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微刺激”的强度正进一步加大。国务院昨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不但提到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还指出“定向降准”的范围也要增加。降准受益对象由“三农”扩展到“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除了“微刺激”政策减缓市场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外,证监会放缓IPO发审节奏、实施“预期管理”也意在护航低迷的A股。
国务院: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
会议提出,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通过加大呆账核销力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改进宏观审慎管理等,盘活贷款存量。
分析认为,此前针对“三农”的“定向降准”大约能释放1000亿元的流动性,对整体经济影响仍偏小,落脚点仍是调结构。此番“定向降准”规模、力度双双扩大,在进一步调整结构的同时,对于缓解市场整体流动性紧张,应有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提出要“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这表明“再贷款”这一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将不仅仅局限于棚户区改造。近期备受决策层关注的“小微企业”也将受益于这一政策。再贷款的主要形式为信用贷款,不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特定的抵押品。机构表示,央行实施再贷款的主要目的,一是引导信贷流向,定点支持意愿领域;二是投放基础货币,发挥流动性供给功能。从国务院此次的表态来看,未来再贷款的支持力度将会向小微企业倾斜,这也符合4月以来国家通过“微刺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贯思路。
IPO发审节奏:每周一次 每次两家
IPO发审节奏正悄悄放缓。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昨日表示,今年,主板(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分别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大致安排2家企业。
截止5月29日,证监会首发正式受理企业666家,其中预披露426家,426家包括已过会企业42家,终止审核8家,剩余240家企业尚未预披露,这240家企业包括中止审核企业42家,这些企业如果在6月底之前未完成预披露将被终止审查。今后,新受理企业一经受理需预披露。7月1日开始,受理待审企业和预披露企业的数字将会一致。
张晓军称,为了加强社会监督,预披露时间提前,按照规则,招股说明书披露之后,就不能随意更改,证监会在审核过程中,若发现公开信息自相矛盾,都将中止审核,并且在12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的相关申请。同时,按照现行规定,发审会之前还需进行初审会等若干环节,所以预披露企业不会马上上发审会。
《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主板、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分别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大致安排2家企业,这样的发审节奏明显低于以往。高峰时期,发审会每周召开两次,每次会议安排3家企业;一般来讲,发审会每次召开都会安排3家企业上会。一家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告诉记者,证监会把IPO发审节奏放缓,体现了强烈的维护市场意愿,也明显缓解了市场供给压力。
“预期管理”护航A股
为了稳定日渐孱弱的A股,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尝试“预期管理”。5月19日,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要做好当前新股发行工作,稳定市场预期,从6月至年底,计划5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5月3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主板、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分别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大致安排2家企业。
资深市场人士表示,100家发行计划、每次发审会上会2家的出台,体现了管理层对民意的尊重,这本身也是对市场的尊重。面对今年1月份新股密集发行留下的阴影,面对市场对IPO预披露密集发布的担心,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管理层能够放缓新股发行节奏。如今证监会对IPO进行“预期管理”,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也是考虑了市场承受能力的一种选择。在沪指徘徊在2000点附近之际,证监会此举意在稳定投资者信心。
在证监会的悉心护航之下,A股红5月平稳收官,为端午节铺上暖意的色调。那么6月大盘将如何演绎?多位资深市场人士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政策明显偏暖,特别是前期一系列的“微刺激”政策的效果开始体现,4月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如PMI等明显超预期转暖,大幅度减缓了市场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情绪。在资金面方面,央行控制好市场流动性,使得今年6月份将不会出现去年6月份那种钱荒行情,为股市进一步企稳反弹给予资金面的强力支持,A股有继续上涨的动力。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编辑: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