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高峰:下一个“11超日债”何时?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偿债高峰:下一个“11超日债”何时?

加入日期:2014-3-15 8:10:51

“11超日债”二期8980万元利息兑付实质性违约事件,在打破国内债券刚性兑付的同时,也拉开了债市多米诺骨牌效应开端。

根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发行未到期公司债还有460多起,合计规模为6706亿元。其中不乏连续亏损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其中11天威债,发行主体在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额达到23.3887亿元,2012年其亏损额16.9882亿元。该只债券已经于3月13日,正式暂停上市,被认为将继“11超日债”的后尘。

而11华锐01、11华锐02在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额达到-6.9913亿元,2012年其亏损额-5.8267亿元。除此之外连续亏损公司债的还有近30多只。公司债券评级被调低的更是多达60多家。

短期来看,刚性兑付违约事件给市场造成的冲击显而易见,首当其冲的是低评级公司债,实际冲击最大的是民营低评级公司债品种,目前交易所收益率超过10%的债券多为此类,大多有亏损暂停上市、评级下调、以及实质违约风险较大。

可以预见,有第一必有第二。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将进入偿债高峰,企业融资压力大,受行业周期影响,不排除个别违约可能。”显然未来短融、中票、企业债违约的障碍也会大大下降,资本市场刚性兑付的时代已告终结,需警惕道德风险。

冲击波

一位东部大型券商资管部负责人表示,低评级债券短期内肯定会遭到减持,“其实去年以来低评级的债券,就不被大家看好了,有的跌到60、70块,比股票还惨,现在根本就没人去买,有的券K线图上都接近0成交了,成交量接近萎缩。”

事实上,每次经历信用事件,信用利差便会经历一个脉冲式的上行。2006年至今,中国经历了福禧、江铜、岳阳城投、滇公路等一系列信用事件,但是均未出现实质性违约,因此信用事件解决后,信用利差逐步回归正常。

早在2013年1月3日,*ST超日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11年度及2012年度连续两年亏损,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5.34亿元,且预计公司2013年年度亏损8.3-9.9亿元,公司董事会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

这一公告引发了交易所市场公司债的大面积下跌,上证公司债指也一路下跌至1月22日,期间交易所公司债收益率上行超100BP的有约80只,其中“11华锐02”收益率上行超300BP,“11天威债”上行超200BP。

不过,在民生证券分析师曹又丹看来,此次信用违约性质与历次信用事件不同,系实质性违约,将引发信用利差中违约损失溢价的趋势性上行,因此今后债券市场的分化将会拉大,首先表现出的是低评级品种收益率的快速上行。尤其是信用资质差、连续亏损、行业景气度低迷的民营企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仅以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债、企业债来说,根据Wind统计,发行主体继2012年发生亏损,并在2013年前三季度连续亏损的,合计达到30只,占到整个交易所公司、企业债总数的1.64%,涉及的发行主体26家。其中,钢铁行业个券10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相比发行时,主体评级被下调的共13家。

排雷

“11超日债”出现违约,还有哪些公司债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可根据“11超日债”的连续亏损、债务负担重、产能过剩、民营企业、无担保等特征进行排雷。

按连续亏损且无担保的民营公司分类,2012年与2013年前三季度均亏损的公司债共有23只,民营企业无担保的债券是“11超日债”、“12中富01”,民营企业有担保,但担保公司是民营企业的债券包括“11南钢债”和“12圣农01”。这4家企业2013年年报也均预亏。

无担保且债务负担较重的民营公司债有“11超日债”、“11庞大02”、“12中孚债”和“11中孚债”以及“12正邦债”。

3月13日,因为连续两年业绩亏损,“11天威债”正式暂停上市,被认为将继“11超日债”的后尘。

不过,还应该从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从行业基本面及公司情况来看,“12中富01”、“11华锐01”及“11华锐02”信用风险及退市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均较大。

而“11天威债”、“11南钢债”信用风险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的担保人为央企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的担保人是大型民企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此外,“12中兴01”的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为77.5%且无担保,但由于第一大股东为地方国有企业,企业受国家支持,信用风险也相对较小。

统计显示,高收益债付息时间集中在3、4、8月,分别有6、7、5支高收益债将兑付利息。

债市新纪元

3月13日,前述券商资管部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微博)证实:“由证监会管理的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已要求各家券商上报其自营账户及资管账户所持有的评级在‘AA’以下的信用债持仓情况。”

实际上,这亦是规定动作,“20天之前,我参加证监会债券办的一个会议,债券办主任说表示,能不能对暴露出风险信用债情况统计,看对金融系统有什么风险,监管也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宏源证券固收分析师邓海清说。

而打破刚性兑付实际上谋划已久。“债券市场是个非常扭曲的市场,打破刚性兑付其实主要是监管层在有意推动这个事情,这个要追溯到去年5、6月份,证监会主席肖钢做了15个课题的专题调研,其中一个就是实质性违约一旦发生证监会该如何处理,从那时开始证监会就开始做工作了。”邓海清说。

长久以来,相对国外,国内债券市场的风险定价机制严重缺失,刚性兑付神话一直存在。投资者往往更多关注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忽略个券的信用风险。正是如此,信用利差、期限利差长期以来难以反映行业、个券的真实信用风险水平,甚至出现宏观经济走弱,信用利差反而收窄的倒挂现象。“中长期来看,超日违约或将引发一批个券违约事件,提升投资者对于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培育投资者信用风险定价的意识和能力,对于释放集聚的信用风险、调整债券市场结构、促进未来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南证券分析师崔秀红表示。

不过,仍然有两件事情制约着风险定价机制的形成,一是监管到底采取什么模式去处理违约,“是进入破产程序还是重组?破产和重组对投资者对未来的判断肯定不一样。”邓海清说。

二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只要未来行业不出现系统性风险,“高收益债券就会有波段性的操作机会,当然这对个券的研究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披露也会更加全面。”

不过,在邓海清看来,实质性违约能改善价格扭曲,但仍然拯救不了中国债券市场,“

其实债市最大的毒瘤不是刚性兑付,而是财政软约束,也就是非市场化的主体参与了市场化,这才是最大的毒瘤。”

(经济观察报)

编辑: 来源:经济观察报