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小身体”难装实体经济“大巨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期市“小身体”难装实体经济“大巨人”

加入日期:2014-4-21 0:22:39

  “每次去海外,我们身后总是跟了一大帮境外的期货公司,他们提供的业务是国内机构根本做不了的。但我们毕竟是有爱国热情的,只要境内机构能够做,哪怕费用高一些、服务差一些,我们也不会选择境外期货公司来代理。”一位上市的国企老总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抱怨说,目前期货市场已经远远跟不上实体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1978年至去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俨然已是贸易第一大国,但实质却是“大而不强”。其中的原因,除了现货企业自身的因素外,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亦是掣肘。“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期货工具在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核算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进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中国是个贸易大国,但对外开放方面却是个小国,尤其在大宗商品及衍生品市场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期货市场要推动对外贸易“大而强”,一是继续完善相关期货品种体系,二是进一步给现货企业普及期货理念,三是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步伐。

  期货圆了他的创业梦

  1982年9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大别山脚下。这一年,农民刘万山用500元卖猪钱置办了简易的农用设备,在当地开办了一家菜籽油压榨作坊,生意红火。此后十年,他的压榨生意不断发展,于1992年扩建为植物油厂。这一年,油菜籽和大豆压榨量突破了1万吨。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变得供不应求。在那个不用瞄准也能猎到鹿的时代,油厂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湖北、安徽、四川收购油菜籽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国外。当年,他通过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进口了2万吨油菜籽。

  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从国外进口油菜籽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因为对国际市场行情的不了解,进口油菜籽经常涨价,油厂的经营越来越不稳定。这令他头疼不已。

  危机终于来临。2004年国际市场大豆和油菜籽先是暴涨,他和同行们出于担忧纷纷大量采购。不幸的是,刚签完合同大豆和植物油价格就开始暴跌。无奈之下,他和同行们被迫在缴纳了巨额的违约金后,终止了进口。这一波价格的大幅波动,使他周边的企业纷纷倒闭,许多熟悉的面孔从此消失,不知所踪。

  2007年,在省城一家期货公司的介绍和引导下,刘万山开始接触“期货”这个概念。套期保值、套利、点价等生僻的词汇逐渐被理解、消化和接受。慢慢地,他感觉到,“期货”是个好东西,有了它,自己可以规划好来年的生产和销售,更不用在半夜里还担心国际价格是涨还是跌。

  “我现在睡觉也踏实了。”2014年3月25日,刘万山在电话中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再也不用头疼涨价这件事了。而且,自从参与期货交易之后,油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现在都是市场的优质品牌。

  刘万山油厂的发展史,也是三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缩影。1978年-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4.1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约占2013年全球贸易的12%,中国已经成为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

  不过,贸易第一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其中的原因,除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营销网络不健全、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等以外,期货市场发展滞后、期货理念的普及程度有限等亦是掣肘。

  “大而不强”也体现在,不是所有的“刘万山”们都幸运地遇到了“期货”,半夜睡不好觉的还有为数众多的煤炭企业。据悉,随着近期煤价持续下跌,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的企业不足一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介绍,目前大型企业平均负债率为66.96%,一旦超过70%就很危险,经营风险将大增。

  定价能力——贸易大国的短板

  贸易强国有哪些“期货”指标?业内专家表示,对贸易标的的定价能力可谓是最重要指标。历史上看,任何一个贸易强国,不管是买基础原材料,还是卖出产成品,都拥有绝对的定价能力。毫无疑问,缺少这种能力是我们的短板。

  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表示,贸易强国的核心是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我国长期延续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对外贸易中话语权被忽视。“我们生产一件衬衣可能只赚10块钱,欧美生产同样的衬衣,可能会赚到100元。”他表示,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质量不够高。这种对质量标准的要求过低,也导致了话语权的丢失。

  景川表示,期货市场同时也是贸易场所,通常的贸易以物流为主,期货市场则上升为商流和信息流,期货价格的影响力就浓缩为我们所追求的话语权。从世界贸易发展史来看,它对促进贸易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例如,期货市场促进内外交流更加紧密,缩短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企业效率。最明显的例子是,上海铜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垄断被逐步打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暴涨暴跌现象几乎消失。

  景川认为,用好期货工具,能够帮助企业精细化管理,产品质量达到“期货标准”。比如高端电器,如果用劣质铜,就无法保证质量。如果从期货市场上采购铜,必然能保证质量。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期货工具在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核算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进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但他也表示,期货市场最终只是发挥着辅助的作用,而非直接作用。毕竟,企业是商品的载体,在实体企业还没有走向高度发达之时,期货市场无法起到相应的功能效果。

  生意社总编刘心田表示,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议价方面未能占据主动,对市场的左右能力比较弱。去年至今,虽然大宗商品整体处于下行态势,但和中国相关的品种跌的最多,与国际市场关联度密切的品种反倒跌幅有限。

  刘心田通过研究发现,过去一年来,国际油价整体维持在100美元附近,相对总体处于高位,但下游的合成胶、塑料和成品油等下跌幅度多在10-30%左右。这意味着上游成本压力没有降低,但下游的利润却被压缩。“什么时候能能将原油价格拉下来,才是中国变为贸易强国的表现。”刘心田说。

  贸易大国的衍生品难题

  “有没有期货品种,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程度如何,决定了这个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决定了贸易强国梦能何时实现。”业内人士介绍,去年开始,一些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签订现货贸易合同时,逐渐采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合约价作为基准价。由此可以明显地感到由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在加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开始拥有了定价权。

  不过,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规模、发展水平、服务产业的能力与国外主要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与我国商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需求相比,期货品种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很多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缺乏期货价格的引导和指引。

  “原油期货出台越早越好,很多石化企业尤其是地炼企业对油价非常敏感,但我们没有自己的定价体系,时常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刘心田说,希望尽早推出原油期货,形成中国价格,带来中国影响力。

  与呼吁上市新品种相比,业内人士更希望加大普及期货理念,引导更多的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达到期货、现货的和谐统一。

  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常清教授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对记者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宝贵启示是,要正确理解套期保值,改变对期货认识的传统观念,引导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企业要注重培养人才,组织专业的期货运作团队,制定合理的规则,形成价格风险的日常管理和生产安排的科学决策。

  “要提高期货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度,实现期货人、现货人的和谐共生。”刘心田说,目前相关部门对期货市场的推广力度不够,许多产业企业还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期货”。期货市场显得“曲高和寡”,期货与现货是两路人。“什么时候期货人、现货人坐到一起了,才说明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得到发挥了。”

  对外开放步伐落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获取定价权的拦路石。一位上市的国企老总向记者抱怨说,目前期货市场已经远远跟不上实体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我们每次去海外,身后总是跟了一大帮境外的期货公司,他们提供的业务是国内机构根本做不了的。”他说,“但我们毕竟是有爱国热情的,只要境内机构能够做,哪怕费用高一些、服务差一些,我们也不会选择境外期货公司来代理。”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国大宗商品需求量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其话语权也显得极为重要。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对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量稳定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8.2亿吨,比上年增长10.2%;进口原油2.8亿吨,增长4%;进口煤炭3.3亿吨,增长13.4%。

  “中国是个贸易大国,但对外开放方面却是个小国,尤其在大宗商品及衍生品市场方面。”张燕生说,“原油和铁矿石进口量较高,但对外并不是统一定价,而是局部定价,从这个角度来讲,若要取得定价权就需要扩大开放程度,对外统一定价。”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