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5月11日电(记者张文静)“给我一份支持,还你一份惊喜。”今年28岁的博士生小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临近毕业,他着急的并非立即就业,而是希望借助多方力量让他的发明顺利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发挥它的价值。
小孙是兰州市一所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从2010年攻读博士至今,他将精力放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将更多目光投向发明创造。
小孙每年有很多机会赴沙漠出差和学习。2010年出差途中,他发现在沙漠聚集了很多光伏电站,但这些地区沙尘暴频发导致降尘严重,降落到电站组件表面的灰尘减少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尤其在降水量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月平均损失约7%。
“及时清洗电池板能有效改观这一现状。”小孙说,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清洗方式是人工用喷枪喷水清洗,效率低而且费水,“于是我就考虑设计一种节水高效,易操作且价格较低的清洗仪器。”
“心动”不如“行动”。小孙开始详细调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不是学机械的,因此要付出很多。”小孙告诉记者,作为学生,他实验期间遇到的难题是资金不足。单位给了一些资金支持,但机械产品设计需要定做,成本高。“有时实验过程中还要不断改进产品功能,很快就花光了申请的钱。不想半途而废,我就借钱实验。”
对于数不清的实验次数,小孙用一句“实验虐我千百次,我待实验如初恋”调侃而过。历时四年,小孙2014年成功做出原理机,并在甘肃武威市野外光伏站实地实验。“效果很好。原理机用水量仅是人工清洗用水量的一半。价格比国内外同类产品要低,但清洗的速度更快。”
2013年5月,小孙将发明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已通过初审,顺利的话,2014年年底能拿到批复。”
武威一家光伏发电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从设计理念来说,小孙的发明先进,原理机实验效果很好,“但我们经费也有限,只能提供实验场地等帮助,还是希望他能将原理机转化为实物。”这名技术人员坦言,如果小孙能成功转化实物,他们公司愿意成为第一家使用者。
小孙打算在博士毕业前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他不断联系相关企业推广作品,但屡遭拒绝。“学生人脉资源有限,能联系上中小企业都算不错了,但这些企业无一例外要我做出一个完整的样机,检查实际效果。甚至有企业一心想等着专利出来后花钱购买专利,而不是谈合作。”小孙说,但一个完整的样机需要几十万元,这对于他来说是天文数字。
眼下,小孙正绞尽脑汁为自己的发明寻找出路,“如果没有企业投资,我也不想等着靠着,想方设法要创业。”
作者:张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