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下跌,并且破位2000点之后,大盘终于出现了反弹,沪市上涨0.84%,深市上涨1.37%,创业板上涨0.74%。两市合计的成交金额是1234.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2.27%。虽然在周二2000点失而复得,但成交明显不足,显示弱市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盘还将继续调整。
对股指跌破2000点后所出现的反弹,投资者普遍是有所预期的。沪市自4月11日以来的累计最大幅度达到了6.94%,并且技术指标超卖也比较严重,因此在这里展开反弹也是顺理成章的。另外今年以来,沪市曾经分别在1月上旬和3月上旬两次跌破2000点,但随后都迅速被拉起,股指在2000点以下停留的时间较为短暂,这也就使得部分资金愿意在这个位置上抢反弹,所以2000点一破位就引发了买盘入场,行情走势因此而改变。但问题是,此轮股市的下跌,是否到此就终结了呢?
4月中旬以来,股市之所以出现比较大的下跌,主要因素有三:其一是实体经济不佳。投资者期待各种刺激政策的出台,现在尽管也公布了一些“微刺激”的措施,但与投资者原来的想象存在距离,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投资者对后市普遍较为谨慎,这不仅抑制了蓝筹股的行情,也对成长型品种构成了打压;其次,近期出台和正在研究的诸多市场建设方面的措施,譬如优先股、沪港通、T+0、个股与指数期权和战略新兴创业板等,无疑对市场长期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过于功利地将其解读为救市之举,试图以此来推动大盘上涨,那么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本质上,任何一种市场建设,其本身都不具有引导股市上涨或者下跌的作用,它们是中性的。非要把中性事件视为利好,即便在短期内刺激了股市的上涨,但用不了多少时间,大盘还是会跌下来;第三,近期大量拟上市公司在进行预披露,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大盘极度疲弱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解读为是扩容将快节奏进行,因此对投资者的信心打击相当大。股市供求失衡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虽然有关方面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但效果尚未真正体现。此时大量准新股的登场,实际上也提示出供求矛盾还将进一步尖锐,这也就成为大盘“跌跌不休”的一大原因。
很明显,以上所提到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现在股市跌到了2000点就得到了解决。进入5月份以后,第二轮新股发行将实质性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大盘虽然出现了反弹,但无论是底气还是后劲都是不充分的,这清楚地反映在股市下跌有量而上涨无量上。所以,接下去大盘恐怕很难持续而凌厉地上涨,届时股指很可能会掉头再度考验2000点。一旦在短期内2000点又一次破位,后市跌幅可能会加大,行情很可能会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甚至打破1950点。
一段时间来,2000点几次承压,又都有惊无险,这也使得一些人产生2000点以下是安全区的认知。从长线来说,这的确没有什么错,但就短期而言,这次股市是否能够有效守住2000点就不好说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宁可把问题想得严重些,把应对调整的准备做得充分些,而不应该存有侥幸心理。今年1月份股市到了首轮新股发行的后期才止跌,这次能否在新股正式发行时止跌呢?假设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至少现在大盘还没有调整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