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看空情绪不断蔓延的时候,各大银行齐刷刷的动作让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正在进行楼市维稳。事实上,市场与政府在楼市方面的博弈早已见怪不怪了,但与前几次不同,这次维稳的动作是针对房价下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政府的这个动作在道义上受指责,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此次维稳体现了其一贯的思路,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变化。
房地产调控的决策始终处于两难境地,因为住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个民生问题,汇集在一起是个政治问题。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系统性风险点所在,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或者急剧下跌都潜伏着宏观稳定风险,左右着整个宏观经济走势。调控者既不希望看到经济过热,更不希望看到经济硬着陆。这就导致了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要维稳,价格急跌还要维稳。就此次维稳来看,历史上的历次危机都表明,悲观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像幽灵一样迅速蔓延,最终变得难以调控。
然而,从民生的角度来看,超过普通民众承受能力的房价却是道义上有争议的。在很多人看来,目前的房价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对高房价的抱怨不可能不引起高层的重视。所以,在市场主动下调价格的背景下,此次维稳行动本身就充满了纠结。在经济上正确,道义上有争议的左右互搏中,选择出来维稳就可见决策层对两者厉害关系的权衡。
撇开上述不谈,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政府有没有能力将房地产市场调控到理想状态,或者说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将房地产市场调控到价跌量升的状态,即让房价调到大多数居民可承受范围以内但仍然保持住房地产市场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前几轮房地产调控中政府屡败屡战或许是个答案。事实上,在一个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中,政府调控的效力并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尤其是在没有大的制度变革的情况下,过多地采用行政强制手段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何房地产调控一度在某些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消失的原因。
当然,对于此次维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理解和猜测。比如,有人认为释放房地产利空消息本身就是调控的一种手段,甚至有人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笔者认为,房地产市场要想回归健康发展之路,靠传统的宏观调控并不会太奏效,只有在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的基础之上,让市场逐步形成新的供求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调控也只能做相应的配套,不宜再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