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超日在2011年发行了公司债,如今已到了支付第二期共8980万元利息的时间。但公司表态现在只能支付400万元。消息一出,市场顿时大哗,因为这是首例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并上市债券的违约案,还有人将之称为是开了打破债券的“刚性兑付”的先河。无疑,这一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ST超日是国内大型太阳能设备生产企业之一,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前几年太阳能行业不景气,公司业绩滑坡,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亏损3年。一年多前,公司就面临支付债券一期利息的压力,当时动用了很大力量筹集资金,总算免于违约。但这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公司的资产处置以及回笼应收账款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尽管去年在经营上已在减亏,但现金流仍然十分困难。而不管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金融机构,时下都无意出手相助。这样,也就有了沪深证券市场的债券违约第一案。
上市公司出现债券违约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其对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也是必然的。超日债违约的消息公布后,在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债券普遍下跌,其中一些现金流比较差的公司债券跌幅还很大,股市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冲击。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债券违约表明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很差,其融资条件更是较为恶劣,这种局面如果蔓延,会动摇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还有人提到,这次没有人来给超日债兜底,这也就意味着原本一直客观存在的固定收益产品的“刚性兑付”规则已悄然失效,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预期,并将改变债券发行的条件,放大了相应的风险。诚然,这些估计都是有道理的,*ST超日公司债的违约,所涉及的并非只是该债券的投资者,而是整个债券市场。
但是,对此我们也不妨追问一下:债券违约正常吗?事实上,虽然债券被认为是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但这个固定收益并不是简单指保本保息,而只是约定了预期收益,这里不存在风险豁免。之所以要对债券评级,分出不同的信用等级,也就是要以此来提示其发生违约的概率。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每个债券投资者,在入市时都该明白自身可能要承担的风险。至于说到超日债,由于公司在前年就已出现经营困难了,而行业背景则更早就已恶化,只要翻阅公司的相关报表,自不难了解其债券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因此,这次违约事件的发生是可预期的,也是有序而非突然的。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这种债务违约的事情也并不少见,投资者在买入时对此就有所准备。现在沪深上市公司也发生了债券违约,没必要过度解读。它打破了人们不切实际的“刚性兑付”预期,只是表明了政府希望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的态度,自然会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对待债券以及其他投资。这显然是正确的选择。
应该说,现在不同类别与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在发行利率上已拉开了一定差距,但因为高风险高利率的债券以前没有过实质性违约,发生了风险往往由政府兜底,从而导致投资者认为不管是什么债券,都是绝对安全的错误观念。这样在市场上,也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低风险低利率的高等级债券乏人问津,高风险高收益的低等级债券则广受追捧,并且将高风险背景下的高收益视为无风险收益。这种观念上的扭曲,势必导致市场风险意识的下降以及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盲目追求高利率。沪深股市疲软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特别是绩优品种一直难以获得市场青睐,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这种被认为还是无风险的、利率过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抑制了对蓝筹股的投资需求,大大提升了对于投资股市的风险补偿水平。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超日债的违约事件能改变人们对“刚性兑付”的依赖,看到高收益背后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从而在认识上降低无风险收益预期,那不仅能还债券市场的本来面目,对股市也有积极作用。
因此,债券违约是坏事,实际上也是一个泡沫的破灭,而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着眼,这能促使投资者对债券市场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根据实情投资,进而提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若此,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开始成熟,市场机制在走向健全。(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