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无亮点,政策面也缺乏兴奋点,题材概念股的炒作较为散乱无章,持续性也不强,本周市场呈现“上冲乏力,震荡回落”态势,主要股指全周小幅收跌,创业板表现相对要强,全周上涨近1%,周内权重板块和中小盘股票跷跷板效应明显。我们依然认为,近期不存在推动市场出现大反弹的逻辑基础,市场整体向上空间有限,而在利空因素可控的背景下,大幅下挫短期来看也不现实,震荡等待是弱势博弈的结果。
投资时钟尚未指向股市
继上周公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进出口数据后,本周迎来了密集的3月份和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4%,略好于市场预期,消费有所回升,但工业和投资增速延续疲弱态势。前瞻地看,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将继续面临压力,制造业出现明显起色也较难,净出口可能由于基数效应和海外经济好转好于一季度的表现,但整体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一定的压力。考虑到经济弹性和外部需求环境,我们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继续运行于7.5%附近。在经济偏弱的背景下,一季度就业保持稳定,出台刺激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大,对市场的稳增长预期形成挤压。
宏观资金面出现衰退式宽松,投资时钟偏向于债市而不利于股市。最新公布的3月货币信贷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05万亿元,贷款余额增速为13.9%,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低,M1和M2同比增速分别为5.4%和12.1%,社会融资规模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速大幅下滑-18.8%,表外融资规模继续收缩,再结合票据贴现利率走势,资金需求量价齐跌反映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仍在下降,而M2-M1剪刀差上升,也反映了实体经济活力下降。上述信息都显示,宏观经济目前正处于“小衰退”周期。而在衰退周期中,投资时钟是偏向债市的。自3月底以来,短期和中长期利率走势的对比与一季度资金面宽裕时的相对表现明显不同,近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降更为突出,这或许反映了债市投资者预期的微妙变化。
一季度业绩增速尚待进一步观察
截至4月18日,两市共有1823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13年年报,按照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分类来看,三个板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9%、6.48%和11.8%。从单季度同比增速来看,基数效应和经济底部回升叠加,推动去年四个季度利润增速基本上呈现逐季走高态势。虽然截至当前仅有145家公司公布了2014年一季报,数据可比性不强,但通过观察1008家已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分布情况,可看到预增占比23.5%,预减占比9.82%,略增、略减、首亏、扭亏、续亏、续盈和不确定占比分别为18.25%、9.13%、11.71%、7.14%、14.38%、5.06%和0.99%,仅从预增和预减占比来看,明显要好于近8个季度的表现。考虑到一季度宏观经济层面数据表现并不佳,未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情况依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多空均无法占据压倒性优势
反弹动能逐步衰减,主力席位逢高增空,但是在期指有所调整之后继续打压却也面临着下有支撑的尴尬处境。在上周连续反弹之际,主力持仓动向显示其追高欲望不强,并且在市场反弹动能明显减弱之际很快便转为增空打压,本周净空持仓数据稳步走高,期指也逐步震荡回落。但是周四和周五的持仓变化和市场表现也反映出短期市场过于杀跌也不可取。周四净空持仓显著上升,空方力量明显占优,叠加“到期日效应”给空方带来的心理优势,周五期指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实属正常,但周五仅在早盘低开低走,之后迅速触底回升,收盘小幅收低,这或许反映了当前市场牛皮拉锯的态势,上下力度均有限,多空均无法占据压倒性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继续维持对市场中性偏谨慎的观点,基本面趋弱和政策预期分歧较大限制了市场整体性的上行空间,在货币政策没有实质性放松的情况下,其他利好政策仅能带来短暂的情绪亢奋和反弹修复,持续性不强,二季度经济大概率延续弱势、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无法带来大拐点、IPO重启等将持续施压市场;而蓝筹股低估值优势、机构持仓结构调整以及管理层推进资本市场顶层制度建设等也对市场底部构成较强支持,牛皮拉锯是可接受的弱平衡。期指操作策略上,建议投资者以短线思维为主,多空均需压缩盈利预期。
(责任编辑: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