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新波指出:“种种逼迫下可能出现一种结果:药企不供货、医院无好货。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有可能就不向托管方供货了。” ]虽然业内一致反对,但医药商业巨头的“药房托管”依旧在疾行。15日起,华南地区最大的三甲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的药房将由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医药”)托管,中山一院所有的药品供应商必须先通过华润医药才能进入该院。值得注意的是,有卫计委系统官员和医药工业企业一直公开反对药房托管,但这并未影响医药商业巨头圈地公立医院药房的步伐。商务部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已有29家医药上市公司涉足药房托管。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药房托管并未切断医药利益链,对医药分家毫无帮助。
广东药房托管风波昨日,
上海医药旗下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公司日前接中山一院通知,从4月15日起,中山一院、各分院及药店全部药品由华润医药中山一院药品供应平台负责配送。“为保证上游供应商品种稳定、合作持续,我们已经同意华润医药的条件,原来我们配送的全部品种将调拨给华润医药。”拿下中山一院,这是华润医药继去年成功托管华南另外一家核心三甲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药房之后的又一举措,广东省人民医院与中山一院都是药品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的大医院,在全国都是非常核心的医院。按照华润医药集团此前与广东省政府签下的战略合作框架,华润医药将投入2个亿在广东对至少三家三甲医院进行信息化改造,其中就包括药房托管。此前,华润医药一直否认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合作属于药房托管,华润医药政府事务部一位负责人近日在广州市药学会举办的“药房托管”业内研讨会上向与会企业再次澄清,“华润医药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合作项目是为医院提供医药物流延伸服务。我们对省人民医院投入7000万元,对医院药品物流进行智能信息现代化升级,做的是公益项目,目的不是赚钱。”《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广东省人民医院每年约有18亿元采购额,华润医药每年能取得的收益约占五分之一,即3.6亿元左右。托管省人民医院药房后,所有的药品供应商要通过华润医药才能把药卖给医院,华润医药获得的好处就是营收直接大幅提升,利润率也能提升,从而把先期投入医院和维持药房运营的费用赚回来。但有药企当场提出质疑称,尽管华润医药当下没有追逐盈利,但其看中的是省人民医院药房背后的绝对议价权和药品选择权。“现在我们解决了病人排队拿药等候的问题,全院实现智能化药品管理。而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原有的28个供应商中,除广州医药因为个体原因退出外,其他供应商的供货份额、价格均未发生改变。”上述华润医药人士如是说。但多位业内人士却表述了相反的观点。广州一家连锁药房副总经理表示,近期华润医药开始向其他企业提出5个点的返利需求。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进一步称,以前华润医药向企业以9.5折开票,现在以9折开票。“信息化管理只是换个说法,华润医药投入那么多,肯定是图回报的。”眼见华润医药在自己的地盘上圈地,广药白云山坐不住了,通过各种努力,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房成功托管。
药房托管形成新的利益链《第一财经日报》注意到,药房托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托管企业为医院独家配送药物,每年向医院交纳托管费或药品盈利分成,医院支付给托管企业药品流通费用,企业也能从进入医院药品中获得差价;另一种模式是托管企业只赚取独家为医院配送药品的流通费用,承担药房人员和药品管理的成本。此前,
南京医药和近期疯狂托管医院药房的
康美药业属于前一种,而华润医药和广州白云山则属于后一种。药房托管的背后,其实是公立医院、托管方和制药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托管方希望垄断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和议价权;公立医院在“药品零差率”和医药分开的政策倒逼下,或将面临失去药品加成收入的危机;制药企业则不愿第三方托管加入已经形成的药品流通环节,对其产品进行二次议价。廖新波告诉记者,药房托管模式既没有切断“以药养医”,也没有改变“医药回扣”的现象,只是在原来基础上多了一个“管事婆婆”。“首先,药房托管并没有挤压流通渠道中不合理的利益结构和价格水分;其次,托管方凭借独家采购与销售的绝对优势,在供应链上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医药生产企业为了把药品销售出去,处于被动地位;再者,托管合同已经决定了医院与托管方是利益共同体,为了趋利,医院大处方依然难以避免,托管方则有可能更加压低药品销售价格。”压低药品销售价格,生产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此,在一片反对声浪中,药企成为主力。廖新波指出:“种种逼迫下可能出现一种结果:药企不供货、医院无好货。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有可能就不向托管方供货了。”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则对本报强调:“药房托管需要建立规则,要公平招标,要在法律、托管效果等方面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