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红包习俗进入互联网“微时代”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传统红包习俗进入互联网“微时代”

加入日期:2014-5-17 19:36:02

  新华网济南5月17日电(记者娄辰、雷欣成、高洁)在北京工作的徐蕊婷最近收到一封结婚请柬,但这封请柬没有红纸烫金,甚至连纸都没有,而是一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电子请柬”。请柬里除了婚礼的信息,还有新人婚纱照的Flash动画,并配有温馨的音乐。

  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办法亲自前往异地祝福朋友婚礼的徐蕊婷动动手指,通过网络将婚礼礼金发送到朋友的支付宝上,同时在微信中祝福朋友“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在中国流传千百年的“红包”习俗,也在互联网大潮中悄然改变。越来越忙的现代都市人,显然可以接受“网络随礼”这种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方式。

  “用支付宝给朋友红包更方便,因为大家都习惯在网上买东西。我不觉得违背什么传统习俗。”徐蕊婷说。

  徐蕊婷的观点受到不少年轻群体认可。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艾瑞调研发现今年有64.3%的用户有意愿网上购买年货,网购凭借其方便快捷、产品丰富、价格优惠的优势席卷整个市场。

  从2013年11月11日零时开始的购物狂欢,淘宝支付宝成交额达到350.19亿元,比上一年度的191亿元增长83%。

  现代人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礼尚往来”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于用网络解决“不能到达”的“人情世故”。

  其实早在马年春节,微信刮起的“红包”在各大朋友圈里漫天飞舞。平时,人们对于掉在地上的一块钱硬币或许都懒得弯腰捡,可如今为抢到几毛钱的微信“红包”,忙得不亦乐乎。

  田小宇告诉记者:“春节基本在家玩电脑,就连走亲戚时,也是用手机微信一边拜年一边抢红包。”

  不少网民表示,无论是收红包还是发红包,其实相对于现代人的总收入而言,并不算什么,但是它的游戏性、互动性、未知性,却一下子拉近了与小伙伴们之间的距离。

  习惯于当面送上祝福的一些人,却依然不能接受。在深圳工作的王红告诉记者,有个朋友因为不能参加自己婚礼,直接将礼钱作为手机话费,充值到自己手机上了,她并不喜欢朋友这样做。

  “因为关系比较熟,所以才能接受网络送礼的方式,如果不太熟,我是不会接受的。”王红说,网络化的人情往来,虽然方便省事了不少,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只会让大家越来越疏离。

  “这种方式需谨慎使用。若是亲朋好友办喜事,我一定要亲自跑一趟,将红包送到别人手上,见证这场不可多得的神圣仪式。”出生于1965年的王志鹏说。

  “中国人注重人情往来,红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民俗也应与时俱进。”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人们应接受网络时代新变化,创造条件适应传统民俗与网络时代相结合,延续传统民俗文化的重任。

  “公共假期能够让平时忙碌的亲朋好友相聚,即便网络红包如此便利,但是我相信更多的人盼的不是数额较高的礼金,而是人到礼到的那种诚意和陪伴。”王忠武说。

  作者:娄辰 雷欣成 高洁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