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汇理举牌天目药业背后:前董事长换甲再战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长城汇理举牌天目药业背后:前董事长换甲再战

加入日期:2014-4-18 12:11:14

天目药业(600671.SH)被举牌背后或隐藏着更多故事。

天目药业4月15日公告,称接到财通基金通知,旗下资产管理计划财通基金-长城汇理1号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上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增持股份609.2527万股,占总股本5.0029%,触发举牌。

而举牌的资管计划实际控制者不是别人,正是原董事长宋晓明担任CEO的长城汇理并购基金。

2012年4月,由宋晓明执掌的长城国汇并购基金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协议受让等方式,取得了天目药业的控股权,被指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第一例。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宋晓明重新“杀”入天目药业?

多位受访的私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他们分析看来,不排除天目药业将有新一轮的资本运作。

前董事长换甲再战或为资本运作

今年1-4月,长城汇理1号一直在分批买入天目药业,本次增持前,其持有天目药业的流通股已达604.2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4.9619%,但并未触及举牌红线。

而此次增持,长城汇理1号不过是买入了5万股,以增持价格13.58-13.6元/股计算,耗资尚不足70万元,但其持股数量已占总股本5.0029%,刚好触及举牌线,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个信号似乎就是在传递些什么。

据推算,长城汇理1号持有天目药业的成本应超过7600万元,即平均每股约12.5元,4月17日其收盘价为14.3元,如果继续下跌,产品收益可能出现亏损。

随着举牌而来的,是资管计划背后的长城汇理并购基金及其实际控制人宋晓明浮出水面。

有消息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城汇理1号资管计划是财通基金旗下的专户产品,但财通基金只是提供通道而已,并不参与实际运作。

其成立于今年1月,成立时规模约2亿元,投资方向为A股股票。截至目前,其资金规模尚无太大变化,由此推断,其成立后并未大笔出手。

对熟悉天目药业的投资者来说,宋晓明并不陌生。2012年,其执掌的长城国汇并购基金也曾通过举牌收购、协议受让方式入主天目药业,他个人亦曾担任董事长一职。直至去年5月,因长城国汇内部矛盾,才请辞撤出,并创立了长城汇理并购基金。

按财通基金公告,长城汇理1号举牌天目药业的目的是进行股权投资,获取股票增值收益。并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天目药业或处置其已拥有的天目药业权益。

但真实的原因真是这样吗?很多市场人士并不认同。

就在举牌公告发布的前一天,天目药业刚披露了2013年年报,虽然扭亏为盈,但主营业务继续亏损,且财务数据遭到了两位独立董事的质疑。在这个敏感时期,长城汇理增持并高调举牌,确有让人感到蹊跷之处。

对此,有市场人士预计,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天目药业或将面临重组,熟知内情的长城汇理已提前介入,面对年报的负面冲击,长城汇理采取了自我救市;另一种是宋晓明借此宣布重新“杀”回天目药业,启动新一轮资本运作。

变相的市值管理

作为一家私募基金,长城汇理今年1月已拿到了登记资格牌照。

在其公司网站上可以发现,天目药业被其列为一项投资案例。内容称,“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宋晓明管理的四家基金通过举牌、协议转让方式以2.9亿元收购天目药业25%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开中国资本市场先河。至2013年上半年基金撤出投资,获得超过45%的项目投资回报率。”

4月16日,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介绍,私募基金的举牌行动多是资本运作,也可以称为“市值管理”,但变相的市值管理,或是为财务投资,或是为取得控股权后进一步运作,最后退出获利。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举牌现象尤其频繁。近两个月,精伦电子(600335.SH)、积成电子(002339.SZ)、农产品(000061.SZ)、中兴商业(000715.SZ)等多家公司遭遇举牌,而举牌方目的,要么是为战略布局;要么是为稳定股价。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理论上,市值管理是让上市公司体现其内在价值,但实际操作中,名堂很多。

“不少上市公司都意识到了市值管理的好处,因此引入私募这类战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他说,在市值低估时低价购买公司,然后在市值恢复正常时卖出,从中赚取超额收益,原来叫“恶意收购”,但现在很多上市公司愿意配合,否则私募与现有大股东爆发股权争夺战,私募往往是败退一方,此前这类案例并不少见。

据上海某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透露,近期公司陆续多了很多主动来咨询或寻求帮忙做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他们有的是对公司市值不满意,认为低估;有的是想维护住目前高估的市值。目的有几种,包括体现行业地位、便于股东套现、高价增发、并购等。(编辑 巫燕玲)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