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鹭燕药业对其IPO招股书进行了预披露。招股书显示,鹭燕药业将发行不超过3205万股,募资约6.36亿元。
从数据上看,2012年至2013年鹭燕药业就像一辆驶上了下坡路的列车,而车厢里满载的“存货”无疑加剧了它行驶的难度。两年期间,鹭燕药业营收增速从58.94%下滑到17.76%;其利润增速也从43.10%跌至19.57%。雪上加霜的是,鹭燕药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净额都居高不下,去年存货净额高达4.70亿元,占总资产的16.65%。
咨询机构北京首证认为,鹭燕药业存在发展战略空间有限;对行业竞争风险的披露尚不充分;近年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偿债风险偏高等问题。成长潜力有限,对于偏好成长型企业的投资者而言,鹭燕药业很难得到青睐。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鹭燕药业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业内有表达观点的自由,至于观点正确与否则不予置评:“一切都写在招股书里了”。
增速下滑驶入慢车道
从鹭燕药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这是一家从快车道迅速走向慢车道的公司。
鹭燕药业的招股书显示,2012年至2013年营业收入为46.9亿元、55.2亿元,增速分别为58.94%、17.76%。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141.03万元和1.09亿元,增速分别为43.10%、19.57%。显然,公司的业绩已经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
伴随着业绩放缓的同时是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招股书显示,2012
年末、201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2.2亿元和15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6%、27.17%; 2011 年末、2012 年末和 2013
年末,公司存货净额规模较大,分别为 2.22亿元、4.26 亿元和 4.70亿元,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 16.74%、19.15%和16.65%。
应收账款与存货量的高居不下让鹭燕药业的现金流处于绷紧状态。招股书显示,2011 年、2012年和2013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800.62 万元、-3303.89万元和-7688.63 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借债便成为当务之急。数据显示,2011 年末、2012 年末和 2013
年末,公司母公司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37%、62.97%和
63.91%。另外,本次鹭燕药业拟募集资金6.37亿元,其中,2.08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鹭燕药业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销售规模的迅速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公司通过银行借款和吸收投资的方式进行融资以满足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鹭燕药业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已经步入了慢车道,依赖借债扩张并非长策,如何消化存货才更重要”。
令人不解的是,虽然现金流捉襟见肘,但鹭燕药业却慷慨分红。2014 年3 月28 日召开的公司2013 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13
年度公司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拟以总股本9612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 元(含税)。
有观点称,“在公司经营向好、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公司向股东进行分红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面临现金流紧张,以及高额的银行借款的情况下还不断从公司抽血,未来若能侥幸上市中小股民的权益或难保障”。
鹭燕药业投资价值有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鹭燕药业仍然很陌生。这是一家福建企业,游刃于福建医药流通领域,开展医药分销和零售连锁业务,其最主要经营模式为将药品直接配送至医院的纯销模式,目前建立了覆盖福建省各地市的医药分销网络。但无论如何,与跨区域性大药企相比,鹭燕药业仅仅是一家区域性的药企。
近日,北京首证的一纸分析更是将兴冲冲IPO的鹭燕药业打入冷宫。北京首证认为,鹭燕药业存在发展战略空间有限;对行业竞争风险的披露尚不充分;近年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偿债风险偏高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决定它的投资价值并不高。
根据招股书,鹭燕药业本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物流中心、零售连锁门店的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预计项目完成后能够大幅提升公司的配送能力,提高公司在福建省医药分销市场的份额以及厦门地区零售终端网络的广度及深度。
对此,北京首证表示,“鹭燕药业本次IPO的意图明显是巩固自己在福建的基本盘,主要是施行自保战略,开拓意味索然”。
不可否认的是,鹭燕药业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了跨区域经营和跨行业经营。“鹭燕药业虽然在跨区域经营方面有所进展,但是在目前核心区域业务尚有待稳固的情况下跨区域经营当然还不能构成公司发展战略的重心。另外,公司下大气力构建的跨行业的疫苗业务的不稳定性十分明显,这在招股书中有明确的论述,所以,目前疫苗业务还很难在公司长期估值中占据重要地位”,北京首证称。
对于竞争激烈的医药流通领域,北京首证认为鹭燕药业对行业竞争风险的披露仍不够充分。从招股书来看,鹭燕药业只提及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明确提及医药生产企业对医药流通市场的冲击。诚如招股书所言,目前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呈现整体分散、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但还有一个趋势不容忽视,那就是在压缩医药流通环节的医改指导思想下,医药生产企业通过药品直供、药房托管等措施对医药流通市场产生新的根本性冲击,在这股潮流中,必然分流单纯的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另外,在网购物流配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纯粹物流企业也必然对专营医药物流企业的零售业务形成冲击之势。
“鹭燕药业的成长潜力有限,这种格局中期内很难改变,对于偏好成长型企业的投资者而言,鹭燕药业很难得到青睐” 北京首证分析称。
那么,鹭燕药业IPO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难获投资者青睐,还是真的正当其时、物有所值呢,中国经济网记者会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