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悦 北京报道
九鼎向右,禹勃向左。
刚过去的四月,北京同创九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鼎”)宣布挂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成为国内首家挂牌上市的PE机构。同创九鼎《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在PE子公司—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医药基金负责人禹勃仍持有1.93%的股份。
当九鼎跨向泛资管的蓝图,禹勃带着他离职后创办的中融康健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融康健”)低调复出,借路爱尔眼科和武汉健民两家上市公司,在纵深市场上发起并购基金,重拾九鼎任内未竟的医疗医药整合事业。
离职风波十个月后,在北京北五环某家酒店的同一处坐席,禹勃再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相比上次见面,他看起来轻松了不少;对九鼎的新三板挂牌,仅以“羡慕不嫉妒”五个字平淡带过,而后转向讨论中融康健和其所处的巨大又冒险的医疗投资场。
联袂金融平台
早在2012年,禹勃向九鼎提出,成立一只“医药并购基金”,其理由是,“医药行业是宏观层面利好,微观层面利空。在这个模型下,形成了做并购基金的好时期”。
禹勃看到,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鼓励企业做大规模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国内医药行业整体仍呈现多、小、散、乱的现状,新版GMP、GSP及药品招标政策又在不断加大药企成本,挤压其利润空间。他判断,在五千家药企萎缩到一千家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万亿的交易机会。
但九鼎内部对此存在不同意见。九鼎投资董事长吴刚曾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九鼎本来的基金有一定额度做并购,加上医药基金当时尚未投完,因此否决了禹勃的议案。
“创业是按捺不住的魔鬼”,欲在医药医疗专业领域有一番建树的禹勃最终自立门户。但选择资金合作方对象时,他并未直接“牵手”熟悉的产业资本,而是把目光锁定在金融平台。他曾表示,若要做行业的整合者,比拼的是谁能拥有更好的金融手段和平台。“向货币发行方和自携资产方靠拢,而不向产业资本靠拢,因为产业资本是血淋淋的血汗钱,这是不一样的”。
而一些庞大的金融资本集团也在摸索业务的转型方向,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资产规模已逾4800亿元的中融信托,在2013年将医药医疗圈定为一项核心的创新业务板块。
站在禹勃的立场上,他看好中融民营企业的市场化基因,运作机制较为灵活,见长于结构化证券产品等金融创新服务。更重要的是,中融通过股权分配等方式,对禹勃团队承诺了充分自主的投资抉择权。
“中融信托非常大度地支持了我们团队控股”,禹勃告诉记者,自有团队与中融信托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份。在融资方面,中融充当核心LP,并在融资渠道上给予了禹勃便利和支持。
在中融康健的项目库中,有近400家可并购的优质医药医疗后备企业;上百个药品及器械品种被系统跟踪。在并购动作开展之前,禹勃首先从中筛选出数个价值投资标的,进行股权投资。
2013年年底,中融康健首期4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募集完毕,本月底将全部投出。“对每笔钱负责,不走量”,禹勃表示,基金投向仅涉及五个项目,包括老牌药企哈尔滨三联药业、拥有多病种产品群的江苏晨牌药业集团以及从事诊断试剂及耗材研发、提供临床基因检测技术服务的北京嘉宝仁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禹勃认为,哈三联一类的公司并不缺乏资金,接纳中融康健的投资主要出于对战略资源的需求。“在企业界认可的基础上,以资源换取投资机会”,他表示,相对2009年前后以未来利润计算的PE值,现有医药企业的投资价格“尚属公允”。
并购基金:牵手产业公司
医疗健康领域,上市公司与PE基金的合作轮番上演。京新药业+硅谷天堂、博雅生物+高特佳、天力士集团+华金国际医疗医药基金等组合,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背靠着金融平台的禹勃,亦在从多年积累的产业公司资源中,寻找一批可供合作并购基金的对象。
4月15日,禹勃在长沙与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签下共同投资成立中融爱尔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协议,关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和公立医疗资产改制方向。后者为湖南爱尔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不懂眼科技术的外行人”,一手缔造了创业板首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
