国楼市是何生态?讲逻辑就要看事实,事实是:各城各地楼市风景各异,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虽然房价高企,但依然阻不住涌入的人流。以至于各地都采取行政节流的方式,控制城市人口存量。这些城市,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谁能说这些城市房价出现了拐点?
二、三线城市,情况各不相同。杭州房价,在二线城市中处于高位,直逼一线城市房价。数年热炒,存量处于饱和,亟须挤压泡沫消化存量,因而房价下跌或者个别开发商跑路,也是属于市场自我调节。浙江其他城市,亦有类似情况,最先破局的就是温州。这些城市的楼市,可能要转型,也离拐点最近。但也不能说迎来了拐点时刻。因为杭州市楼盘一旦实质降价,还是有人追捧。真正的拐点应是降价也没有人买。
近来全国有近30城要松绑限购救“楼市”,但5月26日的媒体信息则是起码10个城市不在限购之内——除了京沪广深,还包括厦门和南京等城市。这说明,楼市要靠政府出手的,不过是那些泡沫化重、有着多年“鬼城”称号的城市。“鬼城”的布局,目前还只是点状分布,而非线性布局,更不要说形成趋势了。
楼市现状,是系统性因素所致。前些年高速发展的经济,是楼市繁荣的主要动力;财税体制的央地博弈不平衡,也是激活土地财政的前提要素;金融机构热衷、实体经济迅速入市、公众投资等全民性的逐利冲动,则使楼市更加喧嚣……经济繁荣刺激了楼市发展,楼市也推升了经济发展,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促进。评价中国楼市,应辩证客观审视,而非偏颇激进,将之简单视为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
从发展就是硬道理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央有意识地对中国经济在政策面进行结构调整。前些年多轮次的楼市调控,就是缓释点刹有序调整的尝试。现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市场配置更是政策面主流。表现在经济增长层面,就是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在结构调整上,就是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表现在宏观政策面,就是消化既往积累矛盾,用市场配置缓释。
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被新政绩考核给阻滞了,银行滥放信贷的欲望给金融改革羁束了,部分地产商资金链断也是政策与金融双向改革传导所致。因而,中国楼市,除了卖地无节制的“鬼城”和好大喜功的“摊大饼”城市出现泡沫性风险外,其他城市的楼市生态,是改革调整下的“常态”演进。
房地产大佬任志强强调,“支撑房地产发展基本要素并未根本改变”。其论据有四:一是中国经济仍将保持7%至8%的较高增长;二是城镇化率仍处于高增长期;三是人口结构中家庭分裂加速,适龄结婚的人口高峰仍在持续;四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家庭消费中吃的比重下降,住的比重上升并加速。
此为醒世名言。笔者再赋以四个生活常识来验证中国楼市拐点的不靠谱:首先是刚需族购房的需求仍旺,无奈信贷无门;其次是国人有追求新房追逐舒适心理,改善住房是一代代的通识;其三是“二孩”时代来临,人口政策红利催生楼市需求;其四是现代化趋势下的房价也不可能降低到舆论场所述的心理预期低价……期望拐点快来再购房,怕是要望眼欲穿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杭州房价不会重蹈温州覆辙
杭州房价下跌趋势明显,风险上升,但杭州房价不会重蹈温州覆辙。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数据,4月共有8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其中有4个在浙江省,杭州降幅最大,下降0.7%,金华下降0.4%,宁波下降0.2%,温州下降0.1%。
笔者更看重二手房数据,因其反映了同一品质商业住宅的楼盘在不同时间段的市场准确估价。5月1日,克而瑞信息集团、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发布2014年4月“中住288指数”,其中的二手房指数为1100.9点,较上月上升12.0点,环比上涨1.10%,涨幅较上月缩小0.05个百分点,同比上涨9.15%。二手房价格60指数环比数据延续了近一年来的上涨走势,只是涨幅有所收窄,说明房价、供需处于胶着阶段。从去年11月开始,杭州二手房价格指数分别为1039.2、1057.8、1072.3、1088.1、1107.3、1116.3,环比分别上升18.6%、14.5%、15.8%、19.2%、9%,到4月二手房价格增速突然下行到1位数,此前均大幅上升,4月份是个转折点。
杭州是浙江省会,是浙江省内当之无愧的核心城市,加上人文荟萃,浙江先富起来的一族乐意定居于西子湖畔。省内非杭州籍富豪驱赶杭州本市居民远离西湖沿线的现象,与温州无法吸纳本省移民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就此而言,杭州的房价反映的是浙江富裕人群的资金配置状况,比只能吸纳本地人口的小城市,风险要小得多。
但杭州的人口增速已经过了洪峰期,增速有所放缓。
2000年,杭州常住人口为687.87万人,到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10年共增加182.17万人达到870.04万人,共增长26.48%。另据《2013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13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88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相比以往每年常住人口18.2万的上升,有大幅下降。考虑到2001年杭州市所属余杭、萧山两县并为杭州市的两个区,增加了杭州市区人口,但对杭州市全境人口没有影响。上述人口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杭州全境的人口增长状况。
不仅人口增长过了洪峰期,居民的收入存款也过了增速的最高峰。2013年末,杭州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6408.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2%。据抽样调查,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41842元,剔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1元,增长10.1%,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4%,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800元,比上年增长0.7%。此前的2012年末,杭州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6089.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我们来看浙江依靠外向型制造业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2003年年末,杭州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58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城镇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30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而到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476.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8%。收入与储蓄大幅增长,房价也就水涨船高。
杭州房价反映了杭州经济、人口、储蓄与消费的增长趋势。从长周期来看,两者是吻合的,而现在,制造业转型艰难与实际融资成本上升,都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逆转。但无论如何,作为省会城市,资源聚集的杭州房价是浙江省内最坚硬的冰块,不那么容易融化。但相比国内其他大城市,由于地方财政对土地依赖度较高、制造业转型较为困难、此前房价过高等因素,作为典型的转型城市,杭州的房价将大幅动荡。
近日,有消息称,从5月22日开始,如果杭州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将无法实现网签。杭州与其以隐性的方式动用粗糙的市场手段救市,还不如直接放松限购、加强监管,以市场手段与明确的监管,给杭州房地产市场一个清晰的未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