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触底回升,但仍有市场人士担忧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稳增长措施为小火慢炖,其作用将逐步显现,但对经济增速反弹不宜预期太高。他表示,楼市变局带来的土地财政拐点对于稳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大,通过融资方式创新可有效化解资金难题。
在邵宇看来,4月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稳增长政策效果或在五六月之后逐步体现。二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会略好于一季度,刺激经济的方式与早些年的粗放式刺激有着本质区别,刺激效果会明显弱于以往。总的来看,其四个特点是效率兼容、民生兼容、改革兼容、转型兼容。
效率兼容。政府加大投资的方向由传统基建转向新兴基建,诸如城市轨交、管网建设、智慧城市、公共设施等。新兴基建项目投资,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提高城市间的运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民生兼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共有产权房)、农田水利投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等。可以在托底经济的同时,有效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可以鼓励创业、吸纳就业。
改革兼容。例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到财税领域的三项改革,包括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等。一方面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规范化的融资通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遏制地方政府无序投资的问题,将改革蕴涵在刺激之中。
转型兼容。转型兼容体现在“稳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型,体现在增长模式由传统投资驱动逐步向消费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会通过鼓励研发投入(例如抵扣税收)、提高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等实现;对于落后产业,一方面鼓励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环保及能耗标准促进产业转型。
对于稳增长可能会面临的地方政府资金瓶颈,邵宇表示,债券融资、信贷、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资金难题。相对而言,贷款成本较低。事实上,引进PPP(公共私营合作)模式是很好的一个参考,可以给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解决政府想搞建设,但短期缺少资金的问题。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稳增长政策中很多是长期才能获得收益的项目,其前景如何?
邵宇:在早些年传统基建大兴土木时也有过类似疑问。事实上,这种观点忽视了“微刺激”的外溢性。诸如加大新兴基建项目的投资,包括城市轨交、高铁等,会有效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提高区域经济辐射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稳增长政策中的“棚户区改造”,既起到增大投资、稳定经济的作用,也达到了改善民生的效果。项目开工之后,会带来更多资产的货币化,盘活部分资产,诸如高铁旁边的土地升值等。
中国证券报:怎么看待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和未来政策走向?
邵宇:当下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主要逻辑在于美国QE逐渐退出和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可能导致央行赖以投放基础货币的外汇占款出现大幅波动;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融资要求;互联网金融入侵金融行业导致的加速脱媒;土地流转、国有企业改革等新一轮货币化与资本化的推进,需要相应货币对应;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充分的人民币投放,并把这些人民币流动性引导和隔离在海外市场上。
下一步,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领域,一定是与“微刺激”以及转型升级相关联的领域。比如,已经出台的下调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发放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等,分别反映了政策对农业现代化、民生项目的支持。理解“微刺激”的特点,对于理解政策可能会在哪些领域定向支持很有帮助。预计未来“降准”加“组合央票对冲”会成为央行常用的调控方式。
中国证券报:当前“七上八下”的经济走势还能持续多久?
邵宇:“七上八下”的经济走势可能还会维持一两年。事实上,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低速增长区间下台阶,在任何国家都是必然的。区别在于,是由于转型失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的下台阶,还是在成功步入高收入群体之后、随经济驱动因素转向技术创新而出现的“自然”回落。顺利实现转型的国家,经济增速是掉下来了,但是产品附加值上升了,因此企业盈利反而提高。预计2017年前后,经济可能会再下一个台阶,但是整个经济结构会更加健康。总的经济结构由投资驱动逐步转向消费主导;新兴产业已现雏形,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