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9日电(记者季明 何欣荣)3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恰满半年。六个月来,整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运营有序。
成立半年来,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工商注册登记从实缴改为认缴、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海关监管从先报关、后入区改为先入区、后报关,国际贸易启动“单一窗口”试点……
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超乎预期。截至3月25日,上海自贸区办结新设企业7492户,其中外资628户,平均每户注册资本468万美元。内资企业6864户,平均每户注册资本2116万元。如果再加上已办理核名手续但还没有设立的企业,数量将达到一万户左右。这意味着,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上海自贸区半年交出的成绩赶上了过去二十年。
“我们并不追求企业注册的数量,但这样的情况说明一个道理:制度创新比政策优惠对企业更有吸引力。”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公司副总裁王毅东告诉记者,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后,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天至3天,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国际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时间是最重要的竞争指标之一。”
在制度创新之外,上海自贸区大力实施功能拓展,与“四个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在政策指引下,一大批功能性平台机构加速向自贸区集聚;国际贸易中心快马加鞭,上海自贸区利用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积极发展有结算功能的跨国公司亚太总部,持续提升总部经济质量;国家航运中心同样劈波斩浪,国际快件中转集拼业务试点启动后,平均节省递送时间约8个小时,并开始为外国船东管理船舶。
“初步考虑,2014版负面清单将力争缩短40%左右。”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近期表示。
负面清单只是一个侧面。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中国参与高水平的国际贸易投资谈判提供依据,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是一条必经之路。
除了负面清单外,今年上海自贸区还将在竞争中立原则、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展开试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说,自贸试验区在全局上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要素市场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作者:季明 何欣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