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李克强: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李克强重庆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
李克强提黄金水道战略 谋长江经济带促全局发展
李克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李克强:11省市破壁垒建长江经济带惠及6亿人
长江经济带如何建设各省意见不统一 个别还不接受
谋划新棋局打造新引擎--解读长江经济带建设
用长江经济带盘活区域战略大棋 专家建议加快建设沿江高速和沿江铁路
李克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投资机会分析(附股)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中新社发刘震摄
李克强: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列入施政规划。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与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主要负责人讨论长江经济带建设。李克强指出,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0多年前,改革开放让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带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谈到长江经济带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李克强在28号的座谈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是因为我们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而余地就在中西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作为我国唯一一个由东向西贯穿的水路大通道,如果长江经济带像珍珠链一样穿起来,不仅可以让中西部潜力发挥出来,也使东部发展有更广阔的支撑。长江经济带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沿江11个省市的长江经济带人口近6亿,面积为国土面积的近五分之一,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巨大辐射作用可想而知。李克强提出,发展长江经济带要率先建立依托黄金水道的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并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广阔腹地发展。
李克强表示,“长江经济带有一个黄金水道,黄金水道就要产‘黄金’啊。水运确实是最便宜的,成本低。现在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提升成本深竞争力要靠降低能耗和运输成本。”
当天的座谈会上,李克强特别谈及深化改革开放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敢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激发市场活力。
李克强指出,“沿江各省要有这样的勇气,不能搞行政壁垒啊!如果整个长江经济带在产品、服务等方面联接起来的话,竞争力很强。虽然刚开始可能会有压力,但没有竞争压力怎么发展?我们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来发展长江经济带。”
与此同时,李克强也特别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国.际.在.线.时.冉.)
李克强重庆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
李克强指出,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李克强说,要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李克强同时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
事实上,长江经济带已经筹划很久。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向记者表示,早在2013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就在北京启动了《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下称长江经济带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10月以来,由国家发改委分管交通运输的副主任徐宪平领衔,10多个部委参加的联合调研组,马不停蹄地在长江沿线9省2市调研,听取意见。
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过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相关重要会议,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提到长江经济带。
上述发改委研究员表示,目前区域经济有两大热点,一是京津冀一体化,一个就是长江经济带。从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今年两会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同表述中,可以看出微妙的区别: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概念被淡化了,振兴东北和开发西部被重新提起,而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则成为两个炙手可热的概念。
那么,长江经济带进展如何呢?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传清向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意见很有可能在年内出台,“总理已经亮了剑,沿线政府积极响应,各个部委也不断下去调研,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需要出个总体规划和评估,例如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量之类的,在评估的基础上再下达具体的指导意见。”吴传清表示,目前关于长江经济带有一个误区,认为黄金水道可以承载大量的运输任务,“实际上应该确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方向。目前长江的通航量,因为各大城市的长江大桥、三峡大坝和各省风起云涌的引水工程,已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应该依托长江的水道,建立东西沿长江,南北从长江延伸出去的铁路、公路、港口、水运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通过渝新欧铁路通道、成渝客专、成贵客专、成昆客专和泛亚铁路将长江经济带和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连贯起来。”吴传清同时强调,建立长江经济带要避免以前在发展经济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长江的水质,他表示,目前的指导意见已经把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章节写在里面,水利和环保部门也积极参与到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和指导意见修订工作之中。
按照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的初稿,重庆、武汉和上海将成为长江沿线的三大航运中心。不过,南京似乎压力很大,因为初稿并没有将南京确定为航运中心之一。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就曾经表示,江苏省应强烈要求把南京加进去。南京与上海、武汉、重庆同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已成为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的重要门户和传导枢纽。
吴传清表示,南京的位置确实不应该忽视,相信在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的最终定稿中,应该会给南京一个适得其位的名分。(21.世.纪.经.济.报.道.孙.春.芳)
李克强提黄金水道战略 谋长江经济带促全局发展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消息一出,“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迅速成为热词受到各界关注。
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中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面积20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国内生产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约40.9%。
李克强说,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山告诉中新社记者,谋划这样一个大范围的长远发展,把内陆和出海口相连,把长江水域上东中西部地区相连,是中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条水道能有效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无论是对于生产要素流通,还是资源优化配置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金水道”的提出是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当前全球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正面临深度调整,经济重构带来市场、产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过往区域发展战略,此次黄金水道沿岸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串联式带状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意义深远。
从长远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围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这一主线,未来长江经济带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示范带。
李克强表示,要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1/5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由此带来的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协调发展等任务也迫在眉睫。马晓河认为,要实现黄金水道的战略目标,难度最大的还是如何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新机制,最终影响着生态补偿、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
产业转移中的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要避免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时造成边发展边污染的问题,张晓山认为,最根本就要废除“唯GDP政绩观”,促进官员考核机制的转变,避免“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李克强也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中.新.社.马.海.燕.欧.阳.开.宇.)
李克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称此举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李克强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
李克强指出,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李克强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李克强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增强长江运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完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更好发挥市场对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
李克强指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
链接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背景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航道法草案
4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保护好、利用好有限的航道资源,对于谋划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梯度推进的区域发展新棋局,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草案)》。4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听取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草案)》的议案的说明。
现场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昨日清晨,正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的李克强总理走上甲板察看航道情况。
李克强说,我们正溯江而上。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正是这样,一路航程要不断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我们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行,要行得稳,才能走得远。
“祝每个劳动者节日快乐”
五一劳动节将至,李克强昨日上午在重庆轻轨六号线大剧院站施工现场看望建筑工人。他三次停下脚步,向围拢而来的工人说:“你们在这里辛勤工作为重庆市民出行提供方便。五一节快到了,我向每个劳动者致以节日快乐!”他还不时提醒站在轨道机车上施工的工人注意安全。(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