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3月27日电(赵洪南)“其实房租才是实体书店最大的痛。”沈阳席殊书店经理曹丽娟说,“房租年年都在涨,多少书店都是被房租这根最后也是最要命的稻草压垮了。”
面对网络书店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虽然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部委出台了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扶植政策,为实体书店注入了强心剂,但却难以解救实体书店的整体衰势。
沈阳席殊书店:勉强维持状态,员工都是自己家人
“我记得当年沈阳东宇书店很有名气,可是后来关门了,现在能和东宇书店相提并论的还真没有。”一位读者遗憾地说。
一位图书行业资深人士透露,“沈阳民营书店的数量正在以每年几十家的速度消失,除了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国字号书店外,沈阳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书店屈指可数了。”
在沈阳热闹的大西路上,挂着黑色招牌的席殊书店隐藏在周围色彩斑斓的店面中间,这让一些读者每次在找书店时都担心这家书店黄了或是找不到了。
作为民营书店的代表,席殊书店十几年如一日经营着自己的信念。曹丽娟说:“书店现在处于勉强维持状态,员工都是自己家人,连雇外人都雇不起,和自己一个时代的同行,现在基本都改行或专注教辅书,像我这样还在做社科书店的在沈阳屈指可数。在繁华的太原街,甚至看不到一家书店,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整个社会的遗憾。”
曹丽娟说,书店的增值税税率为13%,图书利润薄弱,如果这项政策早出台几年,节省下来的这部分钱,足以让那些当时经营困难的民营书店生存下去,起码可以多支撑几年没问题。
一份业内的数据显示,沈阳实体书店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约3000家,跌落至现在的七八百家。2006年,沈阳最大的民营书店东宇书店谢幕,博库书店强势入驻沈阳坚持几年后便像流星一样消失,都成为轰动一时的标志事件。
房租才是最大的痛:占经营成本的70%
虽然免税减轻了书店运营成本,但对实体书店的销售可能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曹丽娟说,书店每个月最低要交600元的增值税,生意好的时候要交上千元,减免的税费不是很多,只是减轻点书店的负担。
“相对于网络书店,我们没有任何优势,除去房租、人工和各类税费,我们的利润在5%左右浮动,基本不赚钱。”曹丽娟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书店只看书不买单,回家后比较网店的价格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实体书店成了网络购书的“试衣间”。
“其实房租才是实体书店最大的痛。”曹丽娟在不经意的叹息之后说到,房租年年都在涨,多少书店都是被房租这根最后也是最要命的稻草压垮了,现在店内书籍的经营利润,刚刚补得上房租。
在沈阳呐喊书店的投资人徐双泉看来,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是两个不同的业态,其受众也不一样。不管怎样,书店免收增值税是个好的预兆,也是向文化产业释放积极的信号,对整个图书行业都有刺激作用。
徐双泉说,一年数千元的税费对书店的运营来说不算难题,但房租成本几乎占了所有经营成本的70%以上。一边是逐年上涨的各种费用,一边却是买书读书群体的锐减,对传统实体书店冲击最大的,其实是整个社会阅读方式的变化,比如电子书、网络、手机阅读,实体书店几乎难扭这种困局。
政策利好下实体书店应“自我救赎”
虽然政策环境宽松了,但这不意味着实体书店可以走出寒冬。读者买书少了诚然和网络阅读的兴起有关,从当年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读书,到现在满街都是电子阅读的“低头族”,纸质图书缺乏精品,也是书店对读者缺乏吸引力的缘由之一。
徐双泉认为,实体书店要走出窘境还得靠书店“自我救赎”,改变经营观念,创造新的增长点等,吸引读者进入书店。徐双泉经营的呐喊书店选用“前书店,后咖啡吧”的结构形式,定期举办讲座沙龙等活动。
徐双泉说,传统书店和特色书店能给人们带来的东西是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载体不能给予的,扶持实体书店最重要的是保留一种文化空间和生活方式,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应是复合型的,包括准入政策、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等。
“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书业人士应努力重回图书的精品路线。”徐双泉说,多为读者出好书,让多年来培养的到书店买书习惯得以延续,才能使逛书店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生活方式。如此,政策的良苦用心才能得以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