这只以公司制法人为投资主体、总规模10亿元的并购基金中,爱尔眼科和中融康健共同出任GP,各负责2.5亿元的出资份额,其余5亿元优先级LP配套资金通过市场募集。
中融爱尔的背后,是爱尔眼科扩张思路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母公司担当现有医院功能和设施的完善与扩大,外延式的扩张则交给并购基金来实施。野心勃勃的陈邦,一手计划在未来三五年内,把爱尔眼科的连锁门店铺陈到200家,另一手则欲“再造一个爱尔眼科”。
“在眼科之外的领域内,做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禹勃对陈邦的设想如是概括。这一界定最大的两项考量因素,在于医疗成本的控制和医疗纠纷的规避。
“病种清晰,诊断结果刚性,意味着治疗解决方案的标准化,也意味着医生的可复制可培养可训练,这样就规避了对医生本人技能的过分依赖,也使得治疗结果更加刚性,因此能极大限度地避免医疗风险和纠纷”,禹勃进一步解释。据他介绍,已有十个符合要求的病种被列入了候选名单。
紧随爱尔眼科,4月18日,武汉健民公告披露,武汉健民集团投资152万元设立建民资本,公司部分高管合资设立开泰资本。中融康健与这三家主体合资设立出资总额为4亿元的并购基金。与中融爱尔类似,武汉健民与中融康健担任双GP,前者出资9348万元,后者负责募集9760万元,余下的2亿元优先级LP配套资金由中融康健负责募集。
这只并购基金将投向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药以及新剂型药等领域。其中,拥有独家医药品种的儿科与妇科药企是并购的重要标的。禹勃表示,这只并购基金主要为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而设置,核心退出渠道即是武汉健民,尽可能选择能取得控股权的投资项目,其次再考虑市场化的退出。
禹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上述两只并购基金前,中融康健还与某血液制品与疫苗领域的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了第一只并购基金,资金规模高达30亿元。禹勃指出,县乡镇一级的血浆站生存困难,已经走到被整合的关键时期;疫苗更是生物医药领域最适合并购的领域。
据悉,该基金沿用了专业投资、规避系统风险的稳健策略,当前只锁定了四个并购标的进行洽谈,但未到公布的时机。而从资本来源上看,30亿元被分作5:5:20,双GP承担1/3的募资份额,2/3交由市场优先募集,中融爱尔与武汉健民基金均沿用了这一模式。
“边干边等”:抢滩医疗投资
“医疗刚刚开始市场化爬坡,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医疗行业将快速释放十万亿的市场,像过去十年的房地产那样,快速吸纳大量的民营资本”,禹勃认为,医院产权改革、医生多点执业、医保支付改革和医疗商业保险四个领域的政策会逐步清晰;然而,当下的不甚明朗,让他只能采取“边干边等”的方式,在这个想象空间巨大的行当里,审慎地选择微观投资的机会。
在他看来,未来医疗市场将向纵横两个方向释放,纵轴为“完全社会资本参与的差异化医疗服务”,包括中融爱尔并购基金涉足的高端医疗和病症清晰的专科连锁;横轴为国家资本主导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民营资本在地州镇一级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在医疗服务、技能最差的部分,民营资本极有可能以市场化的手段打败公共医疗”。
显然,从可行性和市场激活能力上看,民营资本在纵轴上的优势远超横轴,但对禹勃来说,后者显然更具吸引力。“大资本就该去做水平面”,这是创业的长远志向所在。
横轴应该如何来做?相比医药行业清晰的把控标准,医疗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此,禹勃首先确定了中融康健“坚决不碰”的两个领域:新建医院与合作医院。前者投资周期长,影响因子太多;与主流医院合作分院,一方面产权关系复杂,退出路径受阻,另一方面,与合作医院的竞争关系难以避免,“老医院占30%的股权,输出医生、品牌和管理,但病人资源到底如何分配?”
短期内,禹勃打算借鉴凤凰医疗集团的托管模式。在“核心医院+托管医院”的模型下,医院原有的权属关系不会被改变,着力点在于增量部分,医院管理集团做品牌和管理输出,通过优化产业链、构建重点科室、提升服务能力来产生收益。他预测,接下来的三五年中,国内将诞生上百个类似凤凰医疗的医疗管理集团。
如上所述,禹勃首选的投资对象来自医疗服务最薄弱的地州镇一级,以“先托管再投资”的步骤,整合在当地排名二、三位的“政府包袱医院”,对抗本地龙头。
此外,中融康健计划并购厂矿医院。收购此类医院属于企业行为,交易过程相对轻松。而医学院系统医院被禹勃看作民营资本切入医疗的核心资源。他认为,医学院系统医院的交易过程比较简单;并且,选择与医学院体系合作,相当于获得了医疗人才的培养基地,对于形成医疗管理集团,做连锁经营和品牌管理输出有极好的价值。
但托管模式只是一个“过渡段”,在禹勃的设想中,爱尔眼科的专科连锁模式和美国HCA医疗集团的“综合医疗-专科-社区”模式是为可期的节点。(编辑 段晓燕 林坤)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