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北大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结合自己主政外管局推动“五大转变”,阐述了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实现金融监管当局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上破题,使金融监管机构在跟得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形势的同时,守得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我的结论就是虽然难,这个事是可做的,中国是有希望的。”易纲称。
“我理解外管局在之前就是为外汇出入境设置关卡的机构,但现在这种关卡的确减少了。”一家总部在香港的深圳合资银行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五个转变”推行艰难但有实效
2009年7月,易纲就任外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在当年8月份的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上,易纲提出了“五个转变”: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逐步从较为依赖审批和核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重点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逐步从事前逐笔审核转为事后核查和重点查处;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逐步从按交易行为和业务性质监管转为以经济主体为单位进行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逐步从事前排查经济主体外汇收支的真实性转为事后举证查处违法违规经济主体;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逐步从“法无明文授权不可为”转为“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在上述论坛上,易纲表示,这“五个转变”5年来推行起来非常的艰难,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实质性的进展。比如,大幅度地取消了行政审批,现在的行政审批大约减少了四分之三;法律法规太复杂,原来800件法律法规,现在已经清理掉500件,“300件也太多,但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外汇分局方面,法律法规从20000件清理到现在不到200件。
易纲称,法律法规一定要让它透明,一定要让社会公众知晓,一些专家学者能够监督,能够计算出数字,这样我们就会处于“权力的笼子里”,否则专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政策是透明的,公众就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我们现在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要大幅度地提高外汇管理的透明度。”
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效果相当好
在“五个转变”理念的指引下,有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易纲称,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制,赋予市场主体外汇自主权。2011年,取消出口收入强制调回境内的要求,允许出口企业外汇收入存放境外。2010年,进口核销改革试点,2011年进出口核销改革试点,2013年,便利化政策扩展到海关特殊监管区。“我们进行总量的核查、分类管理,遵纪守法的企业应该得到最便利的服务,应该感觉不到监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减少了它们跑外汇局、银行的次数,缩短了它们办理业务的时间。”
同时,外管局也在推动服务贸易的改革,现在实行5万美元以下的服务贸易可兑换,对于5万美元以上的也大大减少了审批的程序进行便利化。
在上述论坛上,易纲还特别提到了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他表示,要使跨国公司的资金可以集中起来管理,分公司之间的收付汇可以在公司内部做,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它的成本,大大减少在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次数。“这个试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有一些跨国公司开始把财务中心、地区总部搬到中国竞争力比较强的城市来做业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易纲说。
针对有人担心外汇管理能不能监测得当、会不会失控,易纲说:“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管得住的,我们大大加强了信息的管理。”他举例称,比如说有50多万家进出口企业,为抓大放小,做好信息管理,把企业进行分类管理,99%以上都是守法的企业,叫做A类企业,B类和C类企业只占很小的部分,“有了这么一个分类确实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