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题(记者杨毅沉)从打通城市次干路、支路,到建设多条区域高速公路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北京市正在通过从城市微循环到区域一体化,全方位“织网”疏解困扰大城市已久的交通拥堵问题。
宽阔笔直的长安街、极具历史感的中轴路、呈放射状的高速联络线……当人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北京这些“高大上”的道路交通时,北京同样对交通微循环做着细微却足以影响很多人的改变。
面对城市布局方正、单位院落多的城市特点,北京在地面持续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重点功能区、交通枢纽周边的微循环系统,大力疏通城市次干路、支路微循环道路。
对于拥有21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来说,城市路网的活络,直接影响到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吸引力。在交通设施疏堵的支持下,北京明确区分公交快线、市区普线、微循环线、市郊连接线、郊区线、定制公交线等六大类地面公交线路,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而正在建设的京开高速和西南三环快速通勤走廊,已经设置开通的潮汐车道,都将进一步提升地面公交运行效率和吸引力。
在地下,北京今年将实现地铁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金台路-善各庄)、15号线一期西段(清华东路-望京西)等新线的按时开通运营。到2014年底,北京将形成52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支撑起北京日均1000万人次的巨大客流量。在这背后,北京推进出台《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完善建设期运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运营设备重大升级改造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健全对供应商的责任追究和约束机制。
与此同时,北京推动永久性公交场站建设,完成安贞桥、航天桥公交立体换乘工程,逐步实现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实施公交站台改造100处。从地上到地下,北京“织网”疏解交通拥堵,密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大。
国内外交通专家论证指出,只有当交通形成从“动脉、静脉到毛细血管”的发达网络,区域性的道路才能活络,交通问题才会根除。在城市“织网”的同时,北京服务区域一体化也迈出新步伐。今年开工建设京台高速、密涿高速南段,建成京昆高速北京段、京良路万寿路南延、京哈南辅线、白马路东延等工程,围绕北京新机场、京沈客运专线、京唐客运专线、京张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制订外围交通设施、城市道路规划方案并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将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作者:杨毅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