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栗子“幻象” 《花非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毛栗子“幻象” 《花非花》

加入日期:2014-5-24 6:23:55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毛栗子,星星画会的代表画家之一。

  许多新认识毛栗子的人,以为他和其他一些当代艺术家一样,只有抽象表现类的作品。然而行内人或老藏家都知道,毛栗子几乎是同时代画家中写实功底最深厚的。

  有一次,他的作品《徘徊》展出。画面中有个烟头还燃着火。有观众误以为是真的烟头在燃烧,试图把它从画面上拿下来。这张画展出几天后,那烟头就开始变黑了,后来展览上就挂出来一个纸条,“请勿触摸”。

  最近,他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作《花非花》的作品。

  画面中,像花又不是花,扩散的油彩、浓淡相遮的层叠和中国式的水墨和留白,勾勒出花的意境。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毛栗子画的,是花,还是梦呢?是生命的起源,还是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由小人书走向“照相写实主义”

  毛栗子小时候没受过什么正规训练,最早是画小人书,画素描、速写。文革时期,在毛栗子接触到油画、前苏联的风景画之后,着迷不已,从此爱上画风景。

  上山下乡时,毛栗子先是去了内蒙古,后又到了陕西,时空的腾挪转移,青春的残酷岁月,并没有挡不住他画画的热情。返城的风潮来时,毛栗子因为风景画得很好,成了空政文工团的一员,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工作。

  1979年,中国社会面临大转折。在绘画美术上,风气也一扫沉闷,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著名的星星画展在这一年召开,毛栗子有三幅作品参加了展出。

  第一幅画了一个“文革”中留下的一个墙面,上面有文革标语,还有一句小孩写的骂人的话,取名叫《十年动乱》;第二幅是一个水平地,上面有丢弃的烟头、脚印,叫《徘徊》;第三张是一道剥落的宫墙,墙缝中长出一棵小草,名为《新生》。毛栗子将这三幅作品总体命名为《七六年三部曲》,算是自己对那个历史特殊年代的总结。

  毛栗子没料到的是,这三幅画在展出后立刻引起社会关注。

  虽然当时十年浩劫已经结束,但那时候画的基本还是老式的革命献身主义作品,或者领袖肖像、前苏联风景画。而毛栗子的作品别具一格。无论是斑驳的宫墙,还是地下的烟头,包括其以假乱真的程度,给观众造成了很大的视觉冲击。

  因写实走进市场 因市场走向海外

  1980年,毛栗子卖了第一张油画,算是那个时代较早把画卖出去的油画家。一名外国记者成了毛栗子的第一位客户。

  毛栗子的卖画生意一度十分兴隆。那时候是订画,常常他还没画,就被订走了。刚开始他挺高兴,觉得这是大家对自己的认可;但后来就烦了,觉得就是不停地重复自己。后来,即便有人把大把的钞票放在他的面前,毛栗子还是决定不再画那样的作品了。

  1990年,他赴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做客座教授。

  在海外,毛栗子最初创作了《地洞》,用非常写实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井盖,画面中还有一个涂鸦形式的女人体,很多法国人看到这个画面会心一笑,因为地洞的法语也代表女性私密处的意思。这幅作品荣获巴黎国际美术展第一名。

  毛栗子在国外呆得久了,逐渐觉得写实显得太过于直观,于是他又结合国画中的泼墨技法,进行抽象作品的创作。经过数年的探求和磨炼,他所有在新美学体系下的成果都绽放于《花非花》系列中。《花非花》为宋词的词牌,后经白居易谱曲后成为曲牌名。古往今来,以《花非花》为曲牌的唱调多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毛栗子的《花非花》与古代词曲相得益彰。

  粗看毛栗子的《花非花》,群青、亮橙、熟褐等油画色彩中常用的重色均沿着落笔重心向外层渗透,看《花非花》有时候会有种错觉,感觉这些颜色还会继续向四周扩散。毛栗子在国外曾经研究过建筑材料,他将建筑材料中常用的油漆调和剂与画布中采用的滑石粉等制剂巧妙结合,创新性的使西方绘画材料在一系列技法和导演中,呈现出中国水墨的效果。不仅如此,在看似抽象无规律的图形选择上,毛栗子也选择了如蝴蝶、似蝉翼、类荷叶的形状,在画面整体中大片留白,让人的思绪获得舒展,而于其中恣意游走。西方人喜欢他画中呈现的东方韵味,东方人则叹服他使用西画材料表现的技巧。